阿利吉仑联合培哚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2020-12-27 06:36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473000汤有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肾素阿利射血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473000)汤有为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126例轻、中度E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3例。联合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34~65岁,平均(49.32±7.13)岁;病程1~13年,平均(6.87±2.61)年;高血压分级:轻度22例,中度41例。培哚普利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35~64岁,平均(49.55±7.06)岁;病程1~14年,平均(7.06±2.79)年;高血压分级:轻度23例,中度40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病程、年龄、高血压分级)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中高血压诊断标准[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期未服用降压药物;继发性高血压;心脏手术史;心脏疾病;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异常。

1.2 方法

1.2.1 培哚普利组 予以培哚普利(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82)治疗,每日早餐前口服培哚普利4mg,随诊3~4周,血压未降至目标水平,剂量增加至8mg/d。

1.2.2 联合组 在培哚普利组基础上予以阿利吉仑(意大利Novartis Farma S.p.A,注册证号H20140414)治疗,口服阿利吉仑150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测量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DBP、SBP、CO、LVEF水平)用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BP、SBP 治疗前两组DBP、SB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DBP(83.35±7.26)mmHg、SBP(132.17±14.55)mmHg较培哚普利组(88.13±7.45)mmHg、(143.18±15.64)mmHg低(P<0.05)。

2.2 C O、L V E F 水平 治疗前两组C O、L V E F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8 周后联合组CO(4.77±1.34)L/min、LVEF水平(5 5.2 5±7.2 3)%较培哚普利组(4.29±1.26)L/min、(51.89±6.97)%高(P<0.05)。

3 讨论

EH发病可能与遗传、饮酒、肥胖、高钠饮食、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压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阻断该系统中任一环节即可降低血压。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效应成分之一,可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相关受体,产生促血管收缩作用。培哚普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止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Ⅱ转化,减少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增强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压。王勇等[2]研究显示,培哚普利治疗EH患者,可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肾素位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级联反应中始动环节,通过抑制肾素作用,可阻断整个系统,产生较强降压作用。阿利吉仑为第二代肾素抑制剂,可结合肾素,直接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血管紧张素原向血管紧张素I转化,降低肾素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产生降压效果。研究发现,阿利吉仑不仅是一种降压药物,而且能保护高血压靶器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联合组DBP、SBP低于培哚普利组(P<0.05),提示阿利吉仑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轻、中度EH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其原因可能为培哚普利与阿利吉仑发挥协同降压作用,促进血压降低。本研究还显示,治疗8周后联合组CO、LVEF水平高于培哚普利组(P<0.05),表明阿利吉仑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轻、中度EH患者,可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左心室功能。

综上所述,阿利吉仑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轻、中度EH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增加心排血量,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左心室功能。

猜你喜欢
肾素阿利射血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第七页 知识点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探讨不同血浆肾素活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心率、血压的异同
去肾动脉交感神经对高血压大鼠急性期肾素活性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阿利的红斗篷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与肾素关系
肾素瘤1例报告并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