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27 10:2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450000李红玉杨菲范丽丝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肌瘤切口腹腔镜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450000)李红玉 杨菲 范丽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80例患者,年龄29~48岁,平均年龄(34.20±3.68)岁,病理类型:肌壁间肌瘤53例,浆膜下肌瘤27例,其中单发48例,多发32例;试验组80例患者,年龄30~49岁,平均年龄(34.37±3.72)岁,病理类型:肌壁间肌瘤50例,浆膜下肌瘤30例,其中单发45例,多发35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为子宫肌瘤,排除合并有子宫恶性病变的患者,排除认知障碍,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术前患者行硬膜外麻醉,于下腹作手术切口,根据患者肿瘤情况确定子宫肌壁上切口走向,去除肌瘤后,进行子宫肌层缝合,冲洗盆腔,患者不再出血后关闭腹腔。试验组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于脐部附近作约1.0cm纵向切口,构建CO2气腹,针管穿刺,放置腹腔镜,观察患者肌瘤情况,用电钩切开肌瘤包膜,分离剔除肌瘤,电凝进行止血,气腹关闭,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给予两组患者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皮下气肿、肠梗阻、盆腔粘连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7 8.6 7±1 0.6 1)m L、排气时间(2 1.6 0±5.9 7)h、下床时间(1 3.0 8±2.6 7)h、手术时间(6 4.2 7±5.3 8)m i n 及住院时间(4.6 7±2.3 8)d 均优于对照组(133.61±18.60)mL、(36.59±6.08)h、(32.08±6.57)h、(83.67±7.08)min、(8.73±3.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试验组并发症(3.75%)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确切发病机制在临床上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可能与性激素、细胞突变、局部生长因子有关,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患者流产和不孕不育,造成较大危害[1]。对于子宫肌瘤,药物治疗只能短期起效,一旦停药,病情反复,手术手段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经腹术式最为常用,这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较好,可有效清除肌瘤,防止复发,与此同时,带来较大切口,患者相应的恢复时间较长,出现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也不利于美观[2]。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医学上的发展,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利用腹腔镜可以清晰观测到子宫肌瘤位置、数量情况,得到较好的评价[3]。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切口较小,对患者盆腔影响较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整体恢复较快,由于不需要暴露脏器,尽量避免了感染的可能性,对周围组织的损害降到最低,故而整体并发症情况较低。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患者恢复较快,术后患者并发症出现较少,患者预后情况良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肌瘤切口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