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疫情防控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优越性

2020-12-27 11:29胡德庆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病例防控新冠

胡德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从颁布《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到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文化制度作出新的部署,由此构建起了文化领域的基本制度体系[1]118。文化制度体系不仅有效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且为中华民族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各种突发灾难提供了巨大而深厚的“思想支撑”“理论支撑”和“精神支撑”。

一、新冠疫情防控情况对比概述及问题的提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9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为39 596 858例,其中累计死亡病例为1 107 374例,感染人数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为美国、印度和巴西。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9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冠肺炎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为85 704例(约占世界累计确诊病例总数的0.22%),其中累计死亡病例为4 634例(约占世界累计死亡病例总数的0.42%),现有确诊病例仅为258例。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9日16点,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为8 154 935例(约占世界累计确诊病例总数的20.59%),其中累计死亡病例为219 674例(约占世界死亡病例总数的19.84%),约是中国累计确诊病例数的95.15倍,而美国人口总数不到中国的1∕4。从这一系列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中国的防控效果明显好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代表”——美国。除了数字上的巨大差异外,相关国际组织官员及国际上的知名专家对两国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和有效性也作出了客观评价。例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公开积极评价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效,认为中国采取的很多防控措施远远超出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要求,为各国防疫工作设立了新标杆[2]。相反,谭德塞于2020年4月8日在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世卫组织的指责时表示,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利用疫情进行政治攻击如同玩火,“请将疫情与政治隔离”[3]。谭德塞的公开讲话,既有力回应了特朗普对世卫组织的无端指责,也表达了对美国疫情防控实际效果的不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有效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巨大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不仅在于它能将中国人民“瞬间”有效地团结起来朝着打赢这场“攻坚战”而努力,还在于它能有效激发人民斗志、坚定人民信念、引领正确方向、净化社会氛围、灌输“大我精神”,为最终赢得“战疫”的完全胜利提供深厚的“先进文化力量”和“伟大精神保证”,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指出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包括:“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4]3-4鉴于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及凝聚人民共识、汇聚人民力量、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优势的现实需要,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与分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优越性,以从中总结经验。

二、战“疫”背景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优越性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5]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始终提供着制度保障和方向保证,也体现在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生存、科学发展和不断进步奠定科学的文化制度基础。

(一)巩固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22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才会有统一的认知与行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们观察世界、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是人们在实践中探寻真理、把握方向的科学工具。因此,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马克思主义都散发着真理光芒,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追寻“最初的梦想”。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我们的人民就能够有效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观点。这种指导思想上的优越性也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被体现出来。中国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它能够有效地将人民大众的思想认识集中于科学的真理上。而西方某些国家在各种“主义”与“思潮”的交织影响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其国家内部出现“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行动”“时而冷漠、时而慌乱”的混乱现象,这无疑会给疫情的有效防控带来巨大障碍。

中共中央在《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4]23该《决定》第一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下来,这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安排的重要理论基础,也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制度支撑。当前,在日益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文化领域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更要牢牢坚持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制度优势,以有效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繁荣发展。

(二)弘扬了无我的“大我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7]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精神文明成果的传承、发展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最好的例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独特民族性、深厚历史性、鲜明时代性、内在先进性及广泛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始终处于主导和引领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精神精华”,它的提出与推行说到底聚焦的还是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努力造就符合中国进步之需、民族振兴之需、人民幸福之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贡献者。事实证明,这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有益的,特别是在人民面对突如其来的历史性灾难时,其优越性更越发凸显,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群众的“大我精神”,也能有效地召唤出亿万群众的“洪荒之力”。《决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4]23,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华地位”的再次肯定,也是对其引领文化建设、激发民族精神优越性的有力确证。

只有具备敢于牺牲自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境界,才会有“伟大人民战争”的完全胜利。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始终坚持集体主义、人民至上的精神准则,充分发扬了团结一致、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例如,为避免疫情的持续扩大,武汉“封城”,以隔离“小我”成就“大我”;为支援武汉,无数白衣天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汇聚武汉,在最危险的前线浴血奋战;为确保防疫工作顺利进行,无数群众争做防疫志愿者,捐物的捐物、出力的出力,用大爱感动着中国和世界;为更早赢得这次防控阻击战,全国各村委会、社区自发组织起来参与疫情防控,以“隔离”的形式守好自己的“家门”“城门”。这就是中国的“城”——愿为全国战“疫”的胜利而牺牲自己;这就是中国的“人”——愿为“大我”的健康而牺牲“小我”。相比之下,“个人自由”至上的美国在这场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令人失望。从相关报道中我们会发现,为了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而选择“自我隔离”似乎对这个国家来说是件“奢侈品”。例如,《今日头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0日19时,美国疫情最严重的五个州分别为加利福尼亚州(确诊病例88.087 1万)得克萨斯州(确诊病例87.707 7万)、佛罗里达州(确诊病例75.672 7万)、纽约州(确诊病例52.121 5万)和伊利诺伊州(确诊病例35.074 8万),这五个州确诊病例总和约占美国确诊病例总数的41.53%。但是,这五个州在疫情的防控中仍在犯“自由主义”“个体利益至上”和“疫情政治化”的错误,没有做到为了疫情防控的总体需要而应“禁”则禁、应“封”则封和“自我牺牲”,以至于疫情蔓延的速度没有明显减弱的迹象,正如知名学者张景全所评价的:“美国民众对于疫情的防控态度也受到了国内政治生态恶化的极大影响。疫情对于美国而言如同一个三棱镜,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政治严重极化、社会高度分裂的国内现状。”[8]

(三)引领了新兴的舆论阵地

有了和谐的舆论阵地,才会拥有和谐的“中国之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6]37-38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舆论阵地的有效占领,这不仅体现在党的文化制度中,也体现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诸多讲话中。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党管媒体”“党管宣传”的重要原则,这一重要原则的优越性也在这次新冠疫情的防控中被很好地体现出来。

以成都市为例,根据成都网信办发布的消息,从2020年1月21日至3月16日,面对疫情谣言等网络乱象,以“成都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成都官方辟谣新媒体矩阵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主动出击,及时澄清“成都封城”“成都学校开学时间”“万科2万只口罩被成都征收”“成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出示身份证”等诸多与市民生活、疫情防控、社会复工息息相关的各类网络谣言,共发布辟谣信息160多条,累计阅读量超过200万次[9]。类似于成都市净化舆论氛围的做法每天都在中国各大城市及时“上线”,这不仅有效还原了事实真相,答民所问、释民所惑,也进一步净化了舆论氛围。相比之下,由于“西方媒体都掌握在垄断资本集团手中,受资本的操控,不可能成为客观公正的‘社会公器’”[1]129。在这次疫情的实况报道中,受资本利益的驱使,某些西方国家将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变成了散播“政治病毒”、滋生虚假新闻、蒙蔽民众双眼和抑制民众意愿的工具。例如,疫情防控中的美国政客不仅不制止其主流媒体扭曲事实、散播谣言,还一味地在国际上助长这种制造与传播“政治病毒”的不良风气。事实证明,这种对大众极具误导性的舆论氛围不仅不利于维护国内民众的团结,反而会让国民丧失对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信任。

(四)规范了文化创作

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除了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之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承载着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1]135。所以,只有健康的文化创作才能更好地孕育出敢于牺牲与拼搏、甘于吃苦与奉献、不怕困难与危险、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气神。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引导文化工作者进行积极健康的文化创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座谈工作会上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10]122-123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切实体会到了健康的文化创作及优秀的文化产品在团结民力、激发民智、鼓舞“民气”等方面的强大力量。例如,疫情暴发前热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流浪地球》以及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转世》等一系列优秀影片,疫情防控期间广为流传的《坚持爱会赢》《加油,中国》《逆风而行》《守护》《大爱无痕》《有你有爱》等一系列优秀歌曲,在使人民或安静或愉悦或感动或激情地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在激发广大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敢于挑战的无畏精神,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也最终会在人们应对灾难时迸发出来。这些优秀影片、优秀歌曲之所以产生,除了创作团队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党和国家对文化创作上的正确引导与积极支持。健康的文化对人民精神养成具有极端重要性,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4]24这一决定将不仅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而且有利于引导和督促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化传媒类企业将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放在文化创作的至上位置,为社会的良性发展贡献“文艺力量”和“文艺智慧”。

(五)以先进文化环境孕育优秀青年群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1]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优秀的青年群体,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优越性不仅在于“以文化制度‘兴’先进文化”,还在于“以先进文化‘育’优秀青年”。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一直把其作为党的一项长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从“党建带团建”到“青年大学习”,从“青年志愿者”到“青年文明号”,从狠抓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到引领青年树立健康人生观,从号召青年敢于有梦到鼓励青年争做“弄潮儿”,这一系列的远见之举都聚焦于把中国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栋梁之才。在抗疫斗争中,中国的广大青年没有辜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担当精神与无畏气魄,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的“真我风采”。据央视网报道,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12]。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广大热血青年点赞:“在这一次我国对新冠肺炎的战斗当中,我们广大青年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相信在未来,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中,广大青年也能起到主力军的作用。”[13]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也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14]当代青年在战“疫”中能有如此优秀的表现,终究要归功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科学性和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相比之下,“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环境中成长的部分西方青年在抗疫中的表现就不那么“优秀”了。美联社指出,毕业派对、不戴口罩的婚礼、拥挤的酒吧,“太多的人自私”,这就是美国疫情数据的背后原因[15]。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优势下的现实启示

(一)科学思想胜过政客的“利己主义”

“思想理论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旗子和灯塔。”[1]118-119一个国家若要稳定发展、不断进步,必须有科学思想指引方向。同时,我们也从某些西方国家的疫情防控效果中看到了一些政客的“利己主义”的“力量”,正是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将自己的国民不断推向“瘟疫”的深渊。某些国家“单日新增新冠病例再破7万”“新增100万病例仅用15天”“累计确诊病例突破800万”的事实向我们有力证明:政客的“利己主义”比病毒本身更可怕,我们应该相信的只能是科学的“思想真理”。唯有坚信科学的“思想真理”,并在科学的思想指引下积极实践,我们才能战胜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一切灾难,而不是某些政客的“空头承诺”和他们的“利己思想”。

(二)“大我”的价值观念超越盲目的“民主自由”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状况的集中反映,是人们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观念标准。”[1]123自古至今,中华优秀儿女一直奉行与遵循“大我”的价值观念,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雷锋的“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他们既由衷地表达了自我的人生理想,也展现出了各个时代中国人民不变的价值追求——为成就更好的“大我”而奋斗一生。这场疫情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在中国大地上被有效控制,中国人民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大我精神”在其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大我精神”,才会有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自愿奔赴前线抗击疫情,才会有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挨家挨户为广大居民寄送快递的“快递小哥”,才会有无所畏惧、不怕艰苦的青年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运送防疫物资。他们都是在“大我”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为抗疫最终胜利而“无我”地努力着。相比之下,某些西方国家所一直倡导的所谓的“自由”与“民主”却给其带来了无法下咽的“痛苦”,他们用所谓的“自由”换来的是病毒扩散的“自由”,直到现在某些西方国家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盲目自由”的危害性,还在误导大众用所谓的“自由”战胜瘟疫。真正的自由不是所谓可以无拘束地自由行走、无拘束地自由表达、无拘束地自由“攻击”,而是怀着一颗“大我”的心,自由地为“大我”更好成长而努力,即只有心怀“大我”,才能战胜“困难”重获真正自由。

(三)正确的舆论导向优于泛滥的“幽默言论”

“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6]43-44这一重要研判不仅是我们党从以往各种舆论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经验,也是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运行规律。纵观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网络成为人们正常交往和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为人们发表意见、彰显个性、抒发情感、灌输与接收各种价值观念的高效平台,这样的网上生活方式虽然为人们带来了高度的“自由性”“民主性”,但同时也带来了监管上的“复杂性”“分散性”和“难控性”。所以,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不能放松对舆论阵地的监管和引领,更需加大对舆论阵地的有效净化和自觉坚守。在这场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内的“各级各类媒体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网上网下共振、国际国内相互贯通、大事小事统筹兼顾……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1]123。反观抗疫中的一些西方国家,自以为“好的自由与民主”是无拘束地发表并不幽默的“幽默言论”(例如某些西方国家领导人经常发表看似幽默的“政治谣言”以变相攻击别国),或是无拘束地抨击与调侃他国的文化、政治甚至主权,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真正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和民主权,反而会妨碍大众更好地享受民主与自由,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在变相剥夺公众“知实情”“明实况”的真正自由。这次疫情中某些西方国家感染人数之所以能多达数百万,“幽默言论”的误导是难辞其咎的,这也是一些西方国家应该认真反思的“根源性问题”。

(四)“人本化”的文化创作好于商业化的“文化生产体系”

“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10]124真正为了满足人民需要而创作的“精品良艺”,不仅可以净化人民的心灵、唤起人民对生活的热情,也能够为这个社会的良性运行铺上“文化路”、架上“文化桥”。相反,靠博眼球而换取商业利益的文化创作不仅无益于社会的良性运行,也会毒害一代甚至几代人原本健康的灵魂,造成难以挽回的精神损失。从儒家文化精品(如《四书》《五经》等),到革命文化精品(如伟人诗词、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再到一系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们都将社会效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当代中国人民提供了优秀的“文化粮食”。与中国相反,从资本积累中发家的某些西方国家直至现在仍然将资本家的阶级利益而非社会的整体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从经常歪曲事实以博人眼球、获取利益的新闻媒体,到充满色情、暴力、恐怖及歧视的影视作品,其无一不将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的商业利益或“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凌驾于平民的整体利益之上,这种狂热追求商业价值的文化产品无疑会对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社会的良性运行产生负面影响。某些西方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庞大的感染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与资本家长期控制文化及精神产品的生产体系有关,这亦是某些西方国家应该引起反思和应对的问题。总之,唯有健康的文化创作和生产体系,才能让民众生活得更健康、国家运行得更科学。

(五)优秀的文化环境完胜暴力化的“政治美学”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起来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10]119唯有先进而优秀的文化环境才能把一个国家滋养得更加壮大、把一个民族灌溉得更加兴盛、把一方人民哺育得更加理性。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面对疫情之所以会表现得更加团结、更加理性以及更加文明,既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长期以来的“滋养”与“哺育”。而反观当前的某些西方国家,在这次疫情的防控中,借疫情传播“政治病毒”,鼓吹“西式民主”与“西式自由”,以至于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居高不下。因此,鉴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以及各国民众向往和谐化、文明化社会氛围的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改变现有的暴力化“政治美学”所制造出的紧张氛围,是当前某些西方国家应有的明智之举。“个人是社会存在物”[16],人的本质属性在其社会性,暴力化“政治美学”是逆人性的,其不仅不利于真正文明国度的构建,也不利于人性的真正解放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病例防控新冠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新冠疫苗怎么打?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新冠病毒的自白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病例”和“病历”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