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理念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0-12-27 11:30祁克云叶树斌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立德

祁克云,叶树斌

(1.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市政与交通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2.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阜阳 236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由此确立了我国高校“大思政”工作理念,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大思政”理念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提高管理和育人水平,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

1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

1.1 生源质量降低,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高职院校自主、对口、社会扩招等招生方式多样化,入学门槛降低导致了生源质量的普遍下降,普遍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许多学生没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主动学习能力差。二是专业意识模糊,缺乏职业思维。高职生入学时虽然选择了专业,但不少学生是遵从家长的意愿,学生本人对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专业意识不强,更不具备良好的职业思维。三是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为人处世有时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接纳他人。四是政治信仰多元,价值取向功利化。高职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主流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治信仰多元化,模糊、迷茫及弱化,价值取向功利化及非理性化等问题。五是成才动力不足,自律自控性差。相当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的人生态度,加之知识理论基础差,沟通能力弱,做事主动性、自律意识欠缺,缺乏应有的上进心,等等,无形之中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难度。

1.2 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水平不高

高职教育管理者对“大思政”理念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大思政”理念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要求。现入学的主体是“00后”,他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有自己特有的社会和家庭背景,客观上要求加强学生个性发展研究,有针对性实施个性化管理,然而在现实的学生管理中,习惯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对他们实施要求和约束,更多地是要求学生按照规定一成不变地执行,重管理轻引导,没有建立起有效指导、沟通和服务机制,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理解管理工作的意义,产生逆反心理,没有能做到“对症下药”,难能收到“药到病除”的实效,造成学生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高。

1.3 管理主体单一,多元主体缺失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管理主体的作用至关重要。“大思政”理念下,客观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应当构建党政管理者、专任教师、辅导员以及大学生多方参与、合作管理的新型工作机制,但在现实中,学生管理主体较为单一,没有真正构建管理育人全员体系和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学校领导强调“放权”、“谁家的孩子谁家管”,学生处、团委等多是发号施令、上传下达,专任教师只教不管,学生被动接受管理指令,辅导员成为学生管理的唯一责任人,通常把学生管理的有关问题,直接反映给辅导员,把上级部门的指示直接传达给辅导员,没有意识到辅导员除了学生管理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院系管理工作,囿于时间和精力,难能达到学生管理工作的理想状态,加之他们多为非“事业编制”正式教职工,待遇较低等因素制约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与“大思政”理念下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客观要求差距甚远,难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1.4 服务意识不强,后勤保障不力

学生既是教育管理对象又是服务对象,客观上要求教学、管理和后勤部门等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密切结合,协同配合,树立服务意识,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共同承担起育人职责,尤其是后勤服务部门要主动适应“大思政”理念下的服务育人意识。而在现实中,后勤服务部门没有真正建立服务育人机制,缺乏制度保障,多数从业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加之他们自认为后勤工作低人一等、自卑心强,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和理念,工作责任感和热情缺失,导致其服务工作滞后低效率,造成后勤保障不力,学生报怨“住宿条件差”“食堂饭菜差”“报修泥牛入海”等成为常态,与“大思政”理念要求相去甚远。

2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探析

2.1 坚守教育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思想行为实际,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做这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怎样去做这样的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入学教育、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心理健康、困难资助、第二课堂等各方面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其中,通过如谈心、查寝、班会、培训等。日常管理中,要加强检查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变化、行为表现等,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做好对“后进生”的关心关爱、教育引导,努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2 坚持以生为本,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要充分抓住“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构建时机,坚持以生为本,通过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和爱心,让学生能主动地接受思政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创新管理模式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风。专任教师要及时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上升到“价值引领”[2],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统一,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价值性;强化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从他们关注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就业单位出发,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加强职业教育,贯穿思想引导、价值引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实现充分就业;重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活动中,寓教于言、寓教于行,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3 用好现代传媒,建设网络育人阵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起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平台,充分平台做好信息发布、调查研究、问题收集、师生互动、监测监管、数据分析等工作,加强思政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资源互享,拓宽管理和思政工作的覆盖面,提高渗透力,形成网上网下互通互联互动,实现将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数字化,及时发现问题和快速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管理由被动转主动、由粗放转精细、由突击转常态;与专任教师联动,将思想政治元素和管理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育人质量,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2.4 确定管理目标,发挥资源协同效应

根据“大思政”理念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定学生管理目标,紧盯目标不放,充分发挥各方面管理资源的协同效应,服务于目标实现。认真研究和挖掘不同岗位的育人元素和管理要素,完善岗位育人职责,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要求、路径和考核评价,构建和完善管理育人全员体系,打造“三全育人”整体合力;在实现管理目标过程中,建立管理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动态调整机制,包括经济社会需求、学生现状变化、学生发展需求、目标细化分解等,落实到年级、专业、班级、社团、宿舍等中去,体现到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形成“大思政”理念下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育人格局,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质量;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教师实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学生发展相统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学生管理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5 创新管理制度,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适应“大思政”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以学生为本,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3]培养目标。为此,要着力制订与“大思政”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制度,构建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重视并切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的原则,以工作绩效为准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既要考虑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又要结合不同类工作的独立性,严格选定考核项目,减少考核条目,将平时考核、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

总之,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大思政”理念下面临一系列新要求和新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关注和研究社会发展以及学生思想行为的不断变化,正视存在的现实问题,适应时代要求,树立以生为本理念,立足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4]的初心与使命担当。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立德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