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体会

2020-12-27 20:14王文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2期
关键词:产道娩出胎盘

王文文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0 引言

目前,由于产妇初产年龄过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孕妇多会出现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产后的恢复,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患者死亡。现在的医疗水平尚不能够预测产后出血的出现,因此,容易耽误救治,影响患者预后[1]。为寻找产后出血的原因,更好地进行预防性治疗,现对我院收治的产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产后出血产生的原因并进行防治,临床疗效明显,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3131例产妇病历资料,包括2107例自然分娩,1024例剖宫产。全部患者年龄分布在24~46岁,平均29.6岁。其中,45例产妇产后发生了出血,年龄为26~45岁,平均25.7岁。在全部出血的产妇中,18例进行剖宫产,27例为自然分娩,产妇的平均孕周为38.1周。

1.2 临床体征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娩出胎儿后,从产道涌出血液,有时出血量过大,引发失血性休克、严重贫血的一种疾病。①对于自然生产的产妇来讲,胎儿娩出后产道会涌出血液,可依据血量、血色来判断其出血的原因。若产后出血量较大,血色鲜艳,应判断为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出血[2];若血量较大,血色较暗则应考虑为胎盘粘连、残留或子宫收缩力差造成的出血;若产道流血量少但患者贫血症状明显,产道疼痛需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阴道壁血肿;若产道流血量较大且流血时间较长则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若患者选择剖宫产,胎盘全部取出后仍持续大面积出血,此类情况应判断为产后出血。②若产妇在生产后出现脉搏变快、头晕、面色苍白、体温下降、血压骤然下降的情况则应考虑为严重性贫血或失血性休克[3]。

1.3 治疗方法

需对产妇产后出血量的情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胎儿娩出后和胎盘娩出后是产后出血比较易发的两个时期,需认真记录2个时期前后的出血量。剖宫产产妇的出血量计算比较方便,对于自然生产的产妇,胎盘娩出前可根据容积进行计算,娩出后则称重计算。明确出血原因并进行治疗:①确诊后进行留置导尿管,排空尿液处理,减少充盈的膀胱对子宫的挤压,并间接通过尿量掌握出血量的情况;②进行供氧治疗;③应用缩宫剂,进行子宫按摩:静脉注射10 U缩宫素或肌注20 U,或10 U缩宫素与250 mL的10%葡萄糖液联合使用,必要时可局部用药,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从上向下对其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胎儿和胎盘的娩出,并鼓励患者令其保持放松,配合医务人员工作;④口服米索前列醇200~600 μg;⑤使用止血药、钙剂、抗生素。若仍无疗效可进行宫腔纱条填塞、子宫压缩缝合法、子宫动脉结扎等治疗,一般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若仍无效,需进行输血抗休克和切除子宫的处理,以保证产妇存活。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用药1/4 h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产后出血量 <50 mL;有效:用药半小时内产妇症状减轻,出血量超过50 mL但不超过100 mL;无效:给药后1 h内患者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出血量>300 mL。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有3131个产妇,共有45人出现产后出血,占总人数的1.4%,出血产妇中,有18例进行剖宫产,占剖宫产(1024例)总人数的1.8%,平均出血量为1322.36 mL;27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占自然分娩总人数(2107例)的1.3%,产后平均出血量665.41 mL。因此,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量要远小于剖宫产产后出血量,且剖宫产产后出血率也高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率,因此,自然分娩比剖宫产更安全。

3 产后出血主要有四大诱发因素

子宫收缩无力、胎盘、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诱发原因。产后出血量大,导致不良预后又多是由子宫收缩力低下、胎盘粘连或发育不当造成的[4]。由于胎儿过大、宫缩较大,生产时间的缩短造成子宫收缩肌弹性变差,收缩力下降,造成产后出血;患者有多次人流史和生产史,存在胎盘粘连,胎盘先天发育不良,当再次进行分娩时,因生产过程过快或胎儿太大、助产不及时很容易造成产道撕裂,造成患者产后出血,若血管过大,则出血量过大,不易止血,引发急危症候。若患者患有容易引发凝血障碍的妊娠期并发症,导致出现DIC,患者出血后产后及不易控制出血情况,引发失血性休克。部分不适合进行自然生产的患者多进行剖宫产,但由于产妇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多产妇多进行剖宫产,造成了剖宫产技术的滥用,但剖宫产产后出血率要比自然生产的产后出血率高[5],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尽可能为患者选择最优生产方式。

4 产后出血预防措施

子宫收缩力量不够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此类问题,解决产后出血问题就要令产妇在生产时提高子宫收缩力。每个患者的生产过程是相似的,而生产过程中也无需产妇全程用力进行。一些产妇由于对生产流程不了解,全程用力造成过早脱力,无法坚持生产全程,转为剖宫产生产。因此,在每个产妇生产前对其进行产前健康教育,令其熟悉生产流程,并特别指出生产过程中产妇需要配合的事项,令其提前做好准备;进行产前调理,叮嘱产妇保持心情愉悦、保证睡眠和适当的运动,生产前摄入必要的营养,以最佳状态迎接生产。对于存在妊娠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对于并发症应进行对症处理,尽可能在产前治愈或控制疾病,保证病情平稳,避免产后出血的出现。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镇静剂、解痉药的用量,避免引发产程延长和子宫收缩力下降,减少产后出血的出现。对于生产时存在妊娠期并发症和胎盘等高危因素的产妇需要特别注意,注意观察其生产时病情变化[6],准备好急救药品,避免产后出血。

5 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

除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预防性干预外,还应在产程过程中出血时进行合理治疗。传统治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产后出血,避免病情再次进展。但是,若进行治疗后产妇产后出血量仍高于正常值,则需进行其他治疗。若出血量超过2000 mL,急需进行抢救。抢救除进行必要的止血治疗外,还需寻找出血原因,从根源上进行救治。一般来讲,这类大出血的原因多为子宫收缩力差和胎盘粘连。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子宫收缩力差的产妇,可应用缩宫素来改善这种情况,提升子宫收缩力。对于存在胎盘粘连的产妇,首先,医务人员应检查并确定其是否是此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确诊后对其胎盘进行剥离,并将胎盘清除干净,而后对出血量较多的部位进行缝合,达到止血的目的[7]。

6 讨论

目前,由于产妇初产年龄过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孕妇多会出现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产后的恢复,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患者死亡。因此,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提早做好准备,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发现,子宫收缩力低下是造成其出血的主要原因[8]。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相比产后出血量更不易测量,因此,往往因为测量问题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此时,便需要通过观测产后休克指数来判断产妇是否存在产后出血及是否需要进行救治,为后续治疗做准备。此次回顾性分析能够明确产后出血的病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防治,能够为后续救治提供借鉴性意见,这种模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产道娩出胎盘
产前超声与MRI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效果对比
牛产道疾病治疗刍议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结合实践谈论关于母猪产道疾病的防治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外用甲硝唑对牛、羊产道疾病的治疗效果探讨
胎盘大补靠谱吗
肩难产的防范及处理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