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临床研究

2020-12-28 00:02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528000叶伟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满意率成功率小儿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528000)叶伟德

留置针是当前临床中一种较为新型的静脉输液方式,具有简单方便、反复使用等诸多优点,极大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尤其对小儿患者来说,由于其耐受程度低、治疗依从性差,多次静脉穿刺易导致患儿不配合,影响治疗进程和效果,而留置针的应用可通过减少穿刺次数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最终实现有效治疗的目的[2][3]。本次实验研究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患者共计90例,按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比组(n=45),排除药物过敏史患儿和患有心肺功能障碍患儿,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定符合静脉留置针穿刺诊断标准,患儿家长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儿中,女18例、男27例,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8岁,年龄中位数4.12岁,对比组患儿中,女19例、男26例,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9岁,年龄中位数4.2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显著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首先,选取儿科科室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10人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38岁,年龄中位数29.62岁,所有小组成员通过制定质量改进计划方式执行持续性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将对比组患儿产生不良反应、穿刺成功率低、留置时间短的原因进行搜集和分析,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制定更具科学性的改进方案。其次,找寻原因,例如,在穿刺失败方面来说,患儿血管细、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高、家属配合程度不高等均是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之一。在固定困难方面来说,大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缩短患儿哭闹时间,皮肤消毒后在湿润状态下便开始进行静脉穿刺和敷贴,加之小儿哭闹时出汗量增加,敷贴松动现象十分常见,一旦受到抓挠等外力时极易脱落。在堵管方面来说,小儿患者由于其自身抵抗力、免疫力等相对低下,血液呈现持续粘稠且高凝状态[4],在哭闹时血压升高,血液回流所致的堵管现象较为常见。最后,提出解决对策,留置针的导管在温度升高时逐渐变细软,穿刺过程中极易出现弯曲情况,使得送管变得困难,护理人员应提前1日将留置针管放入冰箱冷藏后再使用,在物理作用下硬化留置针管,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进针时保证角度维持在20°左右即可,穿刺前尽可能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便于送管。使用3M敷贴对留置针进行有效固定,留置针的时间为3天,需要注意的是,留置针梗下方应适当垫入一些医用棉花,避免受固定所致造成压疮。将封液量调整至4ml避免堵管情况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成功例数、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并计算相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感染、静脉炎、滑落和堵管;患儿家长满意度由本院根据文献及自身临床经验编写,总分为100分,0~59分为不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留置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总满意率等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实验结果在P<0.05状态下有价值。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患儿留置时间和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患儿留置时间(3.68±1.24)d高于对比组(2.12±1.02)d,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5.56%,对比组穿刺成功率为80%,观察组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组别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8%,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低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

2.3 不同组别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为97.78%,对比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比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小儿静脉滴注治疗多见静脉针反复穿刺,该种方式下穿刺成功率较低,且多次穿刺下患儿的配合度不高,不仅增加患儿治疗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量。静脉留置针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这一现状,具痛苦轻、成功率高、适用度广等优点,但是,由于患儿年级尚小且好动,静脉留置针的脱落时有发生,因此,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持续质量改进就是护理质量改进,通过对小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诸多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更具科学性的解决对策,应用持续质量改进下患儿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均发生极大改善,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也随之提高。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留置时间和穿刺成功率高于对比组,可见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安全性较高。且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相比于常规护理来说,持续质量改进下患儿哭闹、抓挠等现象明显减轻,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得以明显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杨良枫的《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结果基本一致[5],具有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小儿留置针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家长满意程度,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满意率成功率小儿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