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12-28 00:0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刘文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伤性护理人员骨折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刘文清

舒适护理强调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对于促进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8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创伤性骨折诊断标准;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6~52岁,平均年龄(33.62±2.68)岁,脊柱骨折14例,上肢骨折18例,下肢骨折9例。干预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4.02±3.19)岁,脊柱骨折16例,上肢骨折19例,下肢骨折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引导、入院宣教、基础护理、环境护理、围术期护理、生命体征监护、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干预:①心理舒适护理。入院时加强心理支持,用肢体接触及抚慰方式促使患者镇静,完成常规检查后,告知患者耐心等待治疗,不用过分担忧病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若为急诊则做好术前麻醉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采用温和的语气与患者沟通交流,协助患者树立信心和勇气。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恢复情况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各项疑问,并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及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高龄患者一般担心预后,此时护理人员引导家属加强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中年患者对康复较为迫切,渴望出院,护理人员告知其康复的循序渐进性,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对护理措施不信任,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一些成功治愈的病例,加强沟通,增进护患信任感,增强患者信心。②躯体舒适护理。尽量使用轻柔操作方法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减轻患者疼痛感。对于需急诊手术的患者,尽快做好手术用品准备,术中加强体位护理配合,注意非暴露部位保暖。调节手术室温湿度,让患者感到舒适。术后定时按摩患肢皮肤及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术后注意各项导管管理,根据医嘱完成各项饮食及体位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先按摩患者患肢10~15min,每天三次左右。按照医嘱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指导患者科学排痰、大小便,减少创面碰触几率,减轻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8h后便进行疼痛评分,每日根据医嘱进行≥2次的疼痛护理评估。采用VAS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状况。评分1~3分表示轻度疼痛,评分4~7分表示中度疼痛,评分8~10分为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2007录入数据,采用双人双机核对。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或频数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认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析:干预前,干预组VAS评分(5.1±0.3)分,对照组VAS评分(5.2±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2,P>0.05)。干预后,干预组VAS评分(2.1±0.6)分,对照组VAS评分(4.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2)。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伴有剧烈疼痛,极易诱发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如肾上腺分泌量提高、末端血管急剧收缩、心率加快,对治疗及护理极为不利[1]。舒适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其强调护理人员要时刻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进而促进患者康复[2]。本研究所采用的舒适护理措施包括心理舒适护理和躯体舒适护理,利用心理支持和针对性心理疏导策略,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依靠系统的躯体舒适护理,减轻患者疼痛感,有效预防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与黄波等研究结论相一致[3],这表明舒适护理可缓解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

猜你喜欢
创伤性护理人员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