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环境下野战医疗队规范化训练的体会

2020-12-28 05:42黄海涛姜俊杰邓吉军蒲东利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卫勤野战伤病员

黄海涛,姜俊杰,拜 军,邓吉军,蒲东利

军队医院野战医疗队作为全军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担负伴随保障部队和对伤病员的早期救治任务,在卫勤保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医院野战医疗队常年驻守在高原地区(驻地平均海拔近3000 m),主要气候特点是高寒、低压、缺氧。为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短时间可能发生大批量伤员的战场救治需求[1],训练坚持以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指导,着眼提升医疗队实战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训练水平,笔者参加了全军跨区基地化对抗演习和跨区基地化训练考核,形成了一套贴近实战的组训方法,现报告如下。

1 高原特殊环境及卫勤保障特点

医学上的高原通常是指海拔3000 m以上的地区,该海拔被认为是高原相关疾病发生的临界海拔[2]。海拔升高越多,大气压降低的幅度就越大。尽管高原大气中的氧含量仍能保持在21%左右,但氧分压却下降明显,这就导致了肺泡氧分压明显降低,从而引起动脉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下降,最终导致组织缺氧[3,4]。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 100 m,气温平均下降0.6℃。因此,低压、低氧、寒冷是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高原气候通常还会伴有紫外线强、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空气干燥等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些独特的高原气候,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高原卫勤保障的特点主要是人员工作能力下降、心理应激反应强、医疗后送难度大和卫生资源匮乏等[5]。

2 野战医疗队训练的做法与体会

2.1 以“实战”为引领,科学抓组训 野战医疗队与驻地医院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作环境和伤员伤情不同,前者的核心任务是野战环境下对一线后送的伤员进行救治[6],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自我防卫和自我保障能力,所以组训必须立足实战环境。野战医疗队执行任务时要分析地理环境、敌情、社情及我情,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医院地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所以每年的野外适应性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平时的训练,也要设置苛刻的条件,使野战医疗队在“资源受限、环境受限、人员受限”的救治环境下去完成更急难险重的任务。只有从实战出发设置训练科目,野战医疗队的训练才能有质的变化,才能在未来信息化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出色完成救治任务。

2.2 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 目前,野战医疗队训练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是:任务多样、保障多元与人员短缺、技能单一之间的矛盾[7],根据医院这几年的训练考核体会,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采取“岗位兼职,一人多用”的方法能很好解决这一矛盾。所谓的“一专多能”,就是在炼精本职专业的基础上,掌握二到三种其他岗位技能,不仅强调医护人员要兼顾除本人从事医学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如指挥、驾驶、炊事、通信、水电、维修等,也强调后勤人员要会这些专业。医护人员要转变临床思维,以平时临床上从事的专业为强项,兼顾其他专业,组织医护人员各专业间相互学习、交流,比如普外科医师可组织其他专科的人学习剖腹探查、腹腔穿刺等技术,胸外科可组织其他专科的人学习胸腔闭式引流技术等等。同时,部分医护人员还要掌握指挥、驾驶、通信等专业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素质。后勤保障组编制压缩后,仅医疗队的车辆驾驶都不能保证,矛盾特别突出,所以必须要求后勤保障组每人都要会驾驶,另外,部分后勤人员还要会炊事、水电、维修等,其余的驾驶人员可由医护人员补充。野战医疗队的警戒任务通常也由后勤保障组的人员担当。

2.3 药材保障对策 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其疾病谱与平原不同[8],所以,制定合理的药材保障计划和存储方案十分重要。高原驻训期间,官兵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高原病、胃肠炎、冻疮、日光性皮炎、鼻出血、眼睛干涩、高血压等疾病,出血、骨折、爆破伤等训练伤也比较常见,因此,要根据保障要求及保障时间长短,有针对性地筹措药材,并制定出合理的药材目录。此外,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空气干燥,最低气温能达到-30℃,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和疗效,目前,缺乏有效的药品存储设备,需要上级研制或配备适合高原地区的新型药材存储设备。

2.4 野战医疗队标准化作业程序 野战医疗队是我军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主要担负伤病员的早期救治任务。野战医疗队标准化作业程序对于高效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一本教材用于指导野战医疗队的标准化作业。笔者医院野战医疗队通过参加跨区对抗演习和跨区训练考核,结合近几年的野外驻训经验和地域特点,参考陆军军医大学《野战医疗所标准化作业》教材,编写出医疗队的标准化作业手册,主要描述野战医疗队受领任务后人员编配与职责分工、物资器材编配与布局、工作重点与流程、开展伤病员救治工作中所要遵循的原则等,按照手册进行作业,能高效地开展野战医疗队各方面的工作。

2.5 野战医疗队信息化建设 目前,野战医疗队信息化水平较低,救治过程中伤病员信息流转和统计工作,会占用医护人员大量的时间,影响救治效率。我军新型军人标识牌系统(包括电子伤票、野战电子病历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等)是野战医疗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9],但尚未列装。医院野战医疗队训练考核期间,依据现有纸质版的野战病历及伤票,通过探索试验,制定出简洁的、实用的医疗队内部文书病历,经实践检验,便于伤病员信息的流转和统计,提高救治效率。

2.6 野战医疗队的专业技术和救治流程训练 野战医疗队的专业技术训练包括战伤救治基本技能、基础生命支持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等,救治流程训练主要是分级、时效救治。目前这两块训练上存在主要的问题是战伤救治基本技能薄弱、基础生命支持方法掌握不牢固、医护人员对辅助检查过于依赖、分级救治的理念不强等。野外驻训期间,即使有模拟伤病员的“专业蓝军”,也不能替代平时临床上接触到的真正患者,平时工作中,即使每天在临床不停地救治患者,也不能替代野战环境下的伤病员救治流程训练,所以,专业训练和救治流程训练一定相互结合。笔者所在医院野战医疗队医护人员平时在科室注重专业技术的训练,每年野外驻训期间,注重救治流程的训练,训练过程中严格执行分级救治,不“过度医疗”,不超范围救治,不开多余的辅助检查,把抗休克、损伤控制、复合伤处置等早期救治技术学透、学精。通过这几年的训练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结语

针对高原特殊自然和地理环境,我院野战医疗队结合任务需要,从贴近实战、夯实专业基础、树立时效救治、分级救治理念、开展标准化作业程序、培养“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科学组训等方面着手,优化了野战医疗队的工作流程,提高了救治效率,为未来高原地区驻训及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卫勤野战伤病员
英国装备的CH-47正在进行野战吊运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浅谈野战光端机应用及改进意见
惠爱医院
小小野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