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在肿瘤骨转移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

2020-12-28 05:42朱丽娟吕成伟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免疫抑制骨细胞骨髓

唐 亮,朱丽娟,吕成伟,康 辉

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骨转移作为严重的疾病转归阶段,使得患者生存质量急剧下降,亦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肿瘤晚期患者中骨转移发生率较高,在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患者中,约80%发生骨转移,在甲状腺癌患者中,亦超过50%患者出现骨转移,约35%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1]。目前,对于肿瘤骨转移的治疗并无确切的手段。

由于趋化作用的存在,肿瘤细胞在改造骨微环境的同时,骨微环境也不断招募肿瘤细胞,使得肿瘤细胞不断向骨组织归巢。骨微环境中被肿瘤细胞活化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骨重塑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生长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又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形成恶性循环[2]。因此,较多的学者关注了肿瘤细胞与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骨髓微环境中,还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对于肿瘤骨转移的作用,逐渐被更多学者所关注,免疫治疗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在肿瘤发生骨转移的过程中,机体的免疫系统不仅具有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还可被肿瘤细胞所利用,而出现免疫逃逸的现象[3]。骨髓微环境中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均具有协助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作用。杀伤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具有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4]。因此,免疫系统对于肿瘤骨转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免疫细胞在骨微环境中的作用

免疫细胞在骨微环境中,主要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发生作用。具体表现为,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γ(IFN-γ),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5]。减少溶骨性骨转移中骨质的破坏。然而,在不同微环境中CD4+T淋巴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 6 (IL-6)、IL-11、IL-15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继而出现溶骨性病灶[6]。成骨性骨转移相关研究中表明,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与成骨细胞具有较明显的相互作用。成骨细胞在不同成熟程度的B淋巴细胞分化中,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巨噬细胞具有调控成骨细胞分化以及矿化的作用[8]。在肿瘤骨转移相关微环境中,CD169+巨噬细胞在成骨性骨转移中,通过活化成骨细胞,促进了肿瘤骨转移的发生[9]。因此,在肿瘤骨转移的研究中,免疫细胞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得肿瘤骨转移的发生变得更为复杂。

2 骨髓免疫细胞在肿瘤骨转移中的作用

2.1 T淋巴细胞 在T淋巴细胞各亚型中,CD8+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介导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成分。具体机制可分为,一部分通过穿孔素与颗粒酶B的协同作用而裂解肿瘤细胞,或通过死亡相关因子(Fas)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3]。 然而,T 淋巴细胞介导的肿瘤杀伤作用并不能持续存在,可被破骨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所抑制。在肿瘤相关的免疫反应中,CD4+T淋巴细胞主要发挥了免疫抑制的作用。CD4+T淋巴细胞具有不同亚型,包括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其中Treg是机体维持免疫稳态的重要成分,也具有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功能。然而,机体出现肿瘤后,Treg被肿瘤细胞所利用,抑制了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11]。肿瘤骨转移相关研究表明,骨髓微环境是Treg优先定植并发挥功能的场所[12]。研究还表明,Treg是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重要来源,RANKL具有诱导破骨细胞分化以及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功能,并协助肿瘤细胞在骨微环境中定植[13,14]。 Th17 也可通过分泌RANKL而发挥作用,并且在TGF-1和芳香烃受体(AhR)存在条件下,Th17具有向Treg分化的能力,增加了骨髓微环境中 Treg 的含量[15,16]。

2.2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K)是固有免疫系统中一类具有杀伤肿瘤功能的重要细胞类型。NK细胞主要通过抗原特异性受体CD16,NKG2D,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抗原,进而发挥杀伤作用[3]。NK细胞还通过Fas-Fas配体通路介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17]。在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可被不同程度的抑制,具体机制为NK细胞表面的激活受体CD161与抑制受体NKG2D功能失衡,或微环境中存在免疫抑制细胞因子IL-10,TGF-β,使得NK细胞失去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18]。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巨噬细胞以及粒细胞产生的活性氧(ROS),也可导致 NK 细胞杀伤能力下降[19]。 因此,提高NK细胞的存活以及激活状态,可有助于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

2.3 骨髓来源抑制细胞 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是骨髓来源的多种未成熟细胞的总称,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在生理条件下,未成熟的髓样来源的细胞可分化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粒细胞。然而,在肿瘤等病理条件下,未成熟髓样细胞的分化被抑制,而表现为以分泌精氨酸酶1(arginase 1)、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 TGF-β 为特征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被称为MDSCs[20]。MDSCs可通过抑制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在动物模型以及患者中均发现,多种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均有MDSCs的浸润[21]。在肿瘤微环境中,MDSCs可通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以及抑制其增殖,而发挥抑制T淋巴细胞的作用。MDSCs通过促进Treg的增殖和活化,而发挥抑制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MDSCs还可通过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而发挥促进血管以及淋巴管生成的作用,为肿瘤转移的发生奠定基础,亦具有直接促进肿瘤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20,22]。相关研究表明,在乳腺癌动物模型中发现,MDSCs的浸润促进了肿瘤骨转移的发生[23]。结合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和具有分化为破骨细胞的潜能,在肿瘤骨转移的治疗中,对MDSCs的靶向调控,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2.4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脱离骨髓后,在组织器官中可分化为巨噬细胞,而发挥清除病原体的作用。在巨噬细胞所处微环境中,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使巨噬细胞向不同类型发生极化。可分化为M1型促炎症反应的巨噬细胞,以及M2型抑制炎症反应的巨噬细胞。其中M1型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IFN-γ、IL-1、IL-6以及IL-23等炎性因子,活化CD8+T淋巴细胞、NK细胞而发挥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21]。M2型巨噬细胞通常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形成以及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4,25]。 TAM 可分泌较高水平的 IL-10、TGF-β而抑制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活性[26]。无论临床实验还是动物实验均证实,TAM可促进肿瘤的转移,尤其是骨转移的发生[27]。在TAM促进肿瘤骨转移的机制研究中发现,乳腺癌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CCL2可招募CCR2+的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在骨微环境中定植,进一步发挥抑制免疫细胞的作用,同时还可分化为破骨细胞[28]。集落刺激因子-1(CSF-1)具有促进单核细胞、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化的功能,在巨噬细胞介导的肿瘤骨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9]。在肿瘤发生骨转移的过程中,巨噬细胞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针对巨噬细胞进行的免疫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3 靶向免疫细胞的调控方法

3.1 靶向T淋巴细胞 在提高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的方法中,用于增强CD8+T淋巴细胞的方法主要包括,嵌合抗原受体 (CAR)、修饰T淋巴细胞受体(TCR)以及注射疫苗的方式[3]。在临床上抑制Treg的治疗方法,疗效已经得到了肯定。在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中,环磷酰胺、紫杉醇等药物,可通过Fas通路介导Treg死亡,从而提高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的功能[30,31]。应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通过与Treg受体的结合,可较明显抑制Foxp3+Treg的活性,代表药物为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和替西木单抗(tremelimumab)。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抑制剂(nivolumab)亦能通过抑制Treg的活性,而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能力[32]。 人类 Treg 表达 Toll样受体,Toll样受体激动剂可通过PI3K-AKT通路的激活而抑制Treg的免疫抑制活性[33]。通过增强CD8+T淋巴细胞以及抑制Treg的方法,可更有效地利用T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能力,提高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水平。

3.2 靶向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较强,临床研究利用自体或异体NK细胞,靶向治疗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以及结肠癌等疾病[34]。并且,为了增强NK细胞识别靶细胞的能力,可在NK细胞表面嵌合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的受体[34]。还可通过基因修饰的方法,使得NK细胞表达细胞因子IL-2、IL-15,而增强NK细胞在体内的增殖能力,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35]。NK细胞的外源性输入,也具有协助化疗药物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36]。因此,通过免疫调控的方法,增强机体NK细胞的活性,可提高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3.3 靶向巨噬细胞 在临床上靶向巨噬细胞治疗原发肿瘤以及肿瘤转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概念。针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清除TAM以及分子靶向调控。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主要通过肿瘤细胞的招募作用到达肿瘤微环境,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CCL2/CCLR2、CSF-1/CSF-1R通路,因此,开发针对以上通路的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37]。清除巨噬细胞相关研究表明,烷化剂、氯磷酸盐以及唑来膦酸可通过诱导凋亡,而达到清除巨噬细胞的作用[38,39]。 还可通过应用 CSF-1 受体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使得TAM向抗肿瘤型巨噬细胞转变,结果表明可减轻原位肿瘤以及肿瘤转移的发生[39]。因此,靶向调控巨噬细胞以及抑制肿瘤微环境对于巨噬细胞的招募作用,具有治疗意义。

3.4 靶向骨髓来源抑制细胞 骨髓来源抑制细胞(MDSCs)主要通过抑制NK细胞、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激活,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40]。因此,靶向MDSCs是免疫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目前,针对MDSCs的靶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应用MDSCs表面特异性蛋白Gr1的抗体,清除MDSCs的方法[41]。利用维生素D、全反式维A酸(ATRA)诱导MDSCs分化为成熟的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而失去免疫抑制的功能[42]。 还可通过使用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以及非甾体抗炎药,阻止MDSCs的免疫抑制作用[43]。有文献报道,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既可抑制造血细胞的成熟,也可抑制MDSCs的生成[44]。趋化因子受体(CCR2、CXCR4) 的阻断剂以及趋化因子(CCL2、CXCL12)的抑制剂,具有阻断肿瘤微环境招募MDSCs 的作用[44,45]。 因此,在 MDSCs 的靶向治疗中,通过应用抗体以及药物或诱导其成熟的方法,均可阻断MDSCs免疫抑制。

肿瘤骨转移的发生较为常见,尤其多见于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的患者。肿瘤骨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在骨髓微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免疫细胞,不仅可协助肿瘤细胞出现免疫逃逸的现象,还可与骨细胞发挥相互作用,具有促进肿瘤发生骨转移的功能。因此,了解骨髓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调控机制,对于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许多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具有良好前景,已经开展临床前或临床实验,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将免疫治疗与化学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减缓肿瘤进展以及降低转移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肿瘤的免疫治疗是继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后,一种较为新颖并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免疫抑制骨细胞骨髓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LncRNA在骨质疏松中对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桂附地黄丸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破骨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骨细胞与牙周炎相关研究进展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