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样本

2020-12-28 04:49冯兴振
中国煤炭工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色职工基因

文/冯兴振

坚守红色信仰高地不动摇,传承红色精神内核不动摇,红色基因“软实力”引领徐矿集团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之路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红色基因记录了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来时之路,镶嵌有共产党人引以为豪的理想信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作为具有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的徐矿集团,其百年发展历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创业史、奋斗史。

进入新时期,随着本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徐矿集团以初心不变的定力、主动求变的勇气,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的密码。徐矿集团牢牢把握“改与不改、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深入挖掘流淌在企业骨血中的红色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抓手,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坚守红色信仰高地不动摇,传承红色精神内核不动摇,在变革中守正,在创新中传承,筑牢了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红色基因“软实力”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硬核力量,并引领企业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之路。

从历史中走来百年历程积淀红色基因

徐矿集团历史悠久,有着纯正的红色基因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徐矿集团百年发展历程中,其红色基因不断强大、内涵不断丰富。

历史悠久。1882年,两江总督、洋务大臣左宗棠在徐州利国开办的全国最早的煤矿之一——徐州利国煤铁矿,是徐矿集团的前身。徐州利国煤铁矿开启了中国煤炭工业化开采的先河,扛起了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大旗,加快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改革先锋。在全煤行业,徐矿集团率先实行经济总承包,率先放开煤价走向市场,率先走出去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始终站在潮头引领煤炭工业发展。徐矿“光爆锚喷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首创煤矿巷道支护新方式在全国推广并沿用至今,推动了煤矿支护革命。

基因纯正。江苏企业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贾汪特别支部”于1928年在徐矿成立,翻开了徐州煤矿革命、建设、发展崭新的一页。正是这种以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为核心的红色基因的血脉赓续,徐矿集团在任何时期都是党的主张的坚定执行者。国家有难时,徐矿集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佩剑将军”在徐矿夏桥井起义,见证了淮海战役第一场胜利;“抗美援朝”徐矿职工集资捐献了“贾汪矿工号”战斗机;徐矿职工还参与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寿光水灾、响水事故等多次重大灾难和事故的救援。

在变革中守正转型发展坚守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直至今天改革开放的大潮,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徐矿集团坚持在转型发展中把自身特有的红色基因、生命密码传承好、践行好,把光荣传统转化成企业的政治优势、发展优势。

以满怀对党忠诚举旗定向,引领力更强了。徐矿集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聚焦主业、聚力转型,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好转。2017年以来,累计实现利润68亿元,其中:2019年实际创造利润25亿元,账面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15%,煤电化主业利润贡献率占比超过90%。坚持“一企一策”,实施“五血”疗法,27家亏损企业中10户实现扭亏,10户清理退出,2户实现盘活,全集团基本消灭了经营性亏损,没有发生新的经营和投资失误。

以满满的正能量凝聚人心,战斗力更强了。徐矿集团积极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起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磅礴力量。坚定走好“一体两翼”总路径,建好“六大能源基地”总布局,“蒙电送苏”基地的锡蒙332万千瓦装机煤电一体化项目获国家能源局批复;新疆煤电化基地的天山矿业核增产能至750万吨,建成了全疆最大的井工煤矿;“陕电送苏”基地新安煤业产能核增取得突破性进展;“晋焦入苏”基地煤炭贸易突破100万吨;沿“一带一路”及富煤省份承包煤炭、电力服务外包项目36个。

以满眼都是资源的理念经营企业,发展力更强了。徐矿集团坚持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担当作为,破解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行业前列。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为全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探路,破解了产业接续、人员安置、生态治理“三大难题”,创出了老工业基地转型、关闭矿井重生、衰老矿区生态修复“三大样本”。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55户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退出新设立公司7户,清理“四类企业”“三级参股企业”21户,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瘦身健体。大力实施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通过盘活各类闲置设备、低效投资等资产,实现收入21.5亿元。

以满眼都是人才的理念选人用人,支撑力更强了。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优先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坚持“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人人能成才”的理念,大力实施新时代“1111”人才工程和“5145”年轻干部培养工程,推进“六大人才基地”建设,大力培养煤电化主体产业骨干人才,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大幅提升。

以满腔家国情怀造福职工,凝聚力更强了。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好“质量、基本、底线”三大民生工程,大力开展“家”文化建设,汇聚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率先设立100万元精准脱贫资金,70户特困家庭比国家计划提前一年完成脱贫。倾心做好涨工资、提待遇、美环境三件大事,职工年收入增长15%,逐步恢复了7项福利待遇,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普遍改善。深入开展以“百年徐矿、业兴家旺”为主题的“家”文化建设,共建共维共享徐矿美好“大家庭”,职工获得感、归属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在危难时担当疫情防控传承红色基因

如果说在和平时期,红色基因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稳定器”,那么在危难时刻,红色基因就是战胜困难的“硬核武器”。2020年,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徐矿集团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时刻豁得出来的政治本色和国企担当,对党忠诚的信念迅速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的领导,找准“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徐矿集团党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在徐矿落到实处,将企业党建形成的政治优势转换为抗击疫情的有力保障。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集团万名党员中开展“我是党员,行动有我,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活动,万名党员听党指挥、服从安排、冲锋在前、守护防线、争当表率。

履行社会责任,当好“主力军”。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冲锋在前、在大战大考中履行责任,是国有企业发挥顶梁柱作用的重要体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徐矿集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坚决服从地方政府安排,认真履行国企社会责任,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民生保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国企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担当。徐矿集团第一时间选派7名医护人员赴武汉开展医疗救援工作,是徐州市首批派出医护人员最多的单位。同时,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徐矿集团安全稳妥做好煤矿、电厂等单位复工复产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特殊时期保电、保暖、保汽、保数据、保医疗“五保”工作。

制定严实举措,扎牢“防护网”。徐矿集团产业分布在江苏、陕甘、新疆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布局广、职工人数多。实现职工“零感染”,对徐矿集团来说是硬任务,考验着每一名党员干部。徐矿集团党委坚持严而又严、细而又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不断织密加固疫情“防护网”,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后勤保障、日常工作统筹“五个到位”。

强化舆论导向,凝聚“正能量”。疫情防控期间,徐矿集团牢牢引领舆论导向,准确发声、及时发声、有针对性发声,第一时间把上级精神传达到防控一线、把疫情信息报送给上级部门、把防疫知识发布到每名职工、把感人事迹讲给每个人听,坚定了主心骨、汇聚了正能量、振奋了精气神。

有序复工复产,实现“稳运行”。有序复工复产是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保障物资供给和企业平稳运行的先决条件。徐矿集团把疫情防控作为复工复产的“第一前提”和“首要条件”,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安全有序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全力以赴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到今年3月份,煤炭、电力、煤化工已全部达到正常生产水平。

在发展中创新接力奋斗丰富红色基因

徐矿集团百年发展历程表明,融入历史长河中的精神血脉和红色基因,已经成为徐矿集团的集体记忆和生命密码,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共有的精神瑰宝,成为一种一以贯之、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同时,徐矿人也深深地明白,红色基因不是一成不变的抽象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打造转型发展新样板,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接好历史接力棒,也要把准时代特征,赋予其新的内涵,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

徐矿集团郭家河煤业公司——全国七家生态文明矿井之一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明方向。方向明,则改革兴。推动企业转型发展首先方向要明确,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好改革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发挥好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处理好企业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四同步”“四对接”,把党的领导融入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确保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形成各方紧密结合、同心同向,优势互补、能量叠加的发展局面。

坚持紧紧依靠职工强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加强党的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要牢记初心使命,顺承民心民意,要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定战略、促改革、谋发展。要尊重职工的实践主体地位,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齐心协力,稳步推进改革。要让广大职工参与改革发展,汇聚职工智慧、激发职工潜能。要切实维护职工权益,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业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起来,让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民生的温度同频共振。

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聚力量。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要求,是坚定政治信仰永葆初心的迫切需要。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就是通过红色基因的“软实力”来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要发扬优良传统,坚守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本色不动摇,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中,当好“顶梁柱”,做好“压舱石”。要积极履行企业责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做到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

坚持围绕生产经营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要始终坚持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不偏离,实现党的建设能力的提升与企业改革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以推动企业发展为目标,把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上级要求的部署上来,统一到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措施上来,把红色基因形成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把党组织的活力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活力,把党组织的向心力转化为企业的向心力。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添活力。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归根到底来源于创新。加强党的建设,传承红色基因,既要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又要以开放创新的思维、视野和心态,实现党的建设与时俱进。要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锐意推进改革创新,推进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内在动力创新,推动实践基础上的思想解放和认识更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赋予红色基因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表达形式。

猜你喜欢
红色职工基因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基因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