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好前行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开展“格局、作风、执行力”主题实践活动纪实

2020-12-28 04:49王亚峰
中国煤炭工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执行力作风建设

文/王亚峰

以大的格局审时度势谋发展,以务实的作风聚精会神干事业,以强势的执行力雷厉风行保落实,推动百年枣矿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尊献(左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整体托管山西青云煤业公司、山西裕民煤矿,承揽华润电力内蒙古西一煤矿巷道工程,启动 3.5万吨高端铸造技改、集装箱办理站项目建设,与人民控股集团合作的电气智能制造项目在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奠基……

在这个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春天,对于所有企业都是一次“大考”。在一片茫然失措、踌躇不前的背景下,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发展成绩单。

“面对大考,就要有应考的格局、作风、执行力。在严峻形势下,不仅要有攻坚破难的举措,更要有敢打硬仗、敢于胜利的精气神。”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尊献说。在企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枣矿集团深入开展“格局、作风、执行力”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以大的格局审时度势谋发展,以务实的作风聚精会神干事业,以强势的执行力雷厉风行保落实,充分调动和挖掘了干部职工内生动力,成为支撑企业逆势发展的最强底气。

大格局成就大作为

自1878年“中兴矿局”起,枣矿集团已走过140多个春秋。作为资源型企业,140余年的“燃蜡吐丝”,枣矿快要“掏空”本部资源家底。东部老区全部关井闭坑,西部矿区大多数矿井也走过壮年、进入暮年。没有资源的枣矿何去何从?

思想统一、干群同心,才能无往不利。近年来,全面回温的煤市和职工节节攀高的收入,冲淡了职工对未来的忧虑、掩盖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必须当头浇一盆冷水,引导干部职工走出“舒适区”,以冷静理性的心态对待当前形势、面对未来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枣矿集团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格局、作风、执行力”主题实践活动,在全体干群中广泛开展“形势任务、诚信履职、艰苦奋斗”三项教育,利用矿区电视、网站、微信、报纸等宣传平台,采取学习、宣讲、论坛等形式,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涵养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大格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硬作风,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执行力,着力向职工群众讲清形势、交清家底、摆清困难、亮清危机,坚决消除“今日不忧明日事”等消极心态,进一步增强全体职工的发展危机意识和责任感。

枣矿集团新安煤业公司“格局、作风、执行力”党员干部论坛

在统一思想的同时,枣矿集团紧密调研、科学论证,紧紧围绕山东省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部署,统筹国家政策、行业趋势和企业实际,立足人才、技术、管理、资源、产业优势,全面优化企业发展方向、战略和步骤。明确了“打造总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外部生产新基地”的发展方向,确立了打造国内一流的清洁能源生产商、技术方案解决商、优质产品供应商、能源金融服务商的“四商战略”,提出了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三大新兴产业”的“5+3”产业动能转换新布局,清晰回答了干部职工关心关注的“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企业向哪里发展”的疑问,以大格局向干部职工展现了一张立足实际、鼓舞人心、切实可行的发展蓝图。

“如果仅仅着眼于一时一事、一城一池,不能胸怀大局、放眼长远、着眼未来,不能从推动百年枣矿基业长青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能历史地、辩证地分析矛盾,不能系统地拿出应对举措,那么,我们今后会更困难,真正的危机还在后面。”杨尊献说。“在规划未来发展上,我们不仅从企业长远发展谋划,更从发挥国企社会责任、造福驻地百姓、拉动地方经济上统筹考虑。”

枣矿集团以企地融合发展的大格局,投入到驻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百年煤城转型。投入30亿资金,建设田陈富源煤矸石发电项目,成为企业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非煤项目;与杭萧钢构公司合资建设山东枣矿中兴钢构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制造基地;建设枣矿智慧物流园,全面整合枣庄市物流资源,获得全国第一张“二手图书出版经营许可证”;启动3.5万吨高端铸造技改项目,对接滕州市全国小机床基地建设;与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公司合作,共建“互联运力交易平台”和西煤东移智慧物流供应链;引入人民控股集团,合作建设电气智能制造项目……

作为资源型企业,枣矿集团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方略上布局煤炭主业。据了解,枣矿本部大多矿井已面临资源接续难题,如果仅仅围绕现有资源找找补补,是能够过几年安安稳稳的日子,但换来的势必是几万职工未来的风雨漂泊。枣矿集团要求矿井主要负责人不能当“佛系干部”,沉浸在平平稳稳占位置、舒舒服服过日子之中,每一个矿井都要走出去拓资源,寻找接续矿井。同时,他们成立专业化矿管公司,以集团之力推进“走出去”战略。

他们不寻求成本高、难度大的占有资源的旧有模式,采取入股、合作开发、整体托管、承揽工程等灵活方式进行技术输出、服务输出、管理输出,先后整体托管山西太岳煤矿、东于煤矿、赵家山煤矿、裕民煤矿、青云公司,入股合作开发锦源煤矿,基本形成了“一矿带一矿”的外延式发展格局,创造了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有效破解了本部资源枯竭、人员安置等难题。

硬作风成就战斗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抓发展、搞建设,硬作风就是战斗力。

枣矿集团始终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立足问题导向,围绕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的作风建设特点和需要,做活做实做好教育文章。

从深入开展“说老实话、干实在事、做正派人”活动,到致力打造“简单、坦诚、阳光”的良好环境,从制定落实“九坚持九反对”作风建设标准,到持续涵养“尊重、包容、干净、规矩”的政治生态,从“严格管理、诚信履职”反思警示教育,到“爬坡过坎思想先行”大讨论活动,从“形势任务、诚信履职、艰苦奋斗”三项教育,到“格局、作风、执行力”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枣矿集团作风建设愈走愈实、愈演愈烈。

特别是围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他们确立以服从大局的全局观、统筹布局的发展观、合作共赢的协同观、推陈出新的创新观、与时俱进的安全观、久久为功的落实观“六观”为引领,持续增强把握大势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推动落实的能力、克难攻坚的能力、知人用人的能力、底线管理的能力“六种能力”的“六观六力”领导干部建设新标准。围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开展了红色堡垒行动、头雁领航行动、先锋引领行动,创立了全国首家“企业党支部书记学院”,配套建设了中兴文化红色教育基地、蒋庄煤矿党性体检中心、七五煤矿党性教育示范基地、枣矿集团发展成就展馆等一系列现场教学基地,着力让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铭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灵魂之问,以“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带动“绝大多数”转变作风,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枣矿集团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在作风建设中坚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他们围绕“六观六力”领导干部建设新标准,细分明确了考核考评标准,出台问责问廉问效“后三位”工作约谈、“六位一体”管控考评、机关“1+3”绩效考核等系列制度。开展“不担当、不尽责”专项整治,近两年分五轮对46家单位党委进行全覆盖巡察及“回头看”,实施问责498人次、组织处理20人次、纪律处分59人次,对不干事、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摘帽子、挪位子,把问责的“板子”真正打下去,把明责的意识真正树起来,促使领导干部品德配位、能力配位、业绩配位、有为有位。

枣矿集团还大力推广“专班推进法”“点对点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四不两直”等工作机制,明确领导干部下基层、进现场跟班生产数量、时间和质量,引导干部扑下身子、放下身架,在一线“解剖麻雀”,在现场解决问题,在基层汲取群众智慧,形成干群齐心聚力干事业、谋发展的火热氛围。

不论是春风化雨的教育,还是刚性严肃的制度约束,枣矿集团作风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自2019年以来,枣矿集团围绕资源获取、项目建设、改革改制等工作成立了18个由集团班子成员亲自挂帅的重点工作专班,反复研究、挂图作战,逐一攻关。他们南下上海、江苏、海南寻求合作,西去河南、山西、陕西寻找资源,北上北京、沈阳、内蒙古找寻机遇,将脚步印遍全国大半个版图。

柴里煤矿在托管山西青云煤业公司谈判时恰逢疫情期间,矿长刘金辉率领工作组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5赴山西,看现场、入井底、谈合作、抓部署,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深深打动了合作方,在激烈竞争中为成功托管赢得了先机。职工队伍进驻青云煤业后,创造了到位就在岗、第二天就出煤的奇迹。青云煤业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领导干部,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职工队伍,与枣矿合作,我们选对了人!”

这样的故事,在枣矿还有很多,枣矿人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脚踏实地干事业,埋头苦干促发展,以过硬作风成就超强战斗力,在百年枣矿基业长青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强执行变蓝图为现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势执行力是枣矿集团多年打造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之一,是融入全体枣矿人血脉的优秀品质,更是枣矿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密钥所在。

近几年,枣矿集团摒弃原来“准军事化”管理一些形式上的内容,深挖涵养强势执行文化内涵。“为抓落实、强执行,我们专门成立了绩效考核部,不论是文件安排、会议安排,还是临时安排,每项工作都进行定期调度、定期考核,落实结果和质量直接与工资、晋升等挂钩。”枣矿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国昌介绍。目前,枣矿集团的集团层面和各基层单位,都配备专兼职的工作督导部门和人员,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考核、个个有回音,让“言必行、行必果”“马上办、立即干”根植思想、成为共识。

疫情期间,“保电煤、保供应”成为煤炭企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枣矿集团及时与驻地政府协调,制定了“封闭式”管理防疫复产措施。2月初,随着一道道复工指令下达,矿区党员干部、技术骨干、职工群众毫无怨言地背着行囊赶赴矿山。

付煤公司于2月上旬复工复产,井下一线职工仅有60余人,不仅要完成井下生产任务,而且要维护矿井整个系统运行,这在平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这60余名干部职工,创造了在疫情期间日产6800余吨煤的好成绩。

七五煤业公司创新实施了“脚印管理法”。在复工前,所有管理干部提前到岗对安全环境、设备状况进行检查;复工后,管理干部又提前到达井下岗位,让职工踩着干部脚印下井;当班工作结束后,管理干部坚持最后上井,让干部踩着职工脚印上井。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管理干部坚决落实、刚性执行,稳定了人心,受到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

枣矿集团在强化执行意识的同时,注重执行能力的提高。近两年来,为打造一支善作善成的人才队伍,他们坚持“走出去”脱产培训和“请进来”在职培训相结合,实施了“双千”人才培训计划,分批次、分专业、分层次组织1000余名矿区管理干部和青年大学生、专技人才,陆续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进行全脱产培训,集中学习新旧动能转换、大数据金融等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着力弥补队伍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

为适应矿山智能化建设,他们创新设立了“智能装备工程师”职业通道,为“智能”人才、“草根”人才成长成才铺路搭桥,着力打造智慧工人,夯实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枣矿集团启动智能生产改造时,一没经验、二没借鉴、三没标准,部分干部职工顾虑重重。

对认准的事、看准的事,枣矿集团毫不迟疑、毫不动摇。他们选择付煤公司、滨湖煤矿一厚一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矿井试点推行,成功建成全国首套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机组、首套薄煤层远程智能控制综采机组,让煤矿生产换了新面貌。目前,枣矿集团本部所有矿井全部实现智能化生产,并探索建立了“采掘‘5788’+单班入井百人+取消夜班作业+五天工作制+AB班轮岗”劳动组织新模式,真正让“煤黑子”变成“煤亮子”。现在,枣矿集团正运用“5G”等先进技术,全力推进“智慧矿井、透明矿山”建设,把智能、智慧融入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积极探索未来矿井的新样板、新标杆。

“现在看来,枣矿集团在智能矿井建设上,没有一个超强的执行力,没有一支上下一心、同频共振的职工队伍,这些变化和成果是不可能实现的。强执行力,成就了现在的枣矿,也必定会成就枣矿更加美好的未来。”杨尊献感慨地说。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面对艰巨任务和严峻形势,枣矿集团认识到,必须讲格局确保发展意识不淡化、转作风确保发展干劲不懈怠、强执行确保发展势头不减弱,真正把“讲格局、转作风、重执行”镌刻于干部职工的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才能实实在在推动百年枣矿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猜你喜欢
执行力作风建设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企业执行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