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2020-12-28 02:03杨满秀王为民
中国德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议题华为情境

杨满秀 王为民

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议”为教学入口,引入问题,推进“议”的展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辩”起来、“议”起来,学生的思辨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政治认同感都在“辩”与“议”中得到升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并提出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与评价建议。议题是新课标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既包含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导向;既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导向性,又体现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议题中问题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推进活动型学科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议题、开展活动等,逐步提高学生思考、辨析、交流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以政治生活第八课《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议题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精心设计问题,注重思辨性和探究性

《礼记·中庸》提出“思辨”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于高中阶段而言,思辨更多的是指思考和分辨,即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分析问题,清晰、准确地说明理由。如果一个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做到思考时理性中肯、辨析时条理清楚、表达时说理明白,我们就认为该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好。在议题式活动型教学中,围绕议题设计的问题不是课堂中的一般问题,而是开展教学活动围绕的中心,是能够多方位探究、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剖析的,是综合性的、开放性的,而不是单一的、封闭的。要通过议题的引入、推理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在围绕议题进行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尽量少提“是不是、对不对”等判断性的问题和“是什么”等陈述性的问题,而应该多提“你是怎么看的、理由是什么”等思考性、讨论性、评价性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设计,应该具有足够的思辨性,即围绕议题展开讨论、辩论、质疑和交流分享,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逐渐去理解本节课中的一般概念,深入思考本节课中的重难点,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议题的方法,通过问题讨论、观点碰撞、语言交流等,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了以下问题。

首先,笔者出示了一个情境:华为除了手机业务之外,更强大的是通信技术,尤其是现在的5G通信技术。华为通信技术在全球覆盖率越来越广,很多欧洲发达国家纷纷引入华为通信技术。其次,笔者展示了一组德国在引入华为通信技术前后,地铁里乘客阅读方式变化的图片,随后播放了美国部分领导人公开表示抵制华为,甚至联合加拿大,带走华为高管孟晚舟的视频。最后,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1.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中国面对围堵华为事件,分别持有什么态度?2.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3.中美贸易分歧对两国有什么影响?对世界会有什么影响?进而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角色扮演,分组辩论(每组6人,共8组,1、2组代表美国,3、4组代表澳大利亚,5、6组代表英国,7组代表德国,8组代表中国)。要求小组内部交流3分钟,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活动二:五个国家的外交发言人展开激烈辩论,阐述各自的立场和理由。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既包含了课内大量的基本概念,如世界多极化、国家根本利益、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等,也充满了思辨性和探究性,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在小组辩论环节,随着辩论的深入,学生对中国目前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精选情境材料,注重实效性和生本性

一节课,亦是师生共同谱唱的一出大戏,如果把议题中的问题比作这出戏的核心、灵魂,那么情境材料就是这出戏的背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情境材料的选择应该反映出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刻认识和对教材的自我构建,要依据教材但又不仅局限于教材,要选择一些时效性较强的时政素材,要有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要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应注重生本性原则。生本性,指的是课程教学或者活动的设计理念,强调教师在设计问题、选择情境材料时,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所以在选取议题的情境材料时,要充分考虑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状态和知识水平,要从学生的视野出发精选情境材料、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例如,选择当下国际、国内的时政热点,选择反映全国人民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具体案例,选择反映我国担当国际责任、日益迈入国际舞台中央的具体案例,等等。选择这些反映当下现实的情境材料,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挑选,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并逐渐形成对周边发生的事件应持有的理性态度,而不是人云亦云。在本课开展课堂活动时,笔者主要选用了以下两个情境材料。

情境一:选用2019年春节很火的一部电影《流浪地球》预告片导入新课。这是一部国产科幻片,前期的宣传加上强大的演员阵容,让影迷非常期待。电影的開场以未来的北京城作为背景,展现了未来人类生存的状况: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地面积雪,天气恶劣,没有氧气,必须带着智能面罩,随处可见大型挖土机、吊机。未来世界是怎样的,这是高中生感兴趣的话题,又因为用了高科技特效,场面极其震撼,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地球未来生态环境、生存状态感到堪忧,引起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兴趣,也导出本节课要升华的主题——地球是大家的,爱护地球,保护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情境二:播放“美国抵制华为,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的视频,结合华为事件,展示近几年中美交往的历程:中美建交一中美冲突一中美合作。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中美关系的某个节点,分析形成的原因、事件的导火索、产生的影响等,收集资料,撰写论点论据。然后在课堂上,小组间交流、探讨,在辩论中点燃思维的火花。

无论是未来的北京城,还是中美在华为问题上的分歧,这些都是高中生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这些情境材料,通过开展活动、交流探讨,学生易于得出“国际社会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样的结论,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人类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以及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三、精炼教学内容,注重逻辑性和生成性

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这就要求议题式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要充分考虑议题中所涵盖的教材知识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要充分考虑议题涉及的知识概念之间的横向、纵向关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打造高效课堂。同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一小时、一节课、一天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需要“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树人精神,因此要精炼教学内容,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细水长流、潜移默化。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议题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收集材料、分析、合作交流讨论,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各自的认知结构,最后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探索成果。可见,生成性不是按照教师或课程预设的方式而产生,是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辩论、探讨过程中“意外”生成的,这种“意外”是偶然中的必然。

在处理“国家利益”这个难点时,笔者播放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针对华为事件表明中国立场,坚决维护本国利益的视频,并设置了以下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2.怎么维护国家利益?围绕议题,分割成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理清国家利益的三个层面。在小组合作和互相交流探讨中,学生也能发现自己原先认知的不足,及时改正,汲取他人认知的合理性,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核心素养的培育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中逐步完成。

议题式活动型教学,注重以问题为核心,采用生活案例、真实情境,通过开展活动、组织辩论交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素养。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學过程中,笔者以“议”为教学入口,引入问题,推进“议”的展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辩”起来、“议”起来,学生的思辨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政治认同感都在“辩”与“议”中得到升华。

【杨满秀,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繁昌一中;王为民,安徽省芜湖市师大附中】

责任编辑 孙格格

猜你喜欢
议题华为情境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华为承诺函的批评话语分析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