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造型缩影下透析云南民间舞蹈文化根源

2020-12-28 02:26梁金晶
参花(上)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造型孔雀

摘要:任何一种艺术形象的形成,都必然受到其所在地理环境、生态和历史人文的影响。孔雀形象是傣族舞蹈和傣族人民的标志,傣族传统舞蹈中“孔雀”这种鸟类形象的产生也受到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共同作用下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孔雀”形象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孔雀”形象产生的自然环境原因和人文环境原因;对“孔雀”形象对傣族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角度的反映来分析其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关键词:“孔雀”造型 舞蹈形态 民间文化 研究

一、傣族人文生态溯源

云南地区被称为“孔雀的故乡”,其中,傣族人民起居生活的地区西起云南省德宏瑞丽江,东至红河,北起保山,南至西双版纳勐腊县低纬度、低海拔的河谷平坝地区,河流密布,气候温热潮湿,降雨充沛,苍山洱海,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

(一)崇拜——孔雀图腾

傣族是古越人的一支。越人爱鸟、将鸟当成图腾崇拜的习俗直到现在仍然被傣族人民保留下来。傣族舞蹈中,孔雀舞、大鹏鸟舞、绿斑鸠舞、犀鸟舞、蓬雀舞和筒叶雀舞都是仿照鸟类形象来作舞蹈形象的舞种,可见鸟类的图腾信仰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与生活中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孔雀”形象成为傣族舞蹈和傣民族象征性文化符号的重要因素。图腾崇拜是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之一,氏族把和他们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怀有深深感情的自然事物当作本氏族的祖先。随着氏族逐渐发展成民族之后,图腾崇拜的观念依然保留了下来。

(二)崇拜——小乘佛教

在佛教中,孔雀是侍奉在佛身边的神鸟,能啖尽一切五毒烦恼,孔雀尾能拂去无量灾祸,招致诸吉祥。佛教传入傣族地区之后,傣族文化中加入了佛教的思想,而佛教中对孔雀的重视和推崇,强化了傣族人民心中“孔雀”形象的地位,加深了傣族人民对孔雀的喜爱。在原始信仰逐渐无法适应当地的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小乘佛教自我解脱的方式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给民众极大的精神慰藉,也适应了新生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傣族民众和统治阶级的共同推动下,小乘佛教促进了傣族的经济和历史文化的进展,对傣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孔雀”造型在云南民间舞蹈文化中的透析

(一)“孔雀”——动作内涵的体现

舞蹈的律动中拥有着很干净、安静的气质,凝聚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线条美。云南傣族民间舞是将具有特点的三道弯曲的身体弧度与舞蹈中的“顺拐”进行融合形成了一种云南特有的舞蹈动律与姿势。舞蹈动作中舞者的头、手、臂、肘、肩、腰、胯、膝等每一个身体的关节都尽最大的可能使其弯曲,舞者的整个身体形态由多种曲线定姿组合而成,形成婀娜多姿的“S”型体态。

傣族舞蹈中一般多保持半蹲状态,以膝部缓慢有节奏的上下律动,舞者的身体与手臂形成姿态优美的三道弯造型。起舞时双膝半蹲,双手呈掌状于腰前,上身向旁微斜为傣族舞蹈的基本舞蹈姿态,动作展开一般是前脚掌轻轻地着地,但不需要踏和跺,落地时应该轻柔而稳。在塑造“孔雀”形象时,除下肢有丰富的步伐,小腿的灵活运用外,手和上身丰富的舞姿也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同一姿态,同一动作,手势的不同就代表在表达不同的意思,上身挺胸立腰、收腹与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与自然协调的舞蹈韵律,使“孔雀”形象既有动态的韵律美,又有静态的造型美。“孔雀”形象的内涵与它独有的律动,都与傣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有着紧密的关系。

(二)“孔雀”——图腾意识的体现

孔雀据传说记载由凤凰而生,可以吞掉人间一切的忧愁烦心事,佛教众王皆选孔雀作为坐骑。傣族人民尊崇信仰孔雀,模仿孔雀的姿态与生活习性,从傣族舞蹈组合的气息动律、成品舞蹈的舞台布置策划都可以看到傣族人民对孔雀深深的敬仰之心。在傣族舞蹈中,道具是组成整体舞蹈形象的重要结构。孔雀舞的道具并不是在舞蹈过程中后加入的部分,而是和最初的舞蹈同一时间出现的,来源于最原始的图腾、祭祀、占卜仪式中。

(三)“孔雀”——地域文化的体现

傣族舞蹈蕴藏少数民族独有的艺术氛围,有着非常高的历史文化底蕴、极深厚的内涵素养和浓郁的少数民族艺术色彩,极具特殊韵味。傣族舞蹈中有着云南地域的秀美、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充满着宁静、柔美、谦虚的风格,朴实自然,毫无刻意的人为痕迹。傣家人生活在云南的亚热带地区,属亚热带气温,所以传统的傣族妇女都会穿傣族的传统服饰——筒裙。筒裙是非常紧的,非常贴身。紧身的裙线不仅会显出她们曲线的玲珑与优美的身姿,但同时也有弊端:筒裙限制了傣族女子在生活劳动及在舞蹈中的步伐幅度,因而傣族舞者在塑造“孔雀”这个形象时,基本步伐以慢蹲快起的屈伸为特长,不能有大起大落,舞蹈步伐显得优美而轻巧。傣族的孔雀舞有着很明显的民族风格,舞蹈的特色突出,感情内在而含蓄,舞姿优美灵动。

三、杨丽萍的作品《雀之恋》中“孔雀”造型探析

傣族舞蹈作品《雀之恋》于2012年龙年春晚的舞台上首次表演,编创表演者是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观看整部舞蹈作品,不仅舞蹈框架完整、连接紧密,而且整支舞蹈都是模仿孔雀的求偶场景,舞蹈里包含了傣族舞蹈的呼吸动律,更是融入了对孔雀的喜爱之情,活灵活现,宛若孔雀本身。整部舞剧还融入了现代元素,表现孔雀的爱情故事,赋予了孔雀形象天真纯美的人性。该作品采用傣族孔雀舞的表现形式和双人舞的体裁,精彩绝伦地再现了孔雀求偶过程,使观众大开眼界。

(一)“孔雀”——自然灵动

孔雀形体呈圆滑的曲线,头部、颈部、身体及尾屏呈现的“S”形造型都增加了孔雀的美感。作品《雀之恋》中,杨丽萍老师充分运用其柔软、自如、灵活的手臂动作,和“三道弯”的体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地体现“雀之灵动”,比如两只孔雀头对头的亲密互啄、羽毛的颤抖、彼此的追逐,无尽地展现了孔雀之间的爱意与缠绵。其中孔雀的眼睛与头部的动作格外显眼,灵活的头部配合恰到好处的眼神使观众深深地陷入了舞蹈中,整支舞蹈把傣族舞蹈的气息与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传统的傣族舞蹈上更加注重舞蹈动作的三道弯展示与动作的长线条刻画。在整体的舞蹈动作中,作品保留了孔雀自身所带动作,根据生态和作品内涵的不同表达,通过对孔雀的姿态模仿、节奏流畅的行进运动、极其生动形象的优美舞姿,成功地塑造出两只“孔雀”的艺术造型。

(二) “孔雀”——提炼升华

首先,《雀之恋》整个舞蹈作品用拟人的手段,将孔雀演绎为热恋中的情侣,在现实中孔雀求偶的过程里加入了情感因素,使整部舞得到了升华,在基于真实的情感表现上,赋予纯洁的、有爱的意象表达。其次,舞蹈服饰与妆容也是舞蹈重要的表现手段。《雀之恋》以蓝色的羽毛、人体彩绘打造精致的妆容,让孔雀造型从形象上更贴近自然界中的孔雀。孔雀服上的颜色选自鸵鸟毛、鹅毛等羽毛,根据蓝孔雀身上的色泽,将羽毛染成七种颜色,穿在舞者身上,随着舞蹈动作的变换,更让两只蓝孔雀显得活灵活现,一起走向幸福的丛林。

四、“孔雀”造型的文化内涵及对云南民间舞蹈的深远影响

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孔雀舞是其中最能反映傣族舞蹈动作特点的一种。首先,学习和研究以塑造“孔雀”形象为主的孔雀舞,对研究和发展傣族民间舞蹈的意义深远;其次,“孔雀”造型中的关键动作元素对从事舞蹈表演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培训方式。灵活把握“孔雀”形象即对孔雀的模仿,并将“孔雀”形象人性化的方法,能够增加肢体语言的表现力。

首先,在模仿孔雀动作时,舞者的膝部在自身对力的主动控制下进行上下起伏,但这并不是一拍一动的机械运动,而是随着内外情感的迸发来进行有协调性的律动。如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带韧性的。这使傣族的孔雀舞有了独特的内涵。

其次,在孔雀舞表演过程中,舞者的手部、手腕、手指三个部位的动作轻柔灵活而有韧性,有着内刚外柔的舞姿感受。这样独特的运动特性,把孔雀温顺、善良、稳重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孔雀”形象的特点还通过小腿动作的快速、敏捷和对眼睛的灵活运用展现得淋漓尽致。传统孔雀舞的舞姿以舞者灵活柔美的身体,将其独具特色的三道弯特点表现了出来。

“孔雀”形象对孔雀生活习性、动作特点的模仿,表现了傣族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感恩之心。通过“孔雀”形象的美好喻义,祈祷生活美丽富足,吉祥喜乐,也是傣族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傣族信仰鸟图腾,佛教中的孔雀是可以使人忘却忧愁、带来安详的神秘力量。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人们把孔雀供作了神灵将其神化,赋予其力量,崇拜孔雀,希望孔雀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吉祥如意,为了表达对孔雀的喜爱与崇敬之情,云南人载歌载舞歌颂孔雀,祈求孔雀神的佑护;云南的地理位置以及生态环境,很使得多孔雀生活在这里,繁衍后代,并与当地人民亲密接触,长期共存。傣族人民对孔雀有着深深的爱与尊重,赋予孔雀吉祥寓意的象征;小乘佛教在傣族聚居地的传播,使佛教中孔雀的吉祥消灾喻义深入民心。

五、结语

“孔雀”形象的外在美和内在神化美,使“孔雀”形象成为傣族民间舞蹈中典型标志和内在思想意涵。不论从动作形态还是精神本体上来看,“孔雀”造型对傣族地区民间舞蹈文化艺术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孔雀舞是傣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典型性的意义以及民族地区特色风格。孔雀舞的传承与发展与云南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宗教信仰息息相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写照。

参考文献:

[1]苏天祥.试论傣族舞蹈的发展演变和形式风格[J].民族艺术研究,1996(03):10.

[2]王娅丽.普洱傣族民间舞蹈及其流变[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11.

[3]冯百跃.“水”滋润下的傣族民间舞蹈文化[J].文艺争鸣,2007(09):20.

[4]孙晓燕.浅析“三道弯”在民间舞中不同的动态特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23.

[5][8]额瑜婷.構成傣族舞蹈审美特征的几个因素[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09): 18,6.

[6]焦婷婷.谈傣族舞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1):8.

[7]宋纪雯.傣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和舞姿造型[J].考试周刊,2010(31):6.

[9]刘建.孔雀舞的人神境界[J].艺术评论,2004(10):58.

[10]谢莲花.孔雀舞的传承基础与审美合力——以毛相、刀美兰、杨丽萍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1):30.

(作者简介:梁金晶,女,硕士研究生,郑州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造型孔雀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