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交流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2020-12-28 03:03李世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李世建

【摘要】问题是交流的源泉,中职数学交流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本文从数学交流与问题意识的关系出发,对中职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中职数学交流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四种策略,并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交流;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交流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在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中进行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决定了数学交流的层次与质量.要想数学交流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在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上下功夫,只有当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时,数学交流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数学课堂才会呈现出一片生机.然而,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便是中职数学交流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交流与问题意识的关系

数学交流是指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运用数学语言、数学思想、方法,以听、说、读、写等方式接受和表达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感受及体验的一种活动.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面对情境提供的已知条件发现问题,依据自身的认知结构对条件、未知的结论或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产生的一种探究、怀疑、猜测的心理状态.数学交流主要通过数学思维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维品质的改善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而数学交流本身又是一个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1.数学交流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数学交流的过程始终是围绕问题进行的,从问题的提出与分析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思维的运转.随着数学交流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同时会产生新的想法,提出新的问题,在解决新的问题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交流恰恰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碰撞的平台,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学交流活动的长期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数学交流活动的开展.

2.问题意识是提升数学交流效果的保障

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交流中产生,同时制约着数学交流活动的开展.对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时,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双方就无法进行交流,更谈不上深层次的思维碰撞.随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得到增强,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交流的效果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但能促进数学交流的顺利进行,还能提升数学交流的效果.

二、中职数学交流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中职学生在数学交流中的问题意识,笔者对本校中一年级四个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得到有效问卷194份,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可以发现:

(1)数学交流中大部分学生不敢提问.从图1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上,当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时,92%的学生不敢及时提问,其中有65%的学生不管课中还是课后都不敢提问.

(2)数学交流中学生提问的欲望不强.从图2可以看出,在与同学进行数学交流时,只有10%的学生喜欢提问,73%的学生对提问没什么欲望.

(3)数学交流中学生交流的深度不够.从图3可以看出,对某个数学问题与他人的观点不一致时,54%的学生会直接接受他人的观点,只有6%的学生敢于挑战他人观点.

(4)数学交流中教师忽视对学生提问的评价.从图4可以看出,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不够重视,38%的学生反馈教师对自己的提问评价一般,40%的学生反馈教师对自己的提问不评价.

由此可见,中职数学课堂上,教师很少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评价,忽视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难得到培养.

三、中职数学交流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问题是交流的源泉,有了问题才会去交流,数学交流的过程是交流双方围绕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并找到最终契合点的过程.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能力决定了数学交流效果,教师应该利用中职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在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升数学交流的效果.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制订奖励措施,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特点鲜明,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能静下心来学习的学生屈指可数,如何运用中职学生的这一特性是上好一堂中职数学课的关键.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师生的数学交流除了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外,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探讨数学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有个人不同的意见,敢于挑战他人的观点,使学生的思维激励地碰撞.

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制订一系列考试加分措施,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中职数学总评成绩不同于普通高中数学期末统考成绩,而是由平时成绩、期中及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而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提问情況对总评成绩进行适当加分,激励学生更加踊跃地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设计易错问题,吸引学生乐于质疑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易错点精心设计适合交流的问题,吸引学生投入到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提出疑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疑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在学完数列这一章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①等差数列的通项an是关于项数n 的一次函数吗?②等比数列的通项an是关于项数n 的指数函数吗?③等差数列的前项和Sn是关于项数n 的二次函数吗?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还能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从公式的表面结构上看,学生很容易得出①√、②×、③√的结论,那么这些结论是否成立呢?有没有特殊情况呢?学生的好奇心一旦得到激发,便会积极与他人交流.

3.把握问题层次,提升学生质疑深度

首先,提出问题:向量λa与a的关系?学生回顾数乘向量的概念,讨论交流之后可知λa是将向量a沿着a的方向或a的反方向放大或缩小而得到,即λa与a的方向相同或相反;然后,提问学生平行向量的概念,学生思考平行向量的概念后,很容易得到λa∥a,而b=λa,所以a∥b;最后,提问为什么要求a≠0呢?学生讨论交流就会发现,因为a=0时,λa=0,实数λ取任意值都能使b与a平行,从而实数λ的取值就不会唯一.通过这样层层引导,学生就会深入地理解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达到充分掌握知识的目的.

4.采用分层评价,扩大学生质疑广度

中职学生个性与特点鲜明,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课堂上师生间的数学交流主要集中在教师与基础好的同学之间的问答,数学基础中下层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得到激发.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全面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评价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差异化评价的激励下自身的问题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讲授分式不等式的求解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意识,扩大学生的质疑广度.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应该设置2x<0类型的不等式进行提问与评价,在商与积的转化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人性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阐述了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对数学基础中等的学生来说,可以布置类似1-xx+2>0难度的不等式让学生去探讨,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习惯角度去评价学生;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让学生在解决x-1x+2≤3类型不等式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深层地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结语

中职数学交流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设计,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意愿,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精准把握问题的层次,提升学生提问的深度,合理分层评价学生扩大学生质疑的广度,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引导者,应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提升数学交流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云.新课标下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J].未来英才,2016(2).

[2]刘津延.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D].北京:首都師范大学,2011.

[3]李亚玲.建构观下的课堂数学交流[J].数学通报,2001(12).

[4]王芳.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交流的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6.

[5]何友义.改善数学交流的措施提高职教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教导刊,2014(1).

[6]张颖.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 (12).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