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快速分析神经调节过程中电位变化曲线图

2020-12-28 03:01徐成帅盛雅琴
考试周刊 2020年100期
关键词:动作电位

徐成帅 盛雅琴

摘 要:文章以浙江的一道高考题为例,详细讲解了神经调节过程中电位变化曲线图的形成原因,并将此图分解为4个区段:静息状态、形成动作电位、回复静息电位、钠钾泵作用时期,并最终总结出“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外流,方式都是协助扩散”的规律。

关键词:神经调节;电位变化;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神经调节一直是高考的重点,而相关电位变化曲线图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但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神经调节过程中电位变化的原因,导致做题过程中出现偏差。文章从神经调节过程中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入手,适当补充最新版大学教材中相关内容,对神经调节过程中所形成的电位变化曲线图的每一段进行讲解,最后总结规律,将复杂的过程转化成浅显易懂的口诀,力争使学生在做相关题目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来看一下2011年浙江的一道高考题。

一、 真题演练

(2011·浙江卷)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详解:对于这道题,很多同学没有解题思路,要解决这道题,必须要明确电位变化曲线每一段所代表的含义。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对于神经细胞,K+浓度膜内多于膜外,Na+浓度膜外多于膜内。正是由于钠钾离子的这种不均匀分布,才会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而钠钾离子的这种不均匀分布,又与钠钾泵的作用密不可分。钠钾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膜上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他的作用就是消耗ATP,将Na+送出细胞外,将K+送入细胞内,简单来说就是排钠保钾。除此之外,细胞膜上还有电压门控Na+通道、电压门控K+通道、非门控K+通道。如下图所示。

二、 详解电位变化曲线

考题中出现的电位变化曲线一般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代表时间,单位是ms,纵坐标是膜电位,单位是mV,但一定注意,纵坐标上的数值并不代表膜内电位数值,而是膜内电位与膜外电位的差值。比如纵坐标上的-70,代表膜内比膜外低了70mV的电位,+30代表膜内比膜外高了30mV的电位。0则代表膜内外电位相等,差值为0。我将此图分为四段,分别用①②③④表示,接下来我将详细讲解各区段代表的含義。

(一)①区段——静息状态

当神经细胞没有接受外界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电压门控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而细胞膜上的非门控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由于此时K+浓度膜内多于膜外,K+会顺浓度梯度外流,由于K+带正电荷,所以随着K+的外流,膜外电位逐渐升高,膜内电位逐渐降低,同时膜内外K+浓度差会越来越小,但膜外产生的正电位排斥力则越来越大,当阻止K+外流的正电位排斥力与促使K+外流的化学浓度力达到平衡时,膜电位便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带正电荷的K+大量外流,使膜内变为负电位,膜外变为正电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静息状态,外正内负。此时膜内比膜外低了70mV的电位,也就是图中的①区段。

(二)②区段——形成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接受一定强度刺激时,电压门控Na+通道打开,由于Na+膜外多于膜内,并且此时膜外正电荷较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在电场力和化学浓度力的双重作用下,Na+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顺浓度梯度大量内流,导致膜内电位升高,膜外电位降低,膜内外电位差减小,直至变为0,此时曲线到达b点。虽然b点膜内外电位相等,但此时Na+浓度膜外仍大于膜内,Na+继续顺浓度梯度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发生翻转,膜内变为正电位,膜外变为负电位,此时膜内电位大于膜外电位,曲线继续上升,继而动作电位达到一个峰值,也就是图中的C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三)③区段——恢复静息电位

一旦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电压门控Na+通道迅速关闭,Na+停止内流。与此同时,电压门控K+通道打开。由于此时K+浓度仍然是膜内多于膜外,并且由于Na+的内流,膜内正电荷较多,在电场力和化学浓度力的双重作用下,短时间内,大量K+顺浓度梯度迅速外流,使膜内迅速降低,膜外电位迅速升高,膜内外电位差逐渐缩小至0,此时曲线达到d点。虽然此时膜内外电位差相等,但K+仍能顺浓度梯度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发生翻转,膜内变为负电位,膜外变为正电位,K+继续外流,膜内外电位差继续增大,以至于超过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此时曲线达到e点。

(四)④区段——钠钾泵作用时期

当曲线达到e点时,电压门控K+通道关闭,K+停止外流,虽然细胞膜已经恢复成外负内正的静息电位,但离子分布状态与兴奋前大不相同,多流出了一部分K+,多流入了一部分Na+,这种钠钾离子分布不均匀的状态激活了细胞膜上的钠钾泵。钠钾泵消耗ATP,将多流入膜内的Na+逆浓度梯度泵出膜外,将多流出膜外的K+逆浓度梯度泵入膜内,迅速恢复并维持兴奋前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为下一次兴奋做准备。

三、 探寻规律

整个调节过程中,非门控K+通道一直开放,所以一直有K+经过非门控K+通道外流,但由于流经此通道的K+只受浓度梯度力的影响,相比于电压门控通道来说,单位时间流经的离子数目要少得多,所以形成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和钠钾泵作用时期,通过非门控K+通道外流的K+可以忽略不计。至此,将神经调节过程中电位变化曲线各区段规律总结如下:①区段代表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主要由K+外流引起,方式协助扩散;②区段又叫峰电位上升支,代表形成动作电位,主要有Na+大量内流引起,方式协助扩散;③区段又叫峰电位下降支,代表恢复静息电位,主要由K+快速外流引起,方式协助扩散。④区段代表钠钾泵作用时期,消耗ATP,逆浓度梯度排钠保钾,方式主动运输。我们可以将以上规律简单总结为“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外流,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四、 真题再现

再回到2011年浙江理综这道真题,结合口诀“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外流,方式都是协助扩散”,不难选出答案为C。

五、 实战演练

(2009·安徽卷)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    (静息、动作)电位;b点含义    ,此时Na+    (内、外)流。

解析:根据之前所讲内容,第一个空a线段表示静息电位。第二个空,纵坐标上的数值代表膜内外电位差,负值代表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正值代表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高,0代表膜内外电位差为0。由于b点处于峰电位上升支,所以此时Na+内流。

答案:静息;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为0;内

六、 归纳总结

文章通过对神经调节电位变化曲线图的讲解,总结出“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外流,方式都是协助扩散”的规律,将复杂的神经调节过程转变为浅显易懂的口诀,使学生在解决类似题目时由抽象变为具体,提高了做题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8.

[2]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8.

[3]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9.

[4]陈守良.动物生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52.

作者简介:徐成帅,盛雅琴,山东省淄博市,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动作电位
双相电位不对称性原因探析
——从一道浙江选考生物学试题谈起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局部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基于细胞生物电现象解读“开阖枢”理论
动作电位的孤波特性研究
浅谈学生在学习动作电位过程中的疑问和误解
微纳电极阵列检测丘脑底核电刺激引起的纹状体神经元活动变化
Hg2+、Pb2+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阈值及传导速度的影响
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
细说动作电位
肉豆蔻挥发油对缺血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及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