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劲松:永怀理想主义的教育老兵

2020-12-28 06:51陈大庆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劲松育才法治

陈大庆

“用法治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XX同学你给我等着……”不知是哪个孩子受了委屈,在教室门背后写了这句苦大仇深的话。

当任劲松在巡视班级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必须要抓住这个教育的时机,解开孩子心里的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被误会过,被冤枉过,如果我们被人误解的话,我们怎么办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孩子们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口而出。

在宜宾市叙州区育才中学校,并没有随处可见的教育口号,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是每个孩子都熟记于心的,任劲松也正是运用“友善”这把钥匙解开了孩子眼里“仇恨”的结。

学生之间受了委屈可以友善沟通解决,但如果是学校让学生受了委屈,怎么办呢?

“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处分制度,但是没有申诉制度。”任劲松回忆起上高中的时候,因为被老师冤枉早恋而被扭送到保卫科接受教育,后又被勒令回家反省,这段经历让他印象尤为深刻。所以,从曾经的“无辜受害者”的角度出发,他创造性地在叙州区育才中学校设立了“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的权益,让学生不再受莫名的委屈。

几年前,一位有前科的学生便因为打架斗殴被学校给了处分,但是该学生坚持说自己并没有参与打架斗殴。为此,学校调出现场监控进行核实。结果该学生并未参与打架,只是路过围观被误会成参与打架,于是他成功通过申诉制度让学校撤销了对他的处分。

“当时我们有部分老师认为,既然处分已经下了,再撤销会有损学校的面子,但是如果学校冤枉了自己的学生而不改正,不仅是没面子,还违背了教育的良知。”任劲松说,从校园的点滴为学生根植法治的思想,让他们明辨“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学会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现代公民需要具备的素质。

在叙州区育才中学校有这样一个传统,每个学生在进校的时候都要去参观学校的法治教育馆,接受法治第一课,待他们毕业离开校园的时候,再通过法治教育馆上最后一课,法治教育成了学校的一个亮点。

学校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学校不仅是教育青少年的地方,它也理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任劲松是一个爱好篮球、喜欢运动的人,锻炼身体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为了便利学校周边的市民锻炼身体,他“拆掉”了学校的围墙,将学校运动场对外错峰开放。在通往运动场的必经之路上,还建有一道法治文化长廊,每天经过这个长廊的居民,都会驻足观看相关的法治知识,这面墙也成了叙州区育才中学校对外展示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窗口。

开放校园是任劲松身为校长的大胆举措之一,当各种人群出入校园时,安全成了学校要时刻紧绷的一根弦。“学校请了专业的物业管理,从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等各方面全方位精细化保证校园安全。”任劲松介绍,从2007年对外开放学校运动场以来,从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纠纷事故。因为对外开放,这里成了周边社区老百姓锻炼身体的“后花园”,学校还荣获了全国首届“敬老文明号”。

除了将有形的门打开,学校还设立了吸引各类专业人才进校授课的“育才讲坛”,引领思想开放,进一步将学校的内核建设对外展示出来。人们通过对外开放的校园,收获的不仅是锻炼身体的便利,也对学校其他方面的文化建设有了耳濡目染的了解,渐渐地,学校赢得了市民的交口称赞,甚至不少人也逐渐成了学校的“志愿宣传员”。

在开放校园“引进来”的同时,学校提出建设“绿色校园”的目标,号召学生“走出去”。学生走进社区回收废旧电池,配合环保部门将废旧电池进行科学处理;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收集变卖矿泉水瓶,并由这笔资金设立“爱心银行”,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看望敬老院老人。除此之外,全校的卫生由每个班轮值,倡导人人参与,美好生活,劳动创造。

好学校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绿色校园,不仅仅指我们能看到的外部环境,也包含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任劲松说,学校设立专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服务中心,并且引进了心理学专业人才壮大师资队伍。

“校长,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就把我变成‘睡神了。”这是任劲松回忆中最令他心痛的一句话。班上的一位学生上小学时喜欢上课讲话,小学老师为了让他不影响其他同学,便叫他上课的时候安静地睡觉。

“试想一下如果这是我们自己的孩子,那心里得多难受。”任劲松说,为了重塑学生的自信心,作为老师必须要了解他们每一个人,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地唤醒他们,“好学校不应该放弃每一个孩子”。

这个被小学老师引导成“睡神”的学生只是任劲松班上的四十六分之一,他目前担任班主任的初一(23)班并不是选拔的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相反地,论学习成绩,进校时学校摸底测试全班语数双科总分最高分不超过70分(满分200分);论行为习惯,开学的第一天,学生男男女女16人次参与打了5架……这个全班学生各方面都尚处于起点的班,汇集的正是大多数教师视为“烫手山芋”的教育难题。

作为操持全校的大小事务的一校之长,为什么还要当班主任?为什么还要当这么难管的班的班主任?这是所有人不解的选择,却是任劲松眼里最理所当然的选择。

“从某种角度上讲,我其实是带着一种赎罪的心理在带这个班。”任劲松说,23班的学生几乎都是或智力发展不好或家庭教育不力而被小学老师、被家长忽视或者放弃的那部分孩子,组建这个班的目的,就是想探索出“因材施教”的破局之道,通过不同的衡量尺子去重新唤醒这类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未来将这种经验总结推广。

“行为习惯上对他们严格要求,学习方面一步一步为他们搭梯子,逐渐弥补以前缺失的部分。”英语老师为学生们制定了听写单词集章兑换棒棒糖的小游戏,让学生在一个一个成就感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令任劲松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将自己努力得到的糖果送给了他,这个小举动像暖流般让他悄然感受到了孩子们正在发生的改变。

“這些以前被忽视的孩子渴望得到关注,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要重塑学生的自信心,还要唤醒家长的信心。”班主任任劲松每个星期家访两个学生家庭,有的家长说孩子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有老师来家访,主动增强了配合学校教育的意识。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些学生的家长竟然自己对孩子都丧失了信心,已经到了不想管的地步。

他开始有意识地用手机记录23班孩子在校的日常,发在朋友圈让家长们关注到孩子们的改变:自发地在教室唱国歌、升国旗,自觉遵守规则排队打饭,将班级的卫生做到了全校的标杆,参加学校机器人社团活动……这些点点滴滴让家长们也开始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了信心。

但是,改变的路上也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在参加全年级的拔河比赛中,孩子们拼尽全力最后还是输了,很是气馁。如何接受眼前的这个失败,是他们必须要学会的。任劲松告诉孩子们:“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放弃肯定会失败。”

渐渐地,一学期过去了,23班的孩子们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这群以前别人都不看好的孩子,正在转变为班主任任劲松心里的“乖孩子”。

改革都在讲台上

校长任劲松不仅是23班的班主任,也是23班的数学老师。身兼数职,而每一个角色都不能轻视,怎么分出三头六臂来?

“改革都在讲台上,我必须要坚持在一线教学,才能更懂教育。”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要扮演好多个角色,就必须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任劲松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将原来的各大行政部门改制为行政中心、科教中心,徳体艺卫中心、教育信息与质量监测中心、后勤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指定负责人,大大提升了行政管理效率。在班级管理上,大胆放权给学生,设立班长、副班长、班主任助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作为数学教师,他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利用融合教学的手段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情反馈太慢,老师解疑答惑的时候可能学生早已过了对知识点的学习热度。”任劲松介绍,从2015年开始,学校便开始逐年设立智慧教育班,借助平板电脑在课前预习、课中监测、课后拓展等方面的运用,改革传统教育方式,进行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探索。如今,育才中学已成为宜宾市智慧教育试点学校,被中央电教馆设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的全国50所实验学校之一。

“对于老师来说,校长讲再多动员的话,也比不上用实际行动起带头作用。”近年以来,任劲松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其中获省一、二等奖各一次,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或各级别教学研讨会交流文章20余篇。2019年10月,任劲松带领学校骨干团队到甘孜雅江县教育扶贫,他做了一场专题报告,会后一位老师给他留言说:被您坚持在一线教学的热情感动到了,同样身为老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

不仅是对于教师伙伴,他也总是身体力行地影响着身边的学生。为了建设“书香校园”,他每天早上和学生们一起晨读、背诵,班上的学生在他那里过关,他就在班长那里过关。每天中午,饭后的20分钟被设定为全校统一的阅读时间。“我能够想到最美好的画面就是每天中午的这20分钟,校园里回荡着轻音乐,师生共同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说到这里,数学老师任劲松眼里流露出了对阅读的喜爱。他的案头放着《南渡北归》,也正在追怀那个大师蓬勃的年代。

不仅是在学校坚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他还动员家长监督和陪同孩子周末每天保证不低于1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我们全校有师生近3800人,背后就差不多有3800个家庭,这种读书的习惯将会给社会带来或多或少的一些影响。”唤醒一个学生就能唤醒一个家庭,始终带着一份理想主义的责任感,任劲松要做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想通过学校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从1987年走上讲台,任劲松已经躬耕教坛32年,从2007年担任叙州区育才中学校长以来,坚持一线教学,不断深化发展“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将育才中学打造成了宜宾市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如今,作为育才中学的一名教育老兵,谈及未来的教育理想,他说:“不忘初心,还是想当个简简单单的老师,像我父亲一样的数学老师。”

猜你喜欢
劲松育才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猫”忍不住
猫忍不住
一声叹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人夏
阅读理解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