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的种子在爱中成长

2020-12-28 06:51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德爱心种子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作为老师,首先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片爱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他们,教育他们。面对调皮捣蛋甚至惹是生非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宽容的爱,为孩子点亮一盏指航灯,在下一个渡口耐心地等待这心灵的归属。

——耿邵华

老师,在我童年的心目中,是一个温暖的词语,因为我曾遇到过很多值得我铭记一生的老师,他们纯朴、善良、有爱心。能够走上三尺讲台,是我儿时的梦想,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已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二十个春秋。这二十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龄,我把它献给了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拯救孩子的心灵。

有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他们都会发芽、开花。只不过花色五彩缤纷;不一定奇足;只不过有的可能开在初春;有点可能开在晚秋。我赞同这种说法,因为说这话的人;对所有的孩子充满信心;怀着一种深厚的爱意。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所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对他们更应该给予无私的爱。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她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因此,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像春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一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刚接新班时,就发现班里的李佳俊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除了基础知识特别薄弱外,更关键的是他经常会在课堂上突然莫名其妙地流泪。有一次我问他:“李佳俊,哪里不舒服了?”他说:“没有。”“那为什么哭了?”他总是抿着嘴不吭声。通过家访,我发现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自从父母离异后,他就变成了一个整天不爱说话,也不与他人交流的孩子,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从那以后,我常和他聊天、说话,给他在生活和学习上最大的帮助,希望他能从中得到安慰。记得有一次我们举行“感恩节”主题班会,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可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流着眼泪。我知道他想起了他的妈妈。突然他对我说:“老师,我的妈妈哪里去了?爸爸说妈妈死了,我知道那不是真的……”听到这里我的鼻子酸酸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所以我决定开始帮他重新建立自信心。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 增加他的学习信心。有事没事总爱找他聊天,和他一起做游戏,与他保持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我经常教育他:“能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进步。”对于他的点滴进步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犯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他每次犯了错误,我不会直接批评他。因为我知道自卑的孩子心灵特别的敏感和脆弱,批评只会加重他的心理压力,使他更加的自卑,我总是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去帮他改正错误。这样大约过了半年时间,一天他突然问我:“老师,我可以喊你妈妈吗?”我当时一脸的惊讶,我问他:“为什么要喊我妈妈?”他的回答至今记忆犹新:“我感觉你就是我的好媽妈!”接着他把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给了我说:“这是我们家树上长的,可甜了。”说完,转身就跑了。他的这一举动使我深切感受到给予孩子更多的爱是让他重新找到光明的出口。在我的爱心感化下,他变得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作为老师,首先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片爱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他们,教育他们。面对调皮捣蛋甚至惹是生非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宽容的爱,为孩子点亮一盏指航灯,在下一个渡口耐心地等待这心灵的归属。当发现学生有不足时,也不要简单粗暴地一味批评指责,而应该用博大的爱,用融融真诚、暖暖爱意去关注、去唤醒、去激励他们,使学生的心河沐浴着教师的关爱,感受阳光般的温暖。我们班的殷铭泽同学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我曾为此多次批评、训斥他们,但都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多表扬,少批评。只要他的作业能按时完成,就在班级量化栏里给他画上一个大大的红花。结果出乎意料,几星期后,他不仅按时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且还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制定目标。每当孩子们取得了进步,我的心便感到了极大的欣慰。

猜你喜欢
师德爱心种子
致良知与师德
桃种子
爱心树(下)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可怜的种子
爱心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