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探析
——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输配电专业为例

2020-12-29 09:40方,涛,
关键词:输配电高水平校企

赵 方, 蔡 涛, 陈 青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

1 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态良好,虽然电力负荷增长趋势减缓,但整体需求仍然旺盛,电力产业仍然拥有良好前景。

随着电力建设投资不断加大,输配电工程相关领域的人才稀缺性已经凸显。对于输配电整个行业人才需求来说,分成了三个层次:现场工人,基层管理者及技术员,研发人员。据统计分析,行业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占总需求的70%以上,而这正是高职输配电专业所能提供的人才类型。除传统输变电岗位有很大需求外,输配电工程技术人员在电力新领域里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大。

据调查,由于本科毕业生,特别是名校毕业生很难扎根基层,高水平技术人员缺口较大;还有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区域分布不均衡,老一代技术人员退出产业后,新一代技术人员补充不足。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建设高水平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为行业输送紧缺人才已成当务之急。开展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应在深刻理解高职教育本质与内涵的基础上,回归到高职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起点上,重塑专业建设的逻辑与路径[1]。

2 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的总体目标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向社会输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2]。针对当前电力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输配电线路的核心能力与现代输配电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成为掌握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能力和施工项目管理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具有线路测绘能力和设计简单线路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具有输配电线路运行能力与检修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通过“现代学徒制”[3]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培养重点从对学生知识灌输上转型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完善新的教学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一手引进,一手培养,全方面推进教学团队水平提高,补足团队短板,全方位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实训体系建设,将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生产教学、应用技术开发整合成一个高效的一体化实训体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企业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实训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融入到企业生产中,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2.1 “双主体”机制的应用

在建设过程中,深入企业各部门调研,与企业专家展开密切交流,清晰划分企业和学校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各自的职责与分工,确立共同培养机制,建立完善的三方评价体系,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的实现。[4]

2.2 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双主导地位,在共同探索的基础上,“合作共赢、责任共担”,改革原有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生产流程、技术标准纳入到新的教学标准中,完善相关课程体系,探索合理的实施方案;将岗位工作内容、国家职业标准内化到新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将行业新技术、新发展,填充到新的教学内容中;将企业的考核标准融入原有教学考核中,以过程考核为主要考核方式,更有效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原有师资队伍水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新的教学团队要能够满足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既对企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标准非常熟悉,又要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要分析研究学生心理活动,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一方面加强对原有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一方面引进企业专家进入新的教学团队。

2.4 在输配电专业建立适应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试点

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满足企业要求和学生需求。新的管理制度要考虑到企业的生产状况、学生的心理以及教育安监等部门的规定,使之既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人身安全,又不会影响企业生产。

2.5 实施多元评价,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改变以往教学考核中以教师评价为主体,以书面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的评价体系,引入现代学徒制共建企业、学生及家长、学生就业单位的多元评价体系,避免以前单一评价方式的片面性。新的评价体系融合了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众多元素,打造了一个多维立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摒弃了过去的唯分数论。在此基础上,以新的评价指标为指导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5]

2.6 技能竞赛体系化

将职业技能竞赛固化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不但鼓励学生参加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也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或行业组织的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展现教学成果,激发学生潜力,磨练技能水平。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开发先进训练体系,提升学生竞赛成绩。

3 高水平高职专业的建设与实施路径(以本院输配电专业为例)

3.1 建立输配电专业中的“双主体”育人机制

将传统学徒制中师带徒的“个性化”教育元素与现代学校“标准化”教育元素相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其本质仍然是职业教育。在以往的职业教育中,顶岗实习是学生完成校园学习在企业进行短时间的实习以了解现场工作环境与状况;订单式培养则是学校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在原有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调整,使教学内容尽可能符合企业现场情况,但教学仍然主要在校园内;两者再进一步,就是现代学徒制,将校园教学和企业生产相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能够承担各自的责任,完成共同培养、共同评价的角色任务。同时也要明确双方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成本分摊。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以行业中相关职业岗位为标准,总结其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其他职业素质,涵盖该行业中职业发展的进化树,结合学生特点,将就业和发展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主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校企“双主体”的优势贯穿其中,秉承“共育共管、共享共担”的指导方针,在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下苦工,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现代企业需要的综合素质。教学方式也不再拘泥于原有的双学期制,可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为了能够全面实施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本院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组织模式进行了调整:

第一层级,由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案,并结合学校与企业实际,将管理和实施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层级,由专业系部进行具体工作立项,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层级,由教研室具体执行相关教学内容和管理措施,职责分配到每一位专业教师和参与教学的企业技术人员。比如由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共同进行调研,汇总相关信息,分析调研数据,形成课程体系草案,再由系部审核,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修改,最后上交学院,由学院根据校企双方实际情况,确定终稿并发布实施。

3.2 改革现有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岗位信息调研,以岗位调研结果为基础,确定岗位需求,结合校企双方优势,制定教学标准、考核体系,是“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的体现。在制定方案时,不但融入了国家职业标准,还将最新的行业发展、技术进步体现其中,与时俱进,使学生充满潜力和竞争力。考核模式也摒弃以往依赖书面考试,以分数为标准的方式,积极引入过程考核,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在“学生→学徒→员工”育人思路指导下,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学徒制培养有很高比例时间在企业完成,重点做好企业学徒培养计划与安排,最终实现了岗位技能学习与学徒培养无缝对接,企业、学生都对教学与学习效果满意。按照输配电专业岗位需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电力线路设计企业、电力施工安装企业、电网运行维护企业和电力设备生产企业。培养计划将学生依次安排在各类型企业开展企业学徒培养。

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学科技能竞赛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学生成为企业学徒,能够直接获得企业专家的训练和指导,技能水平更上一层楼,在竞赛比拼中获得更大优势,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不但能够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学科技能竞赛,还能直接参加企业所在行业组织的竞赛,扩展了眼界,和现场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入学初期就和相关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根据个人意愿双向选择,进入心仪的企业开展学习。学院制定了相关制度,保障了在企业学习时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在企业直接进入岗位实习,从工作现场获取知识和技能,有一定实践经验后再返回学校,在理论上进行总结锤炼和升华,完全改变了以往校内教学和实际工作岗位知识技能脱节的问题。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以培养高技能水平人才为目标,适应学校服务企业、服务行业发展需要,旨在建设一个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学团队、有创新能力的课程建设团队。一方面要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提升,采用到企业现场实践锻炼、外出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访学、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及培训、参与教学竞赛等方式推动教师进步。许多老师获得了企业实践经验、提升了学历或是获得了出色的竞赛成果。另一方面要引进企业技术专家成为兼职教师,完善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制度和机制。校企人员应互访互学、共同参与教科研项目、共同进行专业建设等方面制度化,形成双导师管理办法。

3.3.1 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专业带头人是核心。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我院输配电专业实施了双带头人制度。我们在学徒制专业共建企业中,经过重重筛选与考核,选聘了技术专家担任企业方面的专业带头人。学院专业带头人与企业专业带头人有各自明确的责任。双方整合电力行业资源,共同把握教学改革方向,初步建立了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对两位专业带头人提供了充分支持,完成了企业与学校间的交流互访、共同参与科技项目研发、出国访学培训,使其短期内迅速成长,既能够将行业发展与现场实践融入到专业改革与建设中,又能够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进行教学应用。

3.3.2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弥补学校教师现场实践经验的不足,我院把企业专家引进学校,结合当前企业现场状况,整合相应资源,为专业教学改革指引方向。同时,引进企业的资深技师作为兼职教师,不但参与指导课程建设,还在具体项目课程中担任学生导师,为学生讲解现场技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这样可以很好地将现场专家渗透到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出现代学徒制的优势。

建设兼职教师队伍,我院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评聘标准。这个标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兼职教师不但要有技术水平,也要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与学生良好沟通。校企双方也要对兼职教师进行培养,使兼职教师定期参加教学培训,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

对兼职教师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一方面对其技术水平进行考察,一方面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考察,选拔出最优秀的人员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

3.3.3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高水平高职专业未来发展的支柱,学校和系部要帮助青年教师规划好职业生涯,采取措施激励青年教师。首先,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明确的个人年度发展计划,敦促青年教师按时按质完成目标,并按制度予以奖励;其次,围绕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要求,将着力点放在教学能力提高上,定期安排教学能力培训,参与教学能力竞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再次,组织青年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互访,深入现场实践,补齐短板;最后,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努力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总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点培养敬业爱岗、师德高尚、教学效果优秀、科研成果突出、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的教师,使他们早日成为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6]。

4 结束语

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我校输配电专业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猜你喜欢
输配电高水平校企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的几点思考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输配电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