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广阔平台

2020-12-29 22:18黄万强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科研青年教师学科

黄万强(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课程作用,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让思政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须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从2016 年6月起,济南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组建了首届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共37人,遍布各市直属学校和区县学校,历时三年,研修班于2019年6月顺利结业。几年来,我们以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为载体,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广阔平台,全面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读书让青年教师的精神和气质得到不断熏陶,智慧和思维受到更多启迪,思想和理念得以持续提升。

1.发布青年教师阅读书目。青研班每学年发布由学科指导教师团队推荐的阅读书目,供学员和其他青年教师选择阅读。指导教师团队推荐的书目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中外教育家的著作,如陶行知的《教育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等;第二类是教育教学专家的著作,如李希贵的《学生第二》、肖川的《作为理想主义的教师》、余文森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吴非的《致青年教师》等;第三类是专业素养方面的著作,如刘敬东、张玲玲的《〈实践论〉〈矛盾论〉导读》、胡兴松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孟祥萍的《追寻智慧——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探索与实践》等;第四类是文学类著作,如王蒙的《这边风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毕淑敏的《让人生慢慢完美》等。阅读中外教育家和教育教学专家的著作,是要学习教育家或教育教学专家的教育思想,更新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坚定他们的教育信仰;阅读专业素养方面的著作,可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拓宽他们的教学视野;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丰富青年教师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

2.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推荐阅读书目是第一步,怎样才能把青年教师读书的事情落到实处呢?我们要求青研班学员在指导教师团队列出的阅读书目中,每学期至少必读一本书,写出至少2000 字的读书心得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上;再就是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读书沙龙,以区域或小组为单位,大家汇报交流读书心得。青研班学员、济南三中的苗会老师谈到,通过阅读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懂得了“你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全部的人格,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着你是谁,学生也在依此判断着你”。所以,一位好教师,既要有学术素养,更要有人格力量。青研班学员、长清一中的孙振老师谈到,阅读了魏勇老师的《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明确了要像魏勇老师一样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让他们更喜欢上我的课。我们还把一些学员的优秀读书心得推荐到《济南教育》发表,给青年教师以莫大激励。

二、我闻此艺在专攻:搭建专业引领的平台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专业引领。专家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专家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可以唤醒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尊严感、幸福感,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

1.专家的理念和实践推动教师教学行为变革。几年来,我们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积极搭建青年教师专业引领的平台。围绕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等主题,我们邀请上海、北京、广东、浙江、陕西等地的专家名师来为青年教师作专题报告或举行示范课;我们也请省内、市内的专家名师为青年教师作专题报告或举行示范课。专家名师多种形式的引领,给青年教师注入了专业成长的催化剂。青研班学员、济南中学李闰立老师执教的“社会发展的规律”一课,被评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省级“特色示范课堂”。李老师说,进入青研班后,参加的各种教研活动给我的课堂教学增强了底气,带来了变化,执教这节课,我尝试将教学过程分为“感悟改革开放,探究社会生活本质—回顾改革历程,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三个环节,从安徽凤阳的小岗村的“大包干”到今天的农村“三权分置”,让学生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2.教学视导侧重对青年教师的个别指导。在平时的教学视导中,每到一所学校,学科教研员都要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专业成长状况,在与他们的平等交流研讨中,既能学习推广他们的一些新做法,也能对他们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搭建提高教学技能的平台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我们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平台,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

1.举办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我们多次组织青研班学员举行同课异构公开课,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融入公开性交流之中,在对自己教学的审视和反思过程中不断成长。在每一次上完公开课之后,都让授课教师进行磨课汇报,汇报他们在个人备课环节的最初构思,以及学校教研组老师在研讨中提出的改进建议,还有对个人备课中得与失的深入反思。再让学科名师对青年教师的展示课进行点评,既肯定他们教学的亮点,增强他们的信心,又指出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不同观点、不同思想在相互碰撞、相互质疑中得到梳理和升华,从而实现实践性知识的外化、交流与重建。青年教师们反映,每一次的挑战,每一次的收获,都是一种渐变,一种成长,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2.大胆起用青年教师承担艰巨任务。一是让青年教师成为名师送教送学的主力军。部分薄弱学校需要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我们让他们承担名师送教送学的主要任务,给他们压担子,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使他们行走于能力极限的边缘。这样,学科名师送教送学活动成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试验场、青年教师成长的新平台。二是让青年教师成为新教材试教试用的中坚力量。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我市被教育部教材局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确定为普通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试教试用地区,选定济南一中和济南市章丘五中作为试教试用学校,这次参与试教试用的教师全部是青年教师,其中有青研班学员两位,他们敢想敢干,勇于探索,出色地完成了新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的试教试用任务。

三年来,仅青研班学员中,就有1 位老师的课例获得山东省优秀课例展示一等奖,5位老师的课例被评为山东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色示范课堂”,3位老师的课例被评为部级优课,7位老师的课例被评为省级优课。

四、吹尽狂沙始到金:搭建教育科学研究的平台

有人说,教师的幸福来自研究,当教师的学习、反思已成习惯时,当教师把研究作为他的工作方式时,教师就会经常体验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的快乐。研究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促进青年教师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坚持用写作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保持思维的敏锐性,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不断超越自己的体现,也是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我们积极搭建青年教师从事教科研的平台,引导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走上教科研之路,欣赏教科研之美,享受教科研之乐。

1.举办学科教科研论坛。我们觉得,青年教师记录下自己所遇到的教育现象,写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感受和体验,整理并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悟,这就是对教育的研究。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学科的教科研论坛,青年教师对于教学的新思考,他们外出学习的体会,都可以在教科研论坛上进行交流,他们的发言不乏真知灼见。青年教师用自己的经历和成果证明,教科研不仅仅是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事情,一线教师也同样可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并取得成绩。作为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明白教学过程中的疑难困惑,这些都为他们从事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源头活水。

2.搭建多种成果展示平台。我们将青年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成果及时发布在OA办公系统、学科QQ群、微信群里,供全市思政课教师学习参考,既完善了学科教学资源库,推进了全市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也促进了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大幅提升。几年来,仅青研班学员中,就有16位老师的教学论文陆续发表在《济南教育》上,有的老师还发表多篇;还有4位老师的教学论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有5位老师参与了省级课题研究,有7位老师主持了市级课题研究,有15位老师主持了校本课题研究,都顺利结题。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关乎学科教学的质量,关乎学科发展的未来。我们通过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读书平台、专业引领平台、提高教学技能平台和教科研平台,引导带动全市学科青年教师形成了静心读书的风气,深入研究的风气,勇于创新的风气。广大青年教师燃烧着青春之火,心中坚守那一份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现在第二届全市学科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已组建完毕,我们整装再出发,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我们将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和干劲,书写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教科研青年教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秉持“多元一体”原则推进“目标管理”实践
——小学教科研管理策略探析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