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精神:形成过程、历史作用与新时代传承弘扬

2020-12-29 11:54白关峰王玉林
兵团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成逻辑

白关峰 王玉林

[摘要]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胡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植根于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形成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执着追求。胡杨精神为培养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有用之才提供了价值导向,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助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凝聚了各民族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力量。新时代要传承弘扬胡杨精神,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胡杨精神;生成逻辑;历史作用;传承弘扬

[中图分类号]D08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6—0080—06

[作者简介]白关峰,男,兵团党委党校民族宗教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王玉林,男,兵团党委党校屯垦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新疆屯垦史、兵团文化。

“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教育战线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以塔里木大学为代表的兵团教育工作者秉承兵团光荣传统,扎根南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热爱新疆、建设边疆的有用之才,为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用生动的实践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他们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是兵团精神在教育战线的集中体现,是新疆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神导向,更是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精神指引。

一、胡杨精神的形成过程

塔里木大学(简称“塔大”)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塔里木大学传承南泥湾优良传统,发扬“抗大”作风,以国家利益为至高利益,忠诚履行屯垦戍边职责使命,“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彰显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胡杨精神。

(一)胡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兵团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在边疆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是兵团形成的红色基因,“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是对兵团前身即驻疆人民解放军光荣历史的生动概括。三五九旅是兵团建立最重要的源头,兵团人非常自豪地称自己是“三五九旅的传人”。南泥湾垦荒时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兵团创始人之一的张仲瀚的五言长诗《老兵歌》开篇就说:“兵出南泥湾,威猛不可当。身经千百战,高歌进新疆。”兵团人不只是认同自己同三五九旅之间这种天然的血脉传承关系,更认同三五九旅为了救民族于危亡、解人民于倒悬而出生入死、九死一生、不惧任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的高昂斗志和英勇行为。1兵团人发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技术人才,适应迅速开发塔里木盆地的要求,1958年初在阿拉尔开始筹办一所农业大学。当年10月15日,塔里木河农业大学横空出世。昔日三五九旅旅长王震担任学校名誉校长,昔日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抗大学员林海清担任学校校长,学校的一些员工曾经是三五九旅战士。2塔里木大学成立之初就是南泥湾精神和抗大精神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它继承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和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确定了“发扬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半工半读,勤俭办学,努力把学校办成抗大式学校”的办学方针,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科学实验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生产实践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师在田间授课、学生在田间学习,教学、科研、生产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6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今日“抗大”——记塔里木垦区新型的农垦大学》的报道,文章对学校在创办过程中,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办校、发扬“抗大”作风和南泥湾精神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因此,从历史发展脉络看,胡杨精神与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之间有着深厚历史联系和内在精神渊源,这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在新疆及兵团的传承与发展,这种渊源正是胡杨精神形成的历史依据。

(二)胡杨精神植根于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

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孕育凝结了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人才工作。早在人民解放军进疆途中就积极为解放后新疆建设延揽人才,在咸阳招收了23 名西北工学院学生、在武功招收了50 多名西北农学院学生参军。兰州解放后,为了发展新疆经济,研究解决新疆经济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成立了第一兵团经济研究所,聘请和招收谙熟财政经济的专门人才、青年学生1000多人;为使参军的青年学生尽快掌握业务技术知识,成立了第一兵团财经学校和第一兵团卫生学校,这些都为兵团的成立储备了人才。3兵团成立后继承了人民解放军重视教育和人才的传统,在军垦时期,驻疆解放军为扫除文盲,培养革命接班人,发展军垦事业,培养科技人才,初步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教育体系,奠定了新疆现代教育事业的基础。为迅速培养生产建设所需的科学技术人才,1958—1960年兵团又先后建立了兵团农学院、塔里木河农业大学、兵团医专等高校。

兵团也接收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大中专毕业生。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西北农学院60余名年轻教师首先来到塔大的前身4,随后一批批教师响应祖国号召,抱着支援边疆、开发西北的雄心壮志来到塔大,把青春和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边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在教育发展中始终将服务新疆作为己任。自建校以来,毕业生遍布南疆各地州、县和兵团各师团,他们政治可靠、实践能力强、吃苦耐劳,用人单位普遍评价“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为自治区、兵团特别是南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基层政治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这些信念积淀成爱国主义和甘于奉献精神,薪火般传承至今。归根到底,几代兵团人一直把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作为人生的终极价值和毕生追求,在教育发展中一直把政治坚定作为立校之本、把服务新疆作为光荣使命。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对胡杨精神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胡杨精神形成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执着追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塔里木大学地处南疆兵团中心城市——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这种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新疆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稳戍边及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赋予了它重大的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

面对国家战略需求,塔大人“胸怀祖国、为国分忧”,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新疆尤其是南疆科学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塔里木大学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以其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观念。

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增强服务社会责任感是胡杨精神形成的现实基础,从实践层面丰富了胡杨精神的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塔里木大学是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的传承者,它继承了三五九旅“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为各族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塔里木大学把扎根南疆办教育作为自身的价值,在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紧贴南疆区域发展要求,以社会的有效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校至今培养的毕业生85%留在新疆,68.5%扎根南疆,内地生52%留在新疆工作。1这对于急需人才支撑的新疆尤其是南疆的发展建设来说,意义不言而喻。

大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声誉是衡量一所大学水准的关键,也是一流大学评价的要素。塔里木大学并非中国一流大学,但在稳定边疆、振兴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培养了一批扎根南疆、服務兵团的人才,塔里木大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树立了胡杨精神的历史丰碑。

二、胡杨精神的历史作用

塔里木大学六十多年来不忘初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有用之才,彰显了胡杨精神,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助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凝聚了力量。

(一)胡杨精神为培养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有用之才提供了价值导向

胡杨精神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生动实践和阐释,为培养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有用之才提供了价值引领。

一是胡杨精神引领了为社会主义事业育人的价值导向。兵团在军垦时代开始就兴办从幼儿园到大学成体系的教育事业,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边疆建设者和保卫者。创办塔里木大学的直接动因就是为塔里木河流域开发和南疆建设发展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有理想的爱国爱疆各类人才,塔里木大学结合新疆特别是南疆发展需要按照需要的急缓原则设立专业、不断填补空白,有序科学发展,突出农林牧副渔和生态保护等与当地生产生活和环境紧密相关的学科建设,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为兴疆固边服务。

二是胡杨精神引领了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育人的价值导向。塔里木大学发扬扎根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优良传统,紧盯产业发展难题,科研课题99%来自南疆基层一线。

三是胡杨精神引领了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育人的价值导向。塔里木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全局范围、历史视野出发落实维稳戍边的看家本领,有力地发挥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强大作用,为新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做事、靠得住的优秀人才,用不断向上的蓬勃朝气践行着新时代戍边人的使命担当。

(二)胡杨精神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塔里木大学为新疆及兵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可靠有用的优秀人才,所弘扬的胡杨精神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是胡杨精神培育了塔大师生扎根边疆的家国情怀。扎根边疆是关系到兵团事业发展和安边固疆大局的一个基础性的战略问题,党和国家始终把扎根边疆问题作为关系兵团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问题予以重视。驻疆人民军队开展大生产运动时,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教育驻疆官兵“建设新的新疆即是建设新中国”,勉励官兵把开发建设新疆当成建设自己的家乡。邓小平同志毅然决然地决定恢复生产建设兵团,成功地使两百多万职工群众安心于边疆,安心于兵团的维稳戍边事业,并使兵团逐渐发挥了人口“蓄水池”的作用。1990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视察工作时对兵团提出了“希望大家继续扎根新疆,安心工作,把祖国边疆建设得更好”的殷切希望。2014年4月,习近平同志视察新疆,在与兵团的领导干部座谈时,要求兵团的同志“不辞长做新疆人”。塔里木大学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学生培养中坚定不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胡杨精神激发了兵团人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热情。胡杨精神激励着塔里木大学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兵团改革和发展服务,围绕南疆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需求,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始终坚持本土化的培养目标,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提供先进的科技支持。胡杨精神激发了兵团人为民服务的情怀,通过文化下乡、医疗团队下乡,大学生支教等活动践行了“兴疆固边”,赢得了职工群众的广泛支持,为基层职工群众送去了党的关怀与温暖,打牢了维稳戍边的群众根基。

(三)胡杨精神助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胡杨精神的产生,不仅丰富了兵团精神的内容,同时也拓展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渠道,为强化新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载体,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胡杨精神是一种包容精神,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民族广大师生在塔里木大学校园里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共同生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同时通过推行民汉学生混住、混班上课、混班实习、结对子,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的格局,并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读一部经典、同上一堂课,同演一台戏、同打一场球等融情实践活动,齐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促进各族师生交流交往交融。塔大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示范等方式,创新凸显融情固基、文化铸魂、实践育人的民族团结教育载体,探索实践出了“融情互信+成长互助+文化互补”的工作模式,民族团结就像沙漠胡杨一样根植于各族师生的心灵深处。

(四)胡杨精神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凝聚了力量

新疆“三股势力”由来已久,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新疆的图谋从未停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任重道远。兵团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坚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用先进文化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积极回击抵御“三股势力”渗透,揭露批判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图谋,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胡杨精神是兵团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涵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包涵着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和担当。兵团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用胡杨精神育人,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学习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铸就了一道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精神长城。

三、新时代传承弘扬胡杨精神的路径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把胡杨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贯通起来,在认识把握胡杨精神上更深一层,在学习弘扬胡杨精神上更进一步,将胡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当好胡杨精神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要努力赋予胡杨精神新时代内涵,从而更好适应新时代、服务新时代。

(一)把胡杨精神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际行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等学校作为坚持党的领导、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重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过去一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存在虚化、弱化、空泛化的现象,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从国际环境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一些势力试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让中国走向西方模式,成为他们的附庸。从国内因素看,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师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受到碰撞和冲击,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对西方文明与制度的盲目崇拜和对本国文明、历史及制度的不自信。从高校自身看,也存在用马克思主义正确分析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制度不够、不充分的问题,出现了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迷失自我的现象。一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改革实践、人民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未能及时吸收马克思主义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用胡杨精神坚定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明确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历史大势,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并在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理想信念。要用胡杨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决拥护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激扬青春、建功立业,把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振兴、国家发展的洪流伟业中。要用胡杨精神激发奋斗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要在艰苦环境下磨砺意志,在时代大潮里担当使命,为兴疆固边尽己所能。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条件何等优越、规模如何庞大,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国家对民族所作的贡献。塔里木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

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做好新疆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把胡杨精神贯穿于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动力,把优秀的人才输送到南疆兵团基层,这也是实现南疆发展最现实、最直接的途径。

(二)把胡杨精神融入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过程

胡杨精神所包含的爱国、扎根、奋斗、奉献、创新等价值观,是生动的“五观”教材;是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是感召更多年轻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的引领力量;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思想堡垒。教育不仅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因此不仅要在学校弘扬胡杨精神,还应在全社会掀起学习胡杨精神的热潮,凝聚思想共识,凝聚起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传承弘扬胡杨精神,要把胡杨精神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把思想价值引领和民族团结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育战线的教师队伍主动以胡杨精神为参照,明确自己的职责使命,用优秀的师德品行、学术造诣引领学生成人成才。要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发挥高校的科技引领和技术带动作用,不断使高校教育同南疆的发展实际和发展方向相匹配。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要坚定不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完善教育体系,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扎根边疆、担当奉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有用人才。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把胡杨精神融入履行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

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是胡杨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同时又为胡杨精神的传承弘扬提供了实践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兵团提出了围绕“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对兵团深化改革作出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顶层设计。新时代,兵团要继续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杨精神,不断在深化改革生动实践中赋予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杨精神新内涵,要发挥高校在兵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用胡杨精神鼓舞兵团高校师生做兵团深化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奋力推动者,让高校成为人才“蓄水池”和“中转站”,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成为集聚人口的重要途径,成为民族团结的示范区,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把胡杨精神融入讲好新疆故事的具体内容

胡杨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丰厚政治资源,也是教育党员干部群众的最好教科书。要深入挖掘胡杨精神背后的感人故事,从小切口讲述大主题,以不同角度,通过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个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的好故事,立体、全面地展现胡杨精神。要利用传统媒体传播胡杨精神,同时也要在大规模媒介技术和环境变迁中运用好新媒体传播胡杨精神,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充分考虑不同因素对受众选择习惯的影响,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分众化传播,提高胡杨精神传播的效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建设网上胡杨精神展示馆,高水平打造以胡杨精神为主题的党性教育基地,推动胡杨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杨建平

猜你喜欢
生成逻辑
市场经济视域下农业供给侧改革:历史镜鉴、生成逻辑与困境破解
网络反腐制度化:反腐权力结构改革的一种选择
社区教育治理体制的生成逻辑及构建动力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系正义生成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网络虚拟社会论要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逻辑及传播策略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网红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引导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