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12-29 11:54张旭团
兵团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中华民族

[摘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時代指导和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指南,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主要论述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时代意义,分析了这一著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就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这一著作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创新理论;治国理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2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6—0005—06

[作者简介]张旭团,男,新疆兵团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基层党组织建设、群众工作和反腐倡廉问题。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更要指导和推动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兵团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履行好维稳戍边使命,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指南。当前,必须深入学习,全面把握,指导和推动实践。

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时代意义

(一)是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教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是党的领导、政治、经济、文化、国防、改革、外交等方面形成的新论述、新观点和新成果,共收录92篇讲话、文章等,涉及19个专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党的十九大以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如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作出了新的回答,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指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对国际和国内社会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广大党员和群众学习理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好教材。

(二)是着眼于两个大局谋划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经典之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大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立足于这两个大局谋划治国理政,贯穿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全部内容,也贯穿于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回看历史,环顾全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推动国家治理中面临的矛盾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美国对我国的全方位遏制和打压不断考验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能力。这部著作既是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又突出了未雨绸缪的战略思考和布局,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迎战挑战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其启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有大局观,要有战略谋划,要有定力,要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在变局中积极开拓新局。

(三)是新时代兵团履行好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指南和遵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从世界的维度、中国的维度、社会主义的维度三个方面分析论述治国理政的重大事项,做出前瞻性的部署,站位高视野广,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是科学的理论联系实践、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的重大成果,体现着党中央面对复杂的局面,坚持“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相结合,不断提升“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强烈担当。这对于明晰当前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打开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兵团上下统一思想,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处理好“三大关系”,发挥“四大作用”,提升维稳戍边能力的重要理论指导。

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指示、贺信等92篇。共分为19个专题,每个专题收入5篇左右,第15、19专题平均9篇左右。19个专题是相互关联的,可进一步概括为9个主题。

(一)新时代、新篇章、新气象、新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既强调了时代方位的变化,又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贯穿于党的十九大以来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过程,是深入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逻辑起点。

(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著作中,从根本上深刻阐明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重大问题,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明确强调“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色、显著优势和发展完善的主要任务,重点是要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贯彻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项活动的始终。有力地回击了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思想,充分表明党的领导是管方向、管长远、管根本的,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前提和核心,任何虚化、弱化和淡化党的领导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而其核心是要做到“两个维护”。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论述表明党领导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与资产阶级政党相比最大的不同,也是确保党长期执政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保证。结合“三大战略”1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要“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党执政的基础和奋斗目标是要把人民的事办好,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更是当前具體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知行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

(四)推动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开放新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之一。如何推动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强调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中关于改革的重点指出,“继续推进改革,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同时强调“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守初心、担使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另外,开放是改革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建立“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内容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对待开放的态度,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表明了中国的改革、发展和开放,既是提升国家治理实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又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五)增强忧患意识,应对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 关于如何应对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强调:“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有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 针对当前全球动荡和风险点不断增多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国家安全工作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切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强化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防控重大风险、加强法治保障、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工作”。既阐明了树立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又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对贯彻落实好国家安全观提出了科学的指导。

军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在确保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上具有不可替代之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中着重强调:“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这三条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决定着军队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军队生死存亡。”“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首先全军对党要绝对忠诚。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建军治军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进一步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在古田会议上提出的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传统,明确了党领导军队是军队建设的首要政治标准和底线,有力地否定和批判了军队国家化的错误思想。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针对我国安全和发展大势要求全军“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打仗意识”,“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

(六)推动五位一体格局,推动全面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如何做到更好地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曾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了五个专题来阐明发展的目的和路径。在具体内容中,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着重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同时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本身就体现了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关于“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着重强调宪法和法律在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地位,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十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办好”。关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强调文化文艺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要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其目的都是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要求,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转化,是新时代我国全面发展的战略调整,更是提升国家治理成效的关键所在。当前面对美国对我国高科技的制裁和压制,面对我国经济经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七)维护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国家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澳门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发展和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离不开的关系。对于台湾,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出发指出“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本身就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进一步阐释,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支持和追求国家统一的民族大义,体现着“一国”是“两制”基础的底线原则和面向未来的包容、理解、互信。

(八)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强调了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十个坚持”为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科学回答了中国外交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追求什么目标,以及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重大问题,指明了坚持开放合作、践行多边主义、实现互利共赢的正确方向,要永葆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赤子之心,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特别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既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路径,又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开创大国外交新局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最终为中国赢得了尊重、赢得了友谊、赢得了合作。

(九)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决定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用了9篇讲话着重强调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在《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强调:“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党的一大开始的,我们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在《继续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在《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话中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这充分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相对于党的历史、奋斗目标和党员个体而讲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成功的重要保证。

面对新时代新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四风”,“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预防和惩戒机制。要“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贯彻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好党的组织路线,“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把实现“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党的建设这个基础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经验的继承,对提升治国理政能力在新时代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各方面的内容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的设计,有着很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丰富,与第一卷和第二卷相比,有继承也有创新,紧扣“两个大局”,立足于国际、国内和社会主义三个分析维度,围绕新时代推进党治国理政这个主题,不但针对性指导性强,更具有鲜明特点。

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立足于党的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对如何提升治国理政能力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突出了改革发展,治党治国治军,以人民为中心等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形势新要求。

二是具有广阔的视野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通篇贯彻着世界的维度、中国的维度、社会主义的维度,分析论述治国理政方面所涉及的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文化、外交等问题,既有历史的总结、理论的分析,又有问题的表述、对策的思考,前瞻性强,对制定党和国家政策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三是堅持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都是围绕如何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展开的,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前提,更是衡量和检验治国理政成效的重要标尺。

四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延续和继承了第一卷、第二卷的内容和理念,但又结合了党和国家面临的内外形势,就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强有力的部署。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因此,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三、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方法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

一是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治国理政实践的产物,又直接证明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性和正确性,是新时代指导治国理政的思想之魂。二是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背景是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通过十八大以来的努力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长期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但管党治国依然面临多重挑战、困难和问题。这是全面客观理解和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具体内容和观点的前提。三是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特殊的国情、时代、发展任务,共同决定了要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把党的领导贯彻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二)突出问题导向,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践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必须深刻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和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去认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理论特点和时代价值,用其所包含的治党治国治军等理论、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升国家治理的效能。一是要联系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过程,深入开展自我对照检查,解决好党员领导干部斗争意识不强,斗争方向模糊,推动改革的动力不足,治国理政的本领恐慌问题。二是要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解决好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知行不一,学用脱节,作风漂浮,不敢担当,推动改革发展责任感 、使命感不强的问题。三是要结合兵团履行好维稳戍边的职责使命,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分析和研究问题,指导和推动兵团改革发展,进一步解决好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下影响兵团发挥作用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新时代兵团发挥“三大功能”和“四大作用”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兵团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关于兵团的定位要求落到实处,提升新时代兵团的履职能力。

(三)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项工作要抓出成效,就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会对普通党员和群众产生强大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引导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必须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查找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围绕如何解决问题来学习贯彻,发挥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实际工作的推导推动作用;必须在面对复杂的环境中增强忧患意识,引领广大党员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維、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中流砥柱;必须落实好带头学习制度,用好集中学习载体,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20.

[3]罗清宇.切实发挥“关键少数”的表率作用[J].党建研究,2017(9).

责任编辑:杨伟民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新著
季札挂剑
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科学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宗教篇如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