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2020-12-29 12:02杨健
新一代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青少年

杨健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精神文化也逐渐丰富起来。随着精神文化的不断重视,我们也把重点放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层面。目前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逐渐被重视起来;究其原因,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本文通过对家庭教育的深刻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如何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提出积极对策,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刻不容缓。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影响

一、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指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处于健康的状态,这种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例如:完美真性情,聪明的智商与情商,正确的三观,正能量的态度和对事物有美好的憧憬等。良好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也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4)理智,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

(二)家庭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何为家庭教育?指的是在我们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根本在于父亲母亲对孩子的指导和以身作则,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孩子的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自己的父母。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相比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早期性:家庭教育可以称得上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具有早期性,也是由于关系所导致的现象之一;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对儿童早期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少儿时期是我们人生的起步阶段,许多基本能力也是在此阶段进行学习和形成的,例如语言表达、情感流露、接收事物的态度等等,在此期间生活习惯和性格也在逐步形成。(2)连续性:家是我们人生的港湾,我们生活与学习大多数都在家庭和家人的陪伴中度过,所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道德品行等都在随时随地给予示范和影响,其影响甚至伴随一生。

二、我国家庭教育的基本方式

(一)溺爱型

根据我们计生委政策环境下,部分阶段内的独生子女比例急剧上升,这样使许多家庭模式也进行了改变。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位,不仅家里的爸爸妈妈对其过于宠爱,甚至祖父母辈对孩子的关爱也十分严重甚至畸形,这就导致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溺爱。面对孩子们提出的无理要求不假思索的进行满足,只为博取孩子开心,失去了“理智”,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十分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和坏毛病,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不利影响。

(二)专制型

许多家长受到自己家长的教育影响,不假思索原路照搬,将这种教育理念毫无保留的传承下来,继续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专制型家庭中,家长处于中心地位,高高在上,家长的思想不接受批评和反驳,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一切听家长安排与指挥,如果出现逆反行为甚至会遭到严厉的体罚。这种蛮横无礼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们自尊心严重受挫,许多孩子的自卑心理都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而且家长丝毫没有任何察觉。导致孩子性格古怪、孤僻、懦弱,甚至产生极端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冷淡型

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家长常常以工作忙等借口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让孩子任其发展“野蛮生长”,这样不仅使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逐渐减少还会导致亲子关系冷淡疏远,甚至恶化。孩子与父母之间没有沟通,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对人生的正确指导,长期下去,孩子会对外界产生抵触心理,不懂得与人如何沟通和交流,不对任何人敞开心扉,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影响走上歪路。

(四)民主型

家长与孩子没有身份上的“压迫”,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模式,家长能够放下身份与孩子敞开心扉,孩子也对家长毫无保留,这种家庭模式的孩子可以说是十分幸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一直被高低等级的看待,而家长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角度,进行平等对待,让孩子身处一种尊重、信任、温暖、幸福的环境氛围,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也十分容易养成自信开朗的品格。

根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模式分布情况来讲,大部分家庭处于以上三种的教育模式,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模式占比少之又少,这一现象不容乐观。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模式的改进和不断完善,这不仅需要家长作出很大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与家长积极配合,只有双方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从中探索出最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佳教育模式。

三、家庭教育中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一)父母加强提升自身素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要想让孩子变得优秀,首要目的就是强化自己,使自己变优秀,以身作则。心胸狭窄的父母很难教出心胸宽广的孩子,如果父母心态扭曲,对事情的态度不端正,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尖酸刻薄的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指点,长期下去孩子会对自我产生怀疑。许多孩子在家经常被父母批评不读书只知道打游戏,其不知家长首先在家里就没有读书的习惯,环境所致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父母应当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进行自我提升文化素养,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深受家长的影响在行为举止上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二)创设和谐家庭氛围

在家庭关系中良好的关系建立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们清楚只有关系和谐才能够进一步增进感情,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证实,在亲子关系中也有所体现;它有利于家长将正确的思想和理念传达给孩子,有助于青少年正确形成价值观,树立良好的价值走向;作为家长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以朋友的身份。这样在沟通的环境下可以增进亲情,充分了解孩子近期的心理活动、思想走向、思维动态等,进而展开下一步的引导。

(三)合理要求适当管理

对于孩子的教育,作为家长来讲需要对尺度进行良好的把控,合理要求不代表無条件服从,也要进行适当的要求。由于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呵护下受到了许多关爱,过分关爱下使部分青少年出现了逆反心理,正因为家长不想让孩子吃苦,过分溺爱所导致这一现象的形成。但是家长应该清楚的是,今后只有孩子一人所以要学会独立的生活,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苦难与打磨都是他们必须要承受的。这种思想的作用下使许多青少年丧失了独立学习与生活的能力,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些私人空间,不去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及悬崖上的小草生命力顽强。放手一搏,让孩子独自锻炼,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敏感时期,周围环境会影响其成长,尤其是家庭环境。因此,家长必须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一定基础上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定期沟通,使青少年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人格。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在重视青少年教育的同时切合实际的从他们的心里出发,不断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提高青少年全面发展让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柳菁.关于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华少年,2016(17).

[2]陶德春.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家庭心理医生,2015.

[3]刘云萍.浅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都市家教月刊,2016(3):220-220.

[4]梁曦予.不良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探析[J].国际公关,2019(11).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