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团化办学,促教育扶贫工作开展
——简述保定涞水县教育帮扶“333”模式

2020-12-30 02:27
幼儿100 2020年27期
关键词:外派园所学区

曹德章 赵丽军 河北省涞水县赵各庄学区总校

涞水县地处太行山腹地,是河北省贫困县之一。近些年,保定市教育局把教育脱贫作为头号工程,瞄准“扶贫先扶智”这一核心任务,在涞水县开展“以教育集团为牵引、以合作办学为架构”的教育扶贫工作,并针对学前教育阶段,形成了“3 个精准”“3 个跨步”“3 项措施”的“333”帮扶模式,取得明显效果。

一、“3 个精准”促帮扶落地

1.精准识别,解决“帮扶谁”的问题。

涞水县所属的公办园很多,为了能够让教育扶贫效果掷地有声,达成帮扶工作中的“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效果,选择适合的园所就变得非常重要。涞水县教育局首先确定被帮扶的幼儿园必须是最需要帮扶和最有发展潜力的幼儿园,具体的思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的交通要便利。有句古话叫做“要想富先修路”,在教育上面也是这样,只有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才更有利于园所教育质量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促进园所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二是园内已有的教师思想要进步,对自身要有要求。众所周知,“思想决定行为”,贫困山区的幼儿教师大多为转岗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比较匮乏,专业能力比较弱,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付出,才能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从而促进园所及幼儿的发展。为此,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态显得极其重要。

综合以上两点,涞水县教育局最终选择了太行深山区的白涧幼儿园作为被帮扶幼儿园。白涧幼儿园地处省道旁边,有3 个年龄班,8 间活动室,可以支持不同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园班级教师6 名,其中有2 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6 名小学转岗教师。这些教师都是本地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很熟悉,而且从小在山区长大,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

2.精准对接,解决“谁来帮”的问题。

在教育扶贫中,由哪个单位承办帮扶任务,派什么样的教师到贫困县开展帮扶工作,是决定教育扶贫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保定市教育局审时度势,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选择:一方面是选择具有影响力的帮扶园所。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以下简称青幼)隶属于保定市教育局,是当地唯一一所直属园,沟通起来方便、快捷。同时,青幼建园于1946年,前身为“冀中保育院”,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河北省儿少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示范园”“河北省科研先导实验园”等荣誉称号,在保定市乃至河北省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选择优秀的外派帮扶人员。青幼的优秀教师很多,在选派帮扶教师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还要考虑教师的思想品质、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因素,做好帮扶教师需要长期(最少三年)进行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经过与青幼领导的沟通,最终确定外派一名曾荣获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省学科名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家庭负担轻、性格外向开朗、与人易于沟通的教师来担任外派帮扶人员,入驻帮扶园,并自帮扶协议签署之日起,开展相应的教育帮扶工作。

3.精准扶持,解决“怎么帮”的问题。

教育扶贫不仅是工作任务,更是政治任务。保定市政府非常注重所属贫困县的教育扶贫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由保定市政府牵头,成立了以青幼为龙头的“青幼教育集团”,并将涞水县被帮扶的园所更名为“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分园”,以“集团化”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帮扶工作。具体实施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外派一名执行园长入驻所帮扶园所,对全园的教育教学进行管理,涞水县教育局同时委派一名园长负责所帮扶园的其他管理工作;二是与涞水县教育局进行沟通,确立外派园长的津贴、交通费用等补贴方法,为帮扶教师提供宿舍及日用品,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外派园长能够在当地“安心做工作,潜心谋发展”。

二、“3 个跨步”谋全面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讲话和《国务院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涞水县教育局并没有将帮扶县域内的某一所幼儿园作为扶贫目标,更希望能够通过三年的教育帮扶,促进整个县域学前教育水平的提升。为此,针对涞水县学前教育的具体情况,制订了“3 个跨步”战略。

第一步(帮扶第一年)——打造一所标杆园

涞水县教育局在帮扶协议中明确提出“要借助青幼的软实力,打造一所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标杆园”。为此,青幼针对已经确定的帮扶园所——白涧幼儿园进行了深入的观摩和了解,从几个核心要素入手,完成了系列工作:

1.园所文化建设。

以青幼“清润”文化为依托,基于“如何构建与总园相一致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体系”,提出“清涧”文化,“清”字意与青幼“清润”文化一脉相承。“清”,即纯净没有混杂物,跟“浊” 相反,亦有“青”,碧绿透彻之表意作用;“涧”取自白涧村的第二个字,《说文》有云:“涧,山夹水也。”“清涧”文化寓意:我们的教育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滋润心田;我们的教师就像山一样,给予幼儿支持与依靠;我们的幼儿就像山间的小溪,活泼快乐,拥有美好的未来。

2.院落环境建设。

以“如何打造符合本土特色又适合幼儿快乐游戏的场所”为出发点,将白涧幼儿园整体色调定位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又和周围环境相融的徽派风格(白墙碧瓦);根据园所的具体地理位置,将园所划分为体能区(东院)和游戏区(西院)。体能区创设塑胶跑道和足球场,游戏区创设小溪、隧道、山坡、沙坑、小房子、小桥和实木平台,以供幼儿开展不同的角色扮演游戏,进行绘画写生,开展各种集体分享活动。

3.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理念及幼儿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针对白涧幼儿园,我们以“如何运用山区农村的现有资源开展生命教育”为出发点,将其课程内容定位为三个方面:(1)以优秀绘本为基础的戏剧课程;(2)以乡土资源为依托的游戏化课程;(3)以体育游戏为载体的运动课程。通过运动、游戏和阅读三个方面的培养,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从而获得“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的能力。

第二步(帮扶第二年)——带动一批示范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涞水县的教育扶贫工作中,仅打造好一所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更多的园所在帮扶工作中受益”“如何让更多的园所能成为示范性的农村园”是涞水县教育局和青幼思考最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与举措:

1.“边做边学”的带教模式。

我们以白涧幼儿园建设为契机,分阶段组织赵各庄学区的其他园所进行观摩、学习。让赵各庄学区教师们亲历白涧幼儿园的发展与变化,体验其“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及体现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拓宽办园思路。

2.“双向提高”的培养模式。

这个模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青幼外派帮扶教师入驻除白涧幼儿园以外的其他园进行专业化指导,内容包括园所文化建设、课程建构、环境创设、教学提升等;另一方面是白涧幼儿园以外的其他园所教师轮流到白涧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将前期的理论指导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让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更快。

3.“园际帮扶”的互助模式。

虽然同在一个学区,但是每个园所中教师的基本素养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好地打造一批农村示范园,针对学区中的一些薄弱校,我们采取了“教师统一调度、材料统一调配”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帮助那些基本条件比较差的园所以最快的速度赶超,带动学区所有园所共同进步。

第三步(帮扶第三年)——辐射县域农村园

针对涞水县的教育扶贫工作,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整个贫困县农村园的办园水平,以及促进这个县区所有师幼的共同发展”。为此,我们在为赵各庄学区建设几所示范园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赵各庄学区去带动涞水县的其他学区,以“以一带多”的形式,促进整个县区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具体的方法如下:

1.组织“全县学前教育研讨会”。

以青幼为主,涞水县赵各庄学区为辅,邀请国内的优秀学前教育专家,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念丽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的王小英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王海英教授等,根据专家的研究特长,为涞水县农村骨干教师组织相关的培训和研讨,通过带动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

2.组织“全县学前教育观摩会”。

引导全县的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参观赵各庄学区的几所示范园,通过实地考察和园长的讲解,帮助与会园长及教师真正懂得“什么是优质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应该怎么做”,并据此开展学区间的相互观摩,促进每个园所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3.成立“涞水县名师工作室”。

以青幼外派帮扶教师为核心,吸收涞水县农村的骨干教师在赵各庄学区成立“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园所观摩、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线上研讨等活动,带领骨干教师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三、“3 项措施”做支持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任何事都要做好物质储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都要提前做好计划,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涞水教育扶贫这项工作也是如此,为了让帮扶任务能够更好地完成,我们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1.加强工作谋划,力求“胸有成竹”。

一方面,作为帮扶方,青幼每年都会制订《涞水县教育扶贫工作计划》,明确外派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作为被帮扶方,涞水县教育局将被帮扶园所的环境改造权、人员的使用权、教学的决策权完全交给青幼帮扶教师,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确权明晰,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2.加强慰问指导,构建“和谐一家”。

一方面,青幼建立“青幼教育集团发展部”,园级领导定期到涞水县被帮扶园所,也就是集团分园进行针对性指导,为当地师幼送慰问品,参与当地教师的教学研讨,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带给教师,用亲人的温暖呵护他们;另一方面,涞水县教育局也定期派领导慰问青幼的帮扶教师,为其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让帮扶教师在外地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3.加强工作宣传,升华“荣誉自豪感”。

自青幼与涞水县教育局达成帮扶协议后,双方都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教育扶贫工作进行宣传,如每次活动后都用网络简报的形式推出相关报道,让涞水县各个园所了解教育扶贫的进展;再如,在2020年5月,青幼外派帮扶教师的扶贫事迹在“学习强国”中进行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保定幼教的新动向,而且还知道了涞水县教育帮扶的感人故事,更让参与其中的教师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让所有人觉得自己的付出“物有所值”。

涞水县的教育扶贫工作已经拉开了序幕,学前教育扶贫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以后的工作中,青幼和涞水县教育局仍会克服困难,砥砺前行,为贫困山区的教育脱贫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外派园所学区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令人头疼的排班表
巧解企业外派人员个税难题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