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体”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30 12:07张馨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团体基础动作

张馨娇

(商洛学院体育教学研究部 陕西 商洛 726000)

引言

啦啦操不同于传统的球类运动项目,其除了有竞技性、健身性外还追求着艺术性、连贯性。当下,啦啦操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庞大,在民众间的普及性也在不断提高,开始走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并得到学生的追捧。在啦啦操教学中,通常需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项措施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堂的高效运转。于体育教育领域进行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动学生的发展,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上,其中“小团体”教学模式在啦啦操上应用较为广泛。现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啦啦操教学的实际现状,探索“小团体”教学模式在啦啦操教学的效用性,以期强化教学效能,推动体育教学领域的改革进程。

1、“小团体”教学模式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际优势

1.1、有利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主要强调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原则指导下,目前已出现了较大转变,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目标,并着重灌输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协调能力。“小团体”便是根据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相互配合意义。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啦啦操的基本理论及基础动作之余,还可以通过组成团体的方式进行团内学习,以此高效促进团体整体水平的的提升。

1.2、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高校教育阶段,学校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激发出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习惯。而在较重实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团体”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达成目标:一是教师在传授技术时吸引学生参与;二是学生在团体中进行相互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下激起探索的欲望,并且进行深入研究;三是学生在接收团体反馈时,为弥补技术及多方面的不足,进行深一层的学习,不断地求知,从而对技术动作有进一步的认识。

1.3、有利于获取直观性反馈信息

在传统的啦啦操教学中,学生如想要观察自己动作是否规范,以及探究如何改善,主要依靠于教师的评价,但由于教师无法时时刻刻关注一个学生,加上自身的理解有限,一般难以及时获取客观全面的改进意见,影响反馈信息的可靠性。但在“小团体”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得到团员的反馈,及时认识到自身的技术动作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做出调整来提高啦啦操的动作精准度。“小团体”的小,意味着人数较少,而团体则表明成员间学习的技能是相似的,在这样可靠的信息反馈基础上,成员们可以进行相互监督,并能相互探讨如何提高啦啦操的艺术性。

2、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啦啦操教学应用“小团体”模式的具体目标

2.1、建立基本的理论知识认知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在啦啦操的系统培训基础上,院校不能忽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首先,要将啦啦操的健身价值向学生普及,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健美,为何要锻炼;再者,还需要对啦啦操的基本常识面向学生进行讲解,比如这项运动的主要特点、大致特征等,以此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啦啦操认识基础;最后,校方还需针对啦啦操动作的基本审美问题向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编创、评价各种类型的啦啦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啦啦操项目的创新性发展。在教学目标上,教师切忌揠苗助长,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技术水平进行课堂设计,在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教学。同时,教师也应该扩大学生的啦啦操知识来源渠道,教导他们利用互联网、书籍等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在目标的确立上,值得教师们关注的一点是:不同于通识教育,啦啦操的教学目标并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其创新能力,能够创造出新的舞蹈动作,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2.2、掌握基本的实践操作方法

啦啦操有益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在长期的啦啦操锻炼中可以美化身姿,塑造健美的身材,同时能增强体魄,增加身体的柔韧度,提高平衡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以至少两套动作的学习来打造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教学,升级学生的啦啦操知识体系,培养其创排舞蹈的能力。除此之外,要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以最恰当的教学方式,渐进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小团体”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要奠定好理论基础,掌握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团队的沟通,深化师生的互动,以培养协作能力。

2.3、优化现有的身体健康素质

“小团体”是一种合作教学法,其要求教师通过指导使学生奠定好啦啦操的学习基础,同时也将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由教师做出规范动作,供学生进行模仿;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进行动作的细化讲解,使学生对技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除此之外,师生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沟通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规范动作,教师能够获悉学生的状态以此调整教学内容。

2.4、培养团队的协作责任意识

在“小团体”教学模式下,团员间的沟通合作十分重要,在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完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团队学习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挑选出表现出色的成员,通过成员的教学辅助来高效地推动课堂进程,学生也能够由此激发学习动力,实现交流表达能力的增长;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同时正确认识自己的技术水平,进而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并在团队任职中学会承担责任。

3、“小团体”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3.1、借助网络设备,铺垫合作学习基础

动作控制是啦啦操的基础,在进行啦啦操锻炼时,动作需要与音乐结合,而融入程度则与学生的知识架构有较深的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吸取关于动作控制、动作编排的精华内容,也可以将自己的啦啦操视频上传到网络,接受大众的点评,以此创造出虚拟的合作反馈空间。在啦啦操的日常培训中,教师要学会听取学生的心声,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发挥空间,可以让学生进行动作选择,在兴趣的激励作用下高度发挥自主学习性。

3.2、设置教学阶段,完成动作技术训练

不同的课程都有其独特点,体育运动技术课程的独特性则在于其主要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必须遵循学习规律,设置不同教学阶段,在不违背学生身体条件的原则下,持续性提高学生技术水平,最终完成整体动作技术训练。

“小团体”教学也应以这一教学规律为准则,在初始时为粗略掌握阶段,主要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表演进行模仿,掌握基本的动作控制方法。进入初始训练阶段后,教师可以重点关注相对具有天赋达到学生,培养其快速成长为团体的标杆,起辅助指导作用,在后期学习中协助进程较为落后的队员加以巩固训练。中期训练阶段,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可迈入修正、改善动作的层次,在这个时候,“小团体”模式开始发挥作用,团队中技术最好的队员结合自身娴熟的动作技能对队员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规范化动作,督促他们进行技术的提升。最后阶段,在团队成员都能熟练地运用技术时,教师们可以组织团队进行课堂比赛,提高团体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参加相关技能竞赛,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水平。

3.3、结合团队基础,设计合作学习架构

第一,教师可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方向的指明灯,且有远近之分,在啦啦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主体等要素来确定不同的目标,同时动态监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团队需要不同的角色,并且每个成员都应清楚自己在团队的作用。在分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技术基础、身体条件、性格特征来分成不同的团队,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自主性,以此增加学生的团队归属感。同时,“小团体”中需设置不同的角色,如技术水平较高的可做领操员来带领大家进行学习;督察员来帮大家纠正错误动作等。

第二,教师可组织团队进行课堂活动。在“小团体”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活动设计,激发团队的活力,使其内部能够做到相互扶持,相互监督。在团队合作中,教师可以预先说明团队规则:团队讲究互助,当成员遇到困难,其他成员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只有在所有成员都能完成自身既定的任务时,该团队任务方能称得上完成。同时,每个成员都是团队的监督者,彼此间要相互鼓励,相互反馈,相互提出错误并给予解决错误的帮助,以此提高团队的啦啦操整体水平。

第三,尽管小团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指导作用,但教师还需在学生训练中保持观察。在这期间,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错误或偏差后,可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指导学生进行纠错。在基础学习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适当创新,在融合音乐后,学生需根据音律及团队特点来进行啦啦操的新编排、队伍的重整,以此增强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

第四,“小团体”教学模式应建立健全的评价反馈体系。在团队进行比赛或者资格筛选时,可让教师和学生组建一支评审小组,对参选人员进行评价,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应暂时不予通过,让其在接下来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加强练习,直至达到一定的标准,再进行复核。在课程总结时,学生应该分享自己练习阶段的所思所想,教师针对各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对团队做出评价的同时给予遇到困难的同学指导,使其克服困难,鼓励团队进一步发展。在获知学生的学习感想及学习进程之后,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短板进行补充,作进一步的讲解,针对性地提高团队的啦啦操水平,以更好地达成教学长期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啦啦操作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常设体育项目,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其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及完善,目前已成为优化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运用 “小团体”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后期啦啦操训练的主要手段。

猜你喜欢
小团体基础动作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与引导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动作描写要具体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
“五抓五促”夯基础
以小见大 以点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