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以高中语文为例

2020-12-30 18:15秦皇岛市实验中学乔凤玲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学科核心

■秦皇岛市实验中学 乔凤玲 楚 爽

教育部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首要课程目标就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只要勤于动手,善于动脑,都能挖掘到涉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题材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教材蕴含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表述。个人层面来看,我国公民应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品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翻开高中语文课本,里面既有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又有修身养性、舍生取义的个人价值的教育内容;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崇高境界的教育内容,又有处世准则的教育内容;既有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的教育内容,又有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现实教育内容;既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内容,又有敢于担当的责任内容。可以说,高中语文教材是思想、科学、责任、自然等内容的融合,这就为语文教学发挥育人功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小狗包弟》中作家巴金勇于自我解剖和批判的精神,《背影》中父子的深情,《鱼我所欲也》中蕴含的舍生取义的精神,都为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注意的事项

要摒弃学科本位的思想。部分语文教师存在严重的学科本位思想,认为语文学科教的是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关联不大。为片面追求语文学科教学成绩,课堂上除了教语文知识外,很少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认识,很少倡导价值观内容。他们忽视价值观渗透,即使在教案中列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也是有名无实。这种思想忽视了学生情感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要树立学科渗透的意识。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学校不能将思想建设全部寄希望于道德与法治课。因此,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学科渗透的意义,承担起科学育人的责任,以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思想,形成于思想,付诸于行动。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其在获得对学科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师德、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爱心,要尊重和信赖学生,真诚地关心和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耐心帮助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这样才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在朗读中渗透。借助朗读,发挥语言的感染力。诗歌、散文,情感丰富,内容蕴藉,意境深远。教师要在深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处理好轻重、缓急,诵读品味,让学生闻于耳、记于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教课文往往是“通过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热爱祖国的氛围之中”。有的课文可借助图片、幻灯片、影视画面再现情境,让内在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冉冉升起,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受到感染教育。

在合作学习中渗透。根据课文,教师可以适当设计讨论、竞赛题,将核心价值观因素巧妙地穿插进去,让学生在活跃的辩论气氛中接受教育。例如,教学新增篇目《纪念白求恩》,教师可就白求恩行为和境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感受人物的魅力,增加爱国情怀;教师也可采用音乐渗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读散文时,教师可用音乐配音营造出欢快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美的共鸣。

在人物形象分析中渗透。人物形象,无不寄寓了作者的褒贬态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去分析课文中的美丑形象,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辨伟大与渺小、高尚与卑鄙、文明与野蛮、勇敢与怯懦等内容,最终促进其道德水准的提高,提高是非判断能力。例如,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挖掘文中廉颇、蔺相如摒弃个人恩怨,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情怀内容,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教授《离骚》一文时,引导学生从屈原诗歌的语言中,去感受融入文章的爱国情感,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习作中渗透。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的最佳途径。生活的态度、情感的倾泻、思想的变化,无不在作文中有着明显的表现。因此,教师应利用作文教学予以引导。在指导中,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去审视生活中的真假美丑,用爱之眼光看世界,捕捉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人间的真情。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英雄纪念碑等,使他们从现实中受到教育。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在其作文中流露出某种不良情绪,应借助评语进行正确疏导,使学生的消极思想得到及时抑制和转移,在引导中渗透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事物,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与人生价值观。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紧贴语文教材,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尊重语文教学规律,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价值观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我的价值观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