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30 22:58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游桂清
亚太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组词写字识字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游桂清

微课程是教学改革之后的创意课程,它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为主。微课程不同于原始教学领导化模式,它更倾向于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和开放创新化。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的优势,增强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使枯燥的识字写字变得生动有趣,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同时,微课程倡导转变“师本位”的教学模式,更能够体现“生本位”,真正实现“以生为本”。

一、微课程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微课程主要是把以往课堂的知识点浓缩在短小的微课中,教师只需在微课堂上加以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即可。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手段十分符合当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仅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能够使复杂汉字简单化、趣味化,使学生在记忆汉字时减少识记难度,提升教学效率,也让文字包含的历史文化透过微课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增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微课程教学法是我国新课改后提倡的教育形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感知文化魅力。微课程的引入,为传统枯燥的识字写字教学提供了新途径。诚然,当今社会生活已经朝着数字化方向前进,学校教学工作也因数字信息技术变得高效,微课程的引入使得教育朝着更高效、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虽然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并未普及微课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必定会与时俱进,数字化教育教学定会普及各地中小学,而微课程的应用,将会很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二、微课程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学生识字写字的学习主要分为四步:会读(了解汉字读音)、会写(熟知汉字字形)、会用(理解汉字字意)、熟用(强化汉字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上教师教授生字词的常规性流程一般是这样的:在板书生字词后,引导学生自由认读,再同桌互读,之后指名“小老师”带读,接着“开火车”读、抽读等,在学生熟读会认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熟记笔画笔顺,再范写、临写生字,最后是组词造句。这种教学方法,不但给识字写字增加了困难,而且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据调查显示,我国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学期需记1800 多个生字,也就是教师需完成1800 多个生字的教学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学生学习压力大、回生率高,学习效果也很难提升。如果将微课程运用到识字写字教学中,再通过教师风趣幽默的讲解,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将微课程巧妙地应用于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会读汉字

在学习汉字读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联想法,制作一条不超过10 分钟的微课短视频。在微课教学开始之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这种加上了音乐、图片、文字等内容的视频,不仅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增强其对文字字音、汉字字形的识记能力,更能够大大地提高识字效率。

例如,低段学生在学习“爸爸”“妈妈”时,发音都很标准,但是要将读音与识记字形相结合,并能快速地将字形记牢就存在一定难度,这时我们就可以借用微课程教学来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选取家庭类的动画片段,如樱桃小丸子一家三口,在介绍小丸子的爸爸时,我们可以在视频中将“爸爸”两个字投放到屏幕上,然后进行分解,爸——父——巴,读音取“巴”的音。在介绍小丸子的妈妈时,将“妈妈”两个字投放到屏幕上,再进行分解,妈——女——马,读音取“马”的音。之后,在视频中告诉大家:这类文字在我们汉字中十分常见,像钉子的“钉”,梅花的“梅”,粉色的“粉”等,它们的读音都与这些字中的一个部件有关,而意思又与其中另一个部件有关,多有意思呀!这样轻松、有趣的微课视频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找出汉字的发音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二)会写汉字

在书写汉字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书写正确、规范,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把握汉字的笔画变化和汉字的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可根据我国汉字的演化过程先制作微课,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并作简要的补充,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故事和它代表的寓意,帮助学生加强对汉字的理解。

例如,教学“保”字时,教师可以制作汉字“保”的演变过程的微课,在课堂上通过微课为学生讲解“保”字的演变及其含义:“保”字最初是一个大人将一个小孩背在身后,目的是保护、以防野兽攻击;在演变过程中,慢慢变成了两个独立的人,但是左边的图形始终要大于右边的图形;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保”字仍然像两个站立的人,而它的寓意依然是强大对弱小的保护、防护。这样借助视频动画,学生既了解了“保”字的规范书写,也领悟到了古人的智慧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魅力。这样的微课程教学,图画直观、生动、形象,能直入学生内心。同时,将汉字改编成小故事帮助记忆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在无形中教会了学生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的过程,让识字写字教学变得更加扎实、高效。

在教学笔画顺序时,可以通过微课程结合趣味教学的方式进行。现在很多小学生在书写汉字或组词时,经常出现病字、病词。出现这类现象,一是因为笔画顺序不清,二是因为汉字的结构不明。

例如,小学生容易将“游玩”写成“放玩”,将“疑点”写成“颖点”,也经常在组词中将“扁—偏—编—遍,票—漂—飘,青—清—晴”这些有着相同部件的字用错。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可制作直观、生动的微视频,再结合猜字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增加汉字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探索欲望。如“一家十一口(打一汉字)”,谜底为“吉”,这是将“吉”字拆分开做谜面,这类字谜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直接掌握汉字的写法,减少病字的出现;再如“夫人何处去(打一汉字)”,谜底为“二”,这是在字谜的谜意上加以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汉字的组成结构,不仅能使学生记住汉字字形及笔画顺序,而且能够让其享受猜谜的乐趣。还有一种记忆汉字的方法,即分解法,如“儿女双全称为好”即“女+子=好”,“男人种田需出力”即“田+力=男”等。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偏旁部首识记汉字:与身体器官有关的多用“月”字旁,如胳膊、脸、肝脏等;与手部动作有关的多为“扌”旁,如抬、拉、推等。这种方法是通过汉字的字意或表现形式来进行归类记忆。这些识字的方法,都可以通过微课程来实现,一目了然。

(三)会用汉字

教师在教授汉字的运用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字意,能用汉字进行组词、造句,这也是增加词汇量的主要途径。应用微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简要介绍汉字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例如,在讲解“麻”字的用法时,可以根据各种“麻”的图片制作微课,教师依照图片对照讲解:古人在山林中发现了植物纤维,采集回家用来制成“布”,因这种“布”穿到身上特别扎人,古人把这种扎人的感觉叫作“麻”,把这种“布”叫作“麻布”。这个“麻”是会意字,意思是从林中采回带到家里加工制成。如此,教师对照微课介绍完“麻”字的来源、用法、用途后,再引导学生对“麻”进行组词,让学生明确“麻”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学习,学生对“麻”字的印象肯定特别深刻。

(四)记忆汉字

会读、会写、会用汉字后,教师可制作词语卡片,将学过的汉字词语写在卡片上。学生每人随意抽取一张,将卡片放于胸前,接着教师在讲台上说出几组词语,手里拿着该词语的学生到讲台上来,在黑板上默写词语。能正确书写的就可以回到座位上,书写错误的则需将微课里的汉字故事简单复述一遍。若学生忘记或者复述错误,教师可带领学生重新复习一遍。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不累积旧知识,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此外,教师还可将保存的微课短视频,通过家长群发给家长,让他们储存起来,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教师也可将第二天的教学内容,以微课短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家长,以便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使之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通过对微课程的运用实践分析,我们可知,微课程学习优势多: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聚焦化、智能化、娱乐化、普及化。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总结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调动了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汉字学习中。同时,微课视频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不但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内容,而且能提升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使之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从而促使其课后自觉学习,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组词写字识字
我学写字
学写字
怎样正确组词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