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的四“是”策略

2020-12-31 00:16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二实验小学陈莲花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语言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莲花

小学语文是一门注重学习、运用语言的综合性学科,特别是对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身心正在快速成长,正是形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和发展语言实践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最好阶段。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由以前的“课文内容”逐步转移到“言语实践”上来,更是把阅读教学的目标锁定在“学生的言语发展”上,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教研中调整阅读教学的方式,努力探讨小学阅读教学实效性问题,通过丰富的教学策略来打破传统阅读课堂的无趣与低沉,让阅读课堂散发出文学气息。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大量的、习惯性的课外阅读来习得。根据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可爱、充满想象力、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格林童话》等,书中充满了瑰丽浪漫的想象,有美丽的白雪公主、恶毒的后妈,还有善良的灰姑娘与英俊的王子……孩子经常翻开书去感受那些动人梦幻的故事,自然会对书籍充满热情。

(二)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

实践表明,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同时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最有效办法,它对课堂内容起到一个补充和巩固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多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学习了季羡林先生描写植物的作品《夹竹桃》后,就可以在课后推荐学生去阅读他的《海棠花》,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感受文字的纯朴与美好,并获得好词佳句的积累。然后,让学生将“积累”应用到日常的言语活动中,以培养其语言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四大要素,而为了让学生的课堂阅读真正转化为写作能力,将脑海中的画面转化成语言实践能力和写作创新能力,则必须通过大量阅读的积累才能实现,因为只有本身阅读量大,才能避免无话可说或者言之无物的情况发生。

(四)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

小学语文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可以开发学生思维,提升鉴赏与创造能力,让学生获得精神世界的充实与道德情操的提升,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目前的言行举止中,而且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思想指引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语文素养是拓展阅读之根本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素养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故而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究其内涵,语文素养是根本,而要获取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素养,拓展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力量。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清晰地把握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且引导学生去感知语言情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拓展其思维,在初步掌握语文学习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运用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以及教学知识适当地向课堂外延伸,这些都有益于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提升,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爱之舟》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首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小段关于父爱的多媒体素材,带领大家感受父爱的伟大,烘托阅读气氛;然后,在安静的环境中,为学生讲解课文背景、剖析课文结构以及认识生僻字;最后,通过带领精读和自主阅读全文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深层次的情感需求表达。这种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影音、图画等方式来理解书本上的语言情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更加深入地体会课文内涵,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谈一谈从哪里能看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然后联系实际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而自己又是怎样做的。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父与子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助力语文素养的养成。

(二)归纳总结是拓展阅读之基石

不落窠臼的小学语文教学定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思想交流大平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增进学生互动与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归纳总结交流会,或者可以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来评一评、说一说自己摘录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自己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与感悟。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之间产生思想碰撞,互相汲取营养,完善自我。同时,这种切身体验式的交流互动,能激发学生对阅读范围外的课外知识的强烈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提升,以及阅读水平能力的拓展。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件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表达对“爱”的理解与看法,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课文精读,在聆听文本的基础上,探讨和了解“标签”的相对重要性。这时,教师可以提问:“针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小组式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了解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虽然是截然相反的评价,但是它们其实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在整个发表自我阅读总结看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想碰撞交流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三)独特体验是拓展阅读之桥梁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又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创新性课程,当学生敢于突破标准答案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时,教师要认真聆听其声音,只有这样,语文阅读课堂才能焕发活力,学生才能真正地进行思考,并获得自己对于文章的真实理解。在遵循新课标中提出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表达的兴趣和欲望。教师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应顺应时代发展,以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目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特点,寻找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平衡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教学内容难度,注重学生独特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考与拓展阅读学习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威尼斯的小艇》和《金字塔》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妨给学生一次精神旅行的交流体验式教学,首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旅行经历;然后,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剖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的描写手法和行文思路;接着,利用合作分组探讨模式,让学生交流共享自己独特的内心思想感受,深入地体会课文背景与含义,感受世界的美好以及历史的意义;最后,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可以趁热打铁,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出来,推荐他们拓展阅读《世界地理》和《失落的文明》等书籍。这种激发兴趣体验结合独特思考能力的体验式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阅读的知识面,而且能提高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运用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思考随笔是拓展阅读之彼岸

如果说语文素养是拓展阅读的根本,归纳总结是拓展阅读的基石,独特体验是拓展阅读的桥梁,那么,思考随笔将是拓展阅读到达的彼岸。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阅读的要求,明确提出学生要多多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摘录的同时要赋予自我阅读思路,以便日后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而想要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就要适当地创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题材或体裁的创作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自由想象,让语言从实践中落地,延续语言创作,从而有效地强化巩固学生新学语言文字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续编创作,以提升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写作创新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语言与思想的局限性,打造阅读结合笔记的全新阅读模式,一边阅读摘抄文章中的美句,一边随笔记录问题与思考,不仅拓展了阅读能力,也将在无形中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例如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写随笔的好习惯,可以随笔摘抄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也可以随笔记录自己喜欢的描写手法与写作思路。同时,写作是一个模仿到独创的过程,当然就离不开大量素材的积累,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依靠学生日常的阅读积累,以及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师依据小学中低段学生的兴趣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举行丰富的课余阅读活动,将语文课本内容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累积阅读经验的同时,学习更多的语言及其运用手段技巧。比如,为了拓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汇聚众多人物描写的书籍,学生边读边通过随笔摘抄,既加深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又通过反复强化阅读记忆,使自身的阅读能力从量变到达质变。

总之,拓展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作为学生的一盏明灯,要营造良好的课堂语言情境,使学生产生阅读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语文课堂里感受到学以致用的语言体验。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累积语言,适当拓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形成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实践学习能力相互统一的语文学习体系。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阅读教学语言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