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020-12-31 00:16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旧镇中心学校陈自强
亚太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本小学生阅读教学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旧镇中心学校 陈自强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属于主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积累更多的阅读素材,为日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多感悟人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其以最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笔者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此将对提高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明确“重在指导”

在以往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自己占据着语文课堂的主导权,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去学习、阅读,这样不仅无法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会激发小学生的叛逆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重在指导”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阅读,使其真正有所收获与感悟。比如在讲解《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一下课文,给予学生15 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寻找答案:主人公属于何种类型的人?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这样既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其对所学文章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在讲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时候,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弱的小学生,教师要加强鼓励,让他们通过多次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有技巧地开展朗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问题,以此来深化学生的阅读思维维度,师生之间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二、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差,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意识、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期间深入研究阅读知识。同时,在设定阅读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进度等,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堂阅读进度。比如在学习《楼兰之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问题教学情境,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楼兰的图片,让学生去分析、描述照片中展示的楼兰,然后再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楼兰死亡的具体原因,以此来锻炼小学生的阅读逻辑性。在讲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中,因为这篇文章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故事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表演课本剧,这样学生在表演课本剧的同时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呈现文章中的相关情节,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具备感染力,鼓励学生投入感情去阅读,这样才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在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的同时对人生有更为深刻的感悟。

三、强调边读边思考

我国自古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要求。小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很少自主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如此就会影响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发展。思考是学生分析文字语言、理解文本内容的主要途径,所以,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批注式阅读在新课改背景下备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而且,实现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中,还可以使学生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提升阅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在组织《军神》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导入课堂之后,可以联系文本内容,向学生提出阅读任务,借助任务驱动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如教师可以提出任务:文本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军神”,自读文本,分析“军神”是谁,作者为什么将他称作“军神”;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刻画“军神”的语句勾画下来,分析这些语句凸显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受到如此阅读任务的驱动,学生可以自主地走进文本中,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边分析文本,边思考文本内容,通过解决任务,整体认知文本,为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做好准备。再以《少年闰土》为例,这篇文章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进行了刻画,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对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边读文本边勾画描写闰土形象的语句,思考、分析作者笔下的闰土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刻画闰土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如此边读边思考,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认知文本内容,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为自主写作、提升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四、注重读写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阅读属于一项知识输入,而写作属于知识输出,学生阅读是为了积累更好的写作素材、提升综合素养,而写作是为了巩固、复习阅读到的优秀素材,从中学习更多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同时,在语文教材中每一个模块都是相连的,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中开展片段模仿教学,让学生通过作文小练习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需要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比如为学生推荐《汤姆叔叔的小屋》《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等优秀阅读素材。当学生在阅读结束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写读后感,以此来加深理解与记忆,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如在讲解《山雨》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自主阅读,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带领学生去阅读,当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仿写、续写,让学生总结、归纳《山雨》中关于风景的描写方法,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除此之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彩语句展开解读,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无形之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指导学生体验

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可以知道,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建构起新旧知识联系,实现对新知的扎实掌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切身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立足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知识的教学弊端,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要求,呼吁教师联系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借助活动为学生提供切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基于此,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文本场景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演绎不同的角色,从而切实地理解文字内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比如在组织《草船借箭》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握这篇文章的故事性,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先联系文本内容,分析故事是如何发生的、故事的发展过程是什么等,从而在互动交流中,从整体上建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接着,小组成员各自立足文本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在扮演角色之前,学生要继续合作,将课本内容改编为课本剧,保证所演绎的内容符合文本内容,且语言具有口语性和生活性。在学生做好角色扮演准备之后,笔者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生动地演绎故事。由此可以看出,扮演角色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一次次的交流过程中,建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尤其通过演绎不同的角色,体会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如此便于提升阅读效果。

六、鼓励学生自学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中针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因为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而参与阅读教学活动需要积累语言、锻炼能力,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阅读。而且,新课标中还提出了开放教学的要求,指导着一线教师打破课堂的限制,引导学生运用多样手段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丰富知识储备,潜移默化地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是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的。同时,开展课外活动是为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服务的。所以,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建构出高效课堂,教师还要将教学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比如在组织《草原》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围绕文本内容,为学生录制微课,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课后自行下载微课并观看,建构对文本内容的认知;接着,立足文本内容,向学生提出课前学习任务,如利用多种渠道搜集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借助背景内容建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外,可以让学生从网上搜集草原图片,感受草原特点。或者让学生自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的生字词,利用工具书扫清基础的阅读障碍。通过如此自学,学生可以做好课堂阅读准备,为建构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科学规划学生的阅读方案,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特征来推荐相关的阅读素材,让小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要应用多样方式驱动学生阅读,无形之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文本小学生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