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创新

2020-12-31 01:46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洞学区武君华赵玉萍
家长 2020年15期
关键词:寄宿制共育家校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洞学区 武君华 赵玉萍

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也比较落后,不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寄宿学校,部分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加之教师关注度不高,学生容易有各种心理问题。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主张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共同商讨育人计划。

一、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现状

(一)学校因素

学校与家庭为两个互不相同的机构,学校不能完全取代家长的教育工作,家长也不能完全取代学校的教育工作。现阶段,部分学校未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的宣传,使育人成为学校的主要责任。此外,农村寄宿制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教育功能,多数孩子缺乏家庭教育,容易出现各种极端心理,如自卑、恐惧等,缺乏安全感。在教育工作中,学校把握着主导权,家长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家校共育模式的开展。

(二)家长因素

多数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对家校共育工作不重视,虽然部分家长了解家校共育工作,但参与力度比较低,只有少数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参与,关注学生成长,其他家长流于形式,没有为家校共育献计献策,导致家校共育制度未完善,针对性不高。

此外,家长与教师沟通比较少,沟通内容也比较单一,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导致一些“问题孩子”的问题没有及时被发现,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责任,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导致家校共育工作难以开展。

(三)教师因素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不注重家长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受部分家长文化水平的影响,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障碍,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此外,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学生在校成绩差把责任推卸给教师,对教师有“报复”心理,不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此外,教师与家长沟通模式太单一,一般为电话交流,交流的内容也很单一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导致部分家长对教师的教育工作不理解。教师在向家长介绍家校共育工作时,不但不能获得家长支持,而且这些家长还会认为教师推卸责任,甚至“为难”教师,不利于开展家校共育工作。

二、“互联网+”背景下建立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对策

(一)学校要加强家校共育模式的宣传

互联网背景下,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模式的宣传。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方式宣传家校共育工作,使家长对这项工作有新的认识,能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目前来看,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主要障碍为家长的参与度不高,针对这种问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搭建公开的教育平台,要求每个家长关注学校教育平台,定期推送家校共育模式的相关文章。第二,学校要恢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地位,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引导家长参与相关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第三,定期开展家长会议,学校可利用教育平台,在线与家长连线,通过视频会议方式收集各个家长的意见,同时还要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管理,在平台上发布学生上课以及生活中的视频,也能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能够改善家长的管理方式。

(二)重视对家长家校共育能力的培养

多数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开展家校共育的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教师与家长的思想存在较大差异。

对此,要注重对家长家校共育能力的培养。首先根据家长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培训措施,主要包括家校共育基础知识、实践措施两个内容,结合培训内容,家长互相探讨现阶段培育学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根据家长的文化水平将家长分组,实施分层培训,一般情况下,将同个村或者有亲属关系的家长分为一组,将在校表现不良的学生家长分为一组,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家长分为一组,先让相同组的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也能极大程度上减轻教师负担。家长之间相互解决问题,再由教师对家长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集中处理问题。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育人理念,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还要保留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给家长讲述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进程,家长也能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此外,教师可组建微信群,要求每个学生家长进群,定期给学生家长发学生上课时的照片,提高家长的信任。同时还要总结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并邀请家长参与管理,采纳家长有利的建议。在家校共育制度制定方面,要组织家长参与,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完善相关制度。

三、结语

农村寄宿制学校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的教育功能,不利于家长参与学生管理。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家校共育能够提高家长对该工作的重视力度,使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与教师相互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

猜你喜欢
寄宿制共育家校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寄宿制小学推广花样跳绳的有效策略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