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沙中学 刘美丽
初中物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一个了解,为高中物理的教学打下基础,便于高中物理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备解决一些物理问题的能力。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其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而非学生。学生能够做到的仅仅是课上认真听讲,而对于知识的理解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灌输,还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在下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简单复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物理学习,而不是将物理学习当作一种负担。
教案是整节课教学内容的浓缩,精心准备课前教案,对于构建高效物理教学课堂具有重要意义。教案的准备要基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课堂练习题的难易程度也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能够有较好的理解。在做教案的过程中教师要标记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同时在重点难点部分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力图让全部同学都理解。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或者之前已经讲过的知识,可以一笔带过或者简单讲解回顾一下,不宜浪费太多时间。物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式,前后知识的联系一般也是基于公式。对于一些学生尚未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下进行讲解,推导公式等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或者在课堂的开始阶段讲解,不要在中间穿插,尽量让整节课由一个知识点贯穿,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这部分物理知识的理解,不会造成知识偏移。
在教学初中物理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伴随着许多实验,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光的反射”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实验来表明一下光的反射现象的存在。让学生拿出小镜子或者钢笔,塑料尺子,对准太阳光,让他们观察光的反射亮斑,证实光的反射。学生在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拿出一张纸,对准光线,看看现象如何。或者说让学生看看桌子为什么反射没有那么刺眼,从而引出“漫反射”概念,促进学生思考。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光的反射”中,从而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物理科学结果、公式的得出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支持。学生目前的学习理论看似简单,但都是经过先人大量的实验才验证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物理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即将物理实验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路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电路图绘制,也要懂得真实电路是如何连接的。串联是最简单的连接方式,学生可能很简单地就连接出来,但是混联在电路图中的表现和在实物连接中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在经过实际的操作后,比如电路的操作,学生会对于电路图的理解更加透彻,在他们眼中,电路图不再是一条条线,而是实际电路的投影。
1.寻找知识前概念重温。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对各种电学现象已具备一种原始的认知系统。教师需带领学生寻找解决新问题的已有知识,结合已有知识和实验现象深度挖掘实验课的理论,这是支撑实验情境创设的基础,同时也能发现原有认知结构的问题,避免学生机械地学习。
2.创设情境项目制驱动。努力创设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科学情景,才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验设计。用项目制学习来驱动学生持续性地探究学习。
实验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采用看、算、变、改、试的流程进行方案设计,并在实际操作中对实验方法进行深度思考,自然生成实验结论。
1.重走知识启发性思维。电学实验中,教师的关注点不能停留在进行按部就班的实验教学上,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重走知识形成过程关键的那几步,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这样才能让动手实验和理论分析充分结合。
2.设计操作新知识生成。电学实验设计灵活多变、易于发散,需要把握“安全、可行、精确、简便”这一原则。教师引导学生深究实验设计的思维流程,避免操作过程中思维混乱,这样才能辅助学生自主实验生成新知识。
3.归纳总结思辨力提高。电学知识是由实验总结而来,避免实验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死记硬背,需引导学生从隐性知识中获取显性知识,从“变化量”中找“不变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
学习物理,不应该局限在知识上,也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电路一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改装电流表或电压表。实际上欧姆表的形成基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学生只要知道什么与电流、电压有关,便能够很轻易地进行创新,如将电流表或电压表改装成油压表的方法。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然后再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热爱物理学习,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