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丘陵山地农机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20-12-31 10:07
山东农机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山地农艺

赵 青

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发展水平,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尤其是贫困山区。山区的贫困落后原因在于劳动生产力低下,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近年来,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山地农机研发、生产、推广的效益比较低,因而发展滞后的瓶颈一直未能突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山地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全国范围的农业现代化,也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决丘陵山地农机化问题,需要实现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丘陵山地的共同特点:一是地形复杂,地块或呈梯形或呈坡状;二是地块大小不一,农机的转弯半径不能太大;三是机耕道的覆盖率低;四是土质结构复杂多样。这就要求适合山地的农机必须是大功率、组装式、轻型化,便于运送到待耕地块。相对于平原使用的农机,山地农机要求科技含量更高,研发生产的成本也会更高。因此,强化山地农机的研发,仅靠经济、科技落后的山区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必须以国家的力量组织联合攻关。

一、强化适合山地的农机研发

在科研上,要把山地农机的研发作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财政在科研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实行科研项目招标,调动全国的科研资源联合攻关;在科研产品生产上选择有实力的企业生产,在产品形成市场前,国家要在资金、原材料、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适当的优惠;设立国家级农机研发成果奖,以调动科研人员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二、加快农机结构的优化配置

针对丘陵地区的地形地貌和研发难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开发出更多的适应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农业机械。农机科研机构和农机生产厂家要加强合作,更好地提高农机研发的创新能力。要扩大农机作业服务领域,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围绕发展蔬菜、瓜果、园艺、暖棚等竞争力较强的农艺产业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机生产是相辅相成并相互发生影响的。要通过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来更好地研发生产农机,因为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农机和农艺才能够更好地融合,农机和农艺的有效融合,必须立足强化山区特色农产品的机械化种植,实行规范化机械作业路线,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三、加强山区农机人才培养,培育支撑农机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发展山地农业机械化,关键就是要培养可以支撑山地农业机械化产业整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是制约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山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一是扶持相关院校与高校相关专业的发展,优化现有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为培养大量包括科研、制造、维修、推广培训、农机作业、农机具产业管理等适用型专业人才创造条件;二是完善校地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主管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校提供人才培养平台,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农业主管部门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可采取订单式培养人才方式,使人才培养更具目标性,人才更具适用性;三是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稳定现有人才队伍。

提升我国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计,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猜你喜欢
农机化山地农艺
山地草甸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创新思考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