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基础教育在新媒体协助下的发展趋势

2020-12-31 07:28张亚男张秀琦
求知导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媒体

张亚男 张秀琦

摘 要:“十三五”期间,“互联网+教育”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新媒体的协助下,基础教学越来越凸显出其优越性。基础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与传播路径有了较大转变。文章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讨论了新媒体在协助基础教育过程中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5-0005-02

一、新媒体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资源越来越全球化。从最开始的远程视频教学到现在各种教育平台的发展,学习者有了多种选择。近几年来,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讲授授课方式,到采用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化授课方式,基础教育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在这种大变化下,新媒体下的教育应运而生。

新媒体,是一种在全新的技术支撑下诞生并发展的媒体新形态。自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首次提出“新媒体”概念以来,新媒体经过不断更新与完善,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迅猛发展。

关于新媒体的定义,至今都没有具体定论,目前比较权威的主要有两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以上两个定义都反映出,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出现了两个最核心的改变:第一是传播媒介从传统媒介变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介,第二是传播者从权威的媒介组织变成了所有人。不过第二个特点在新媒体发展的早期并没有被关注到,直到自媒体遍地开花,普通个人成为传播者才引起广泛关注。

二、新媒体的特点

1.新媒体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特点

新媒体从全新的视角给人们带来了传播方式、观看媒介的改变。在新媒体下,人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实时、时时创作自己的“作品”,展现自己的“作品”,跨时间、跨地区观赏他人的“作品”,也可以在网络环境搜索、解读、分享相关“作品”,进而促进自己“产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2.新媒体具有存储性、共享化特点

新媒体基于互联网的发展,依托于服务器的辅助,信息化技术的加持,将丰富的信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呈现在大众面前,并存储下来,供新媒体使用者自己和他人搜索与查阅。传播范围都是以全球化为基准,跨时间、跨区域已经不再是不可解决的难题。

3.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娱乐性特点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媒介,因此也是虚拟的。海量信息充斥的新媒体平台,真假难辨,市场要求也不高。大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有限,更多信息是从娱乐的角度出发,新闻不再只局限于时政要闻,娱乐性新闻以更高的频率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且越来越受欢迎。流量、点击率、点赞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流通的“新标杆”,虚拟性、娱乐性充斥着网络环境。

4.新媒体具有跨时间、跨区域性特点

新媒体在流通上有很大的优势,时间、区域都不再是问题。在网络的支持下,大众通过新媒体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异于本土的文化,可以了解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文化。在新媒体强大的储存功能下,很多东西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被记录下来,可供大众随时随地地查阅与搜索。

三、新媒体与教育的结合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主要是以新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传播途径的改变,可扩大教育资源共享的范围,进而打破教育资源不均的弊端。新媒体下的教育軟件层出不穷,在线教育起初是以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为主,后来逐渐发展成紧跟教育需求的学习辅导软件。

甚至是一些娱乐软件的直播功能也成为在线教育的一种方式,新媒体在碎片化、互动性、娱乐性、个性化等特点下与教育融合,加工教育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跨区域、跨时间的学习与交流。

四、新媒体给基础教育带来的挑战

1.电子产品带来的冲击

在网络新媒体的潮流中,电子产品的普及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有学习上的便利,还有网络的诱惑以及电子屏幕给视力带来的损伤,这都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学习需要专注力与毅力,我们在关注新媒体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自制力与辨别能力不是很强,不仅需要良好的大环境,还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下高效学习。2020年春季,学校无法提供课堂学习,在坚持“停课不停学”的前提下,线上教学成为主流,没有了传统课堂的约束,线上教学的自由宽松、电子产品的诱惑都是学生在家开展线上学习面临的挑战。

由于视听文化具有直接性、快捷性和表面性等特点,因此,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会受到抑制、弱化的作用,导致人的思维趋向简单化和平面化。例如,论坛、贴吧给人们提供表达、交流的空间,而由于网络的实时性,人们可以随意、简单地表达。因此,我们说在以视频形式为主的新媒体文化中,由于对视觉的刺激,人们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于视觉, 缺乏思考, 长久下去,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平面化。

2.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接受知识,进而和自己认知里的知识融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渐成为考验教学能力的重点。同时,信息技术能力也不再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主修课,而是各个科目教师的必修课。课堂上的电子白板成为新型课堂的标配,在全国中小学铺设。

五、基础教育在新媒体上的发展思路

1.立足新课标,做好教学设计前景分析

新课标强调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将知识建构、技能开发与思维培养融合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网络课堂中去,进而进行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以及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做好教学设计前景分析,把信息技术的学习需求理念贯穿于教学中,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2.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课堂质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提高,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通过新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质量。特别是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新媒体辅助下的教育已经是传统教学与科学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最近, 兴起的短视频成为主流传播方式,短视频以制作成本低廉、方便灵活的特点受到大众追捧, 教师和学生通过短视频快速了解相关课程精华内容,完成相关任务,进而提高学生课堂质量。如果我们在新媒体支持下的教育还仅仅局限于观赏的程度, 就明显落后于时代了。因此, 新媒体下的基础教育应该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 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技能。

3.考虑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跳出传统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网络教学没有固定教室的约束和教师直面的管教,学生的自由度增加,这就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难题。因此活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是逐步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重点。现场教学模式多数是以“教”为主,当到了网络教学模式下,就应转变成“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多的应该是通过网络教学去理解学生的困惑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讲授教学法是大多数教师的主要授课模式,教师通过屏幕扩音器授课,学生观看屏幕,机械重复教师的授课内容,这是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与探索能力的教学要求的。

结语

新媒體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教育变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同时还要在新媒体的运营下,通过做好教学设计前景分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媒体协助下的基础教育,虽然改变的是教育模式,但传递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养的实质是不变的。教育是一种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传统而又充满创新的活动。充分的教学设计前景分析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只有做好前景分析,教育者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提高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赛楠,孙 强.浅析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科技风,2019(24).

[2]林建伟.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6(8):164-165.

[3]魏丽鹤.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6(27):24.

[4]王冰灿.略论网络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和文学的互动与渗透[J]. 声屏世界,2019(11):66-67.

[5]吉学武.试析媒体文化环境下的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J].中国报业,2011(18):60-61.

[6]陈永光.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与设计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辽宁省高校创客教育环境构建问题研究(L19BGL014)”;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产学合作的创客与STEAM教育师资培训”(201902172008);渤海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专业认证的师范生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BDJG-18-YB-C-18)。

作者简介:张亚男,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张秀琦,副教授,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教育资源与环境。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新媒体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