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心,救其失

2021-01-01 07:09南梅
考试周刊 2021年90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中小学生

摘 要: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将有益于学生终身成长。但从现阶段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学生存在的习惯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培养中小学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生;有效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一、 引言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不同,人与人之间也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另外,学生作为具有主动生命形式的人,与无生命的物体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主动性使得学生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以良好的品质引导自己成长,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未完成性”的特征,因此学生具有丰富的潜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学生这样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更好发展,进而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二、 抓住课堂主阵地,重视校园文化氛围营造

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抓住课堂教育这一主要阵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创新课程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引导,并且通过适当的监督与指导,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

同时,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当在校园和班级内营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长期影响中不断地改正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校园文化氛围创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展览,举办书法比赛,开展学习方法讨论会等,这些方式都能够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构建班级文化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课程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氛围影响下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课程教学中的相关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良好习惯,伴我成长”这一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哪些行为算是有效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怎样才能培养这些有效学习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为学生总结一些行为守则,让学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遵守,借助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有效学习习惯。

三、 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生在长期被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通过个别指导来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不同知识经验基础,结合不同学生的生长环境,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找准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在引导学生养成有效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先进的典型榜样,并且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选择榜样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评优活动,在评优活动中产生榜样,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模仿不断地养成有效学习习惯。

在强化榜样引导作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日常教育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自身也应当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自己的有效学习习惯来影响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批改学生作业过程中规范书写,在课堂板书的过程中也规范书写,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学习的,自己经常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学习,自己是如何保持自律的等,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不断强化自己的榜样作用,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借助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接受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地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更好地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不仅如此,在树立榜样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紧扣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引导学生养成有效学习习惯的榜样,号召学生向这些教材中的榜样人物学习,这样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有效学习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的过程中,课文中提到“我”小时候,上课总迟到,为了激励自己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情感,然后联系鲁迅先生的生平,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刻苦求学的精神品质,同时,号召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来激励自己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家校共育,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家庭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与交流找出学生在家庭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利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同时在与学生家庭沟通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积极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让家長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教育,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进行家校联动,共同推进学生有效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在发挥家校共育功能,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合力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向学生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请学生家长在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首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中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成有效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还应当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向家长传递正确教育方法,使家长能够使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应当避免玩手机打扰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下,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对家长来说,要运用有效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设身处地地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阶段。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规律上具有顺序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和心理条件不同,会使得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千差万别。因此,在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从实际出发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应当以身作则,注重潜移默化,通过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五、 改善教育方法,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中小学阶段中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习惯,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育与培养的方法,只有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才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与引导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在引导学生养成有效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方法和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特点调整教育方法,在改善教育方法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培养。这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传统观念,并且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根据教育的需要灵活地运用现代技术。

就课堂教学而言,作为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主要阵地,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预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程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扫清知识障碍,提高学习效果。从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角度出发,教师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能够使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在长期的教育引导中养成有效学习习惯。

具体来说,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知识和教学重点内容,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首先,利用微课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内容。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前自主预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增加自己学习的独立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和及时复习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适当的课堂教学制度来约束学生,使学生在适当约束下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进行高效的学习活动,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才能够逐步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当优化课程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课程评价,帮助学生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从有效学习习惯养成出发,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个阶段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估,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养成有效学习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与成长,这样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六、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缺失有效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够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教师在引导学生养成有效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结合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的策略,并且在长期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通过长期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养成有效学习习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健.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J].新教育时代,2016(5):150-152.

[2]陈伟丽.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问题小议[J].科教导刊,2013(4):28-29.

[3]陈彦龙.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之我见[J].文学教育,2019(7):150.

[4]张慧.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培养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30.

作者簡介:南梅,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英才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中小学生
自在活动 乐在分享
优化幼儿午睡管理的实践研究
阅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生卫生习惯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