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儿学习管理,培养幼儿自律意识

2021-01-01 23:25陈艳艳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游戏活动幼小衔接

【摘要】小学是幼儿即将进入的第二个社会团体。为了让幼儿早日适应小学生活,教师要鼓励幼儿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对时间的管理,做事不拖拉,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其倾听水平,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关键词】幼小衔接;游戏活动;学习管理;规则意识

作者简介:陈艳艳(1981.05-),女,江苏省启东市北新幼儿园,幼儿园二级教师。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团体,小学就是孩子即将进入的第二个社会团体。在幼儿园,孩子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中积累生活经验,尝试科学探索,提高认知。而小学以学习为主,和幼儿园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它有不同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要求,让许多刚入小学的孩子极不适应。孩子入学后经常产生厌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指的是幼儿园孩子调整自身生活形态以顺应即将进入的新环境的过程。教师若在幼儿园即将进入小学的时间段加强幼小衔接教育,能让更多的孩子早日适应小学环境,开心快乐地开启新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需要“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指向有助于达成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与小学教育内容的衔接”。幼儿园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是自控能力有待提高。小学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规则感的建立,教师要重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加强对他们的纪律约束,培养他们自律的习惯,使他们保持课堂注意力,尽早为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创设教育活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使幼儿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加强幼儿注意力的培养,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小学是以学习为主的,需要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幼儿园虽然也有集体活动,但是是以游戏形式开展的,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品质的培养。小学集体活动时间更长,要求更高,并且开始系统地学習文化知识,需要孩子增强注意力,提高专注度。所以,在幼儿园,教师有必要加强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大班幼儿有意注意开始发展,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比如在“图形二次分类”中,教师设计“图形王国”,让孩子们根据图形标记乘坐公交车去游览,或者根据形状标记、颜色标记对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教师要鼓励幼儿多角度地进行图形分类,孩子们在情景式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了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欲望,注意力时间延长,保证了学习质量。课堂时间充足的话,教师可以模拟乘坐公交车的场景,设置几个公交站点。幼儿记住图形标记后,成功坐上公交车,每到一个站点就可以参与一项活动,比如第一个站点是画画区,第二个是互动区等。将图形标记和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设置有效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开展有效提问,让部分注意力易分散的幼儿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比如在“看图编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重点、难点部分,让幼儿思考什么时候用“一共”,什么时候用“还剩”。比如,笔者在课上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算式卡片,并拿出一个盒子和几块糖果,提问:“盒子里有什么?有多少呢?”然后拿出2块糖果放进盒子:“那么现在一共是几块呢?”又拿出一块藏在身后:“现在还剩多少块糖果呢?答对的小朋友有奖励哦。”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一个个争着喊出答案。通过提问,培养了幼儿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在发展幼儿思维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说出心中所想,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加强师幼互动,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幼儿开展互动,形成亲切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疑问能大胆举手,有心里话愿意跟教师说。有时候教师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语就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愿意听教师讲课,愿意跟随教师的指引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对于胆小的幼儿,教师要鼓励其举手,当其答对时,给予奖励,增强其自信心;对于不善言辞的幼儿,教师要给幼儿组织语言的时间,让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幼儿个体间有差异,每个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权利。

比如澈澈性格内向,能力发展稍显不足,他在课堂上时常想参与回答问题,又犹豫许久。笔者注意到这个现象,就会笑着用眼神鼓励他,如果他没能回答出,就继续引导,给他思考的时间。澈澈在自已的回答得到肯定后,会很开心地笑出来,也会努力跟上教学节奏,思考新的问题。教师要多给能力弱的幼儿成长的时间与空间,耐心辅导,细心指导,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积极开动脑筋,获得成长机会,使他们进入小学以后也能积极思考,敢于提问。

(四)树立学习典型,努力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对于班级中学习好、能力强的同伴总会投以更多关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班级树立学习好榜样,利用典型形象,促进班级幼儿向正能量靠拢,积极学习,努力进取。比如琪琪小朋友语言发展得很好,每次语言活动,总是积极回答问题,获得了“答题小能手”称号。教师鼓励琪琪向大家传授学习经验。琪琪说:“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于是,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周围的孩子们会观察琪琪是怎么做的,从而模仿寻找答案。在琪琪的带动下,其他幼儿也逐渐养成了安静倾听、仔细观察、积极探索等好习惯。榜样就在身边,孩子们可以在身边找到学习的榜样,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

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幼儿自我管理水平

幼儿园的作息与小学的作息有所不同,幼兒园是弹性作息,根据幼儿的需要合理安排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与学习活动;小学是硬性作息,什么时间上什么课程,什么时候休息都是事先规定好的,不允许出现差错。在幼儿园,学具都是教师准备的;到了小学,学具都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在幼儿园,集体活动时间一天只有一节课,其他都是游戏和生活活动;而在小学,集体活动时间远远多于幼儿园,游戏时间几乎没有。要做好幼小衔接,幼儿教师在大班最后阶段要合理安排幼儿的作息,有意识地减少游戏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时间意识、规则意识,努力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水平,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一)增强时间意识,知道什么时间应做什么事情

《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培养自觉的纪律性,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增强幼儿的自觉性,就必须加强幼儿对自我时间的管理。在大班下学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让幼儿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比如听到晨间音乐响起就去户外进行户外锻炼,早操音乐响起就参与早操锻炼。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要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包括准时入园,课间记得上厕所,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小任务,在规定时间里吃完午餐、午点,及时午睡,按时起床,不做拖拉的人,不影响接下来的各项活动。培养幼儿的时间意识,就增强了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

(二)加强自我约束,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小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幼儿园不一样,因此从细节处改变幼儿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幼儿园,教师会时刻提醒幼儿上厕所;而在小学,上厕所是自理,没有人提醒。在大班下学期,教师可以减少提醒次数,让幼儿尝试管理自己的大小便次数,以适应未来的学校生活。又如吃饭问题,幼儿园有教师、保育员专门负责孩子吃饭,时刻提醒幼儿要吃饱吃好;小学没有保育员,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孩子自己解决,比如吃多少,有没有吃饱,吃完后的饭碗放在哪里等。教师要尝试告知幼儿学习方面的问题,包括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自我检查作业,保持字迹工整等。教师要开始严格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有意识地减少玩耍时间,让幼儿逐渐自己掌握自己的时间和活动。总的来说,幼儿的自我约束是方方面面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加强自我约束,让幼儿从他律逐渐向自律转变。

三、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就是纪律性强,要求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上课、行走、坐姿、站姿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小学还有值日任务,每个人都必须参与,使学生不仅能学会基本的劳动和清洁,而且能在值日劳动中体现出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小学还有各种各样的常规评比、流动红旗评比、纪律评比、黑板报评比及手抄报评比等等,都需要学生努力争取,为班级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增强任务意识,积极为班级多做事情

在大班时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幼儿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给自然角的花花草草浇水,帮助教师排列好水杯、手绢,在一段时间内整理好柜子里的图书,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衣服等等。这些小任务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任务意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劳动中懂得了为集体争荣誉,增强了班级荣誉感。在游戏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设各个游戏区的管理员,负责各区域的游戏管理,比如科学区各种材料器具的整理、记录册的记录等,表演区域可以邀请“总经理”负责好演员的演出、道具的保管等。幼儿从一开始的“事不关己”地等待教师整理变成了能够主动去沟通,去做事。小小的任务锻炼了幼儿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到了小学,学生就能适应紧张的小学生活,面对各种评比做到不慌张、不胆怯,还能积极参与,主动担当起责任,即使没有担任班级职务,也能做到规范自身,不给班级添麻烦。

(二)参与班级活动,积极提高合作水平

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教师在幼儿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以活动促进幼儿发展,使幼儿融入集体生活。比如开展足球比赛,让幼儿自由选择队伍参赛,决定怎么站位、怎么进行,组织跳绳比赛、拔河比赛、长跑接力赛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尝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大班幼儿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慢慢成长起来,他们喜欢自己安排游戏内容,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协调。在协调的过程中,幼儿会懂得合作和竞争,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班上的孩子喜欢玩障碍赛跑,笔者就将设置障碍的任务交给了他们。最初有好胜的小朋友想要给对方队伍设置很难的障碍物。在教师指导干涉之前,对方队伍的小朋友就指出:“不可以这么做,要公平竞争。”通过亲身参与准备过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

(三)培养竞争意识,提升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与技能的提高,大班孩子逐渐产生竞争意识。比如做数学作业,要比赛谁先得五角星,谁做得又快又好;比如玩游戏跳绳的时候,会一起数数跳了多少个,比一比谁跳得多;比如故事表演的时候,他们暗地里也会竞争,谁的故事讲得好,被老师表扬了。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成功的渴望,渴望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被同伴和教师肯定,渴望自己的表现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赞扬。教师要利用幼儿的竞争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竞争意识的增强使得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增强,对于校园组织的运动会、故事比赛等,他们会积极报名,踊跃参赛,一方面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感。因此,为了获得荣誉,幼儿会克服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努力战胜困难。比如在一次拍球比赛中,班上的云云小朋友为了赢得胜利,平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练习,在正式比赛时,他克服了紧张心理,发挥出超常水平,为班级争得了一枚奖牌。在其他幼儿的掌声中,云云就像得胜的将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荣誉对幼儿的成长起促进作用。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幼儿上小学打好基础

由于个体之间具有差异,幼儿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各有不同,因此教师还要促进幼儿倾听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幼儿上课时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活跃,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针对不同问题的幼儿,要采取“哪里短补哪里”的方式,因材施教。比如,对于懒散的幼儿,教师要丰富教学,激发幼儿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对于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大胆说,勇敢表达,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对于粗心大意的幼儿,提醒他们倾听教师的答题要求后再动笔,完成作业后做好自我检查,养成作业细心的好习惯;对于太跳脱没有规则观念的幼儿,要循循善诱,引导他关注规则,遵守规则。这样就能为其之后的小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做到提醒幼儿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加强幼儿对自己时间的管理,提高幼儿的自理水平。同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训练幼儿增强注意力,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促进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以应对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为充实的小学生活做好一切准备。

【参考文献】

[1]郭阳芳.浅谈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56-57.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游戏活动幼小衔接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