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2021-01-02 12:11蔡春雷
课外语文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典籍陶渊明汉字

蔡春雷

(黑龙江省鸡西市农垦高中学校,黑龙江 鸡西 158308)

在现代社会,世界各国的文化呈现出多元交融的态势。学生由于知识素养的不足和文化修养的欠缺,容易在多元文化的接触中产生迷茫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从传统出发,向经典致敬,全面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继承优秀的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培养深度的文化认同感,以此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下面,笔者主要从古代文字、传统典籍、传统思想和传统建筑等方面谈一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一、解读传统文字,感受文化魅力

汉字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具有深度文化内涵的文字。汉字的构型和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探索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历程。而在现代社会,由于手机和电脑的大量使用,汉字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汉字文化入手,引导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深入的解读,让学生体会汉字中蕴含的丰富智慧,激发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掌握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

例如,在学习《咬文嚼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汉字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比如,在体会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的区别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其他的语言现象进行认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下面我来宣布一个消息’中‘布’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文解字》,了解到“布”的本义是布匹的意思。而布匹能够摊开,让人看到包裹的东西,之后就引申为散布消息、宣告消息的意思。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回忆过去的事是‘追溯’往事呢?”学生查阅《说文解字》能够了解到溯源本是逆流而上的意思,将过去的事件看作流过的河流,就可以说是追溯了。学生由此能够体会到汉字内涵的趣味性。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汉字的文化还有哪些方面?如何全面学习汉字文化?”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对汉字造字法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和《说文解字》《尔雅》《释名》等古代语言学典籍进行介绍,为学生指导汉字文化学习的途径,从而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汉字学习。

二、阅读传统典籍,丰富知识积累

传统典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传统典籍阅读,才能够形成开阔的认知视野,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传统典籍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持续性的阅读;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多方面的典籍进行阅读,不断丰富知识积累。

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传统典籍进行广泛阅读。首先,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林冲为什么会被流放到草料场呢?林冲离开草料场之后怎么样了呢?”学生由此能够产生阅读经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作者、成书年代、写作风格和历史影响进行全面的了解。学生能够了解到《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白话文小说等知识,从而对作品产生具体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优秀的传统典籍呢?大家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方向?”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到我国的传统典籍主要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我国的古典小说除了《水浒传》还有哪些呢?”对此,教师可以对《三国演义》《红楼梦》《隋唐演义》等传统小说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对传统典籍充满阅读的兴趣,在广泛的阅读中有效丰富知识素养。

三、诵读经典文本,体会传统气息

古代文学作品在写作上普遍讲究声韵与格律,具有高度的音乐美。同时古代作品文字典雅,具有高度的意境美。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文本特色的赏析普遍只是通过对教师总结的标准答案进行背诵来完成,而缺乏深度体会作品艺术魅力的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诵读的方式进行有感情的阅读,对作品的画面感进行生动的想象,从而体会作品情感的充沛和意境的优美,陶冶学生的精神。

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对作品的魅力进行生动体会。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从句式和字数上进行观察,学生能够发现作品具有对仗工整、合辙押韵的特点,体会作品的形式之美。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有感情的诵读。比如,对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学生可以用悠然的语气诵读出句中江面开阔宁静的景象,同时可以对渔歌悠然吟唱、大雁在飞舞中哀鸣的景象进行生动想象,体会作品优美的画面感。又比如,对于“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一句,学生可以用悲愤激昂的语气诵读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还可以在脑海中想象终军和宗悫两位英雄人物奋勇拼搏的形象,激发自身的奋斗热情。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经典作品的诵读深度体会传统作品中的音韵美和画面美以及情感美,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四、评析传统思想,提升思想道德

优秀传统思想是在古人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美好的人生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思想进行深入学习与评析,促进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学习与评析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进行一定的文化拓展,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思想形成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传统思想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思想对现代生活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并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思想进行学习与评析。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序文中的“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一段,让学生思考:“本句体现出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思想和陶渊明的优秀品质?”学生能够了解到陶渊明为了及时吊唁妹妹而辞官还乡,体现出传统孝道文化和陶渊明对兄妹情感的重视,从而培养自身孝亲敬长的优秀品质。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大家还知道陶渊明辞官的其他原因吗?”学生能够联想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体会到陶渊明不畏权贵、高尚不屈的精神。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能够树立不计私利,坚守原则,为社会无私奉献的意识。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段落进行阅读,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能够写出这样优美的句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能够体会到陶渊明有着热爱自然的品格,从而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对优秀传统思想进行深入的认识,不断提升思想道德。

五、探究传统事物,感受深邃智慧

中华民族有着卓越的创造力。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很多的独特工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工艺制作进行深入的感受,体会古人深邃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等方式进行多样感受,加深学生对传统事物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 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传统建筑进行深入感受。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传统建筑物,带领学生一同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故宫进行探究。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 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余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让学生体会故宫的悠久文化。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故宫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太和殿、保和殿等建筑进行具体的观赏,体会故宫建筑的宏伟与精致。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对传统建筑进行探究。学生可以对周边的古塔、凉亭的建造历史、建造材料和建造原理进行了解,体会传统建筑的独特工艺。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古人的伟大智慧,从传统建筑的探究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形成深度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古代文字、传统典籍、传统思想和传统建筑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优秀传统文化讲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语文教学的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典籍陶渊明汉字
你好,陶渊明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