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高文言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2021-01-02 12:11
课外语文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文言文情感教学

张 莹

(沧州市第一职业中学,河北 沧州 061000)

文言文教学,是职高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提起文言文,学生总是眉头紧蹙,牢骚满腹,不情不愿。很多职业高中的文言文教学陷入了一种尴尬局面:学生没兴趣学,老师没兴趣教,课堂气氛沉闷。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从“情感体验,激发兴趣”入手,让学生用嘴说,用手写,用心品,用情演,亲身体验,可以很好地解决文言文教学这一棘手问题。

一、文言文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文言文是古人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也就是说,作者因感情怒放而文思泉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读者通过阅读文辞,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在碰撞中产生情感共鸣,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度体验。

可见,每一篇文言文的学习,都必须通过“披文入情”这个环节,这样才能了解作者的情感,深入理解作品。

新时期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我们既培养学生的疏通和理解文本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品质。心理学家提出了“情感智力说”,认为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学生要充分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也要学会感知他人的情感。学习时,师生共同投入真实的情感,一起领略文艺作品的魅力。争取做到“缘情而悟文”,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体验式学习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采用的方法是传授法、串讲法和翻译法,使得古文的完整内容被弄得支离破碎,传统文化的魅力荡然无存。新课程主张“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显然,情感体验式教学可以唤醒学生内心的认知,实现自主学习。

(一)阅读是基础,初步体验,融情于读

任何一篇文言文,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诵读对于文言文教学至关重要。

1.有效的诵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包括正确的读音,尤其一些多音字、古今异义字都要弄准确,还有停顿、节奏、轻重音等。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不奢求学生在熟读文章之后大彻大悟,但是却可以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诵读中体味辞藻美,得到熏陶感染。在朗读的体验中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感知文本内容。

2.组织活动,读准文本,读出意境

如在教学《兰亭集序》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这样读课文:(1)听配乐朗读两遍,在课本上给生字注音。扫清读音上的障碍后跟读。(2)再读课文,并找同学朗读,要求读错或者重复就停止,其他同学接着读。这种类似主持人的要求看起来有些苛刻,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挑战心理,结果是错音越来越少,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体验式阅读的基础和前提。(3)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读出感情。《兰亭集序》中情感脉络非常清晰,即“乐——痛——悲”,诵读时注意体会文章每段的语气和感情,揣摩其变化,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

3.角色体验,读懂文本,读出个性

分角色朗读历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是最奏效的朗读方法。学习《子路、曾希、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分角色读了两遍,第一遍让学生对号入座,搞明白哪个人说了什么话,第二遍才可以流畅地读出来,才体会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 在元曲《窦娥冤》的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朗读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起一个组名,并让每组自己选择安排角色,然后以比赛的形式完成分角色朗读,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再创造力,再现了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学习文言文,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道坎。

4.配乐朗读,升华体验,悟情悟感

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可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心理学家认为,音乐能够调动人的联想和想象。语文课堂上的音乐是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配乐朗读可以给学生一个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促进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碰撞,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并挖掘文本内涵。讲《孔雀东南飞》一课,可以配上舒缓深情甚至有些伤感的古筝、古琴音乐,引领学生进入诗文中缠绵多情而又有些许悲苦无奈的境地。教学《琵琶行》一文,可以播放琵琶名曲,比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十面埋伏》等都是学生喜欢的。配着音乐诵读,学生很容易就沉浸在课文的感伤之情中,理解了作者和琵琶女共同的命运和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素不相识又萍水相逢的二人共同演绎了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二)进行表演与写作,活学活用,趣味横生

1.通过课本剧表演,真实体验人物性格和情感

课本剧表演,相信这是学生最喜爱的上课方式,对于职高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特别愿意出现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另一面。当然表演前老师的指导至关重要,每个小组改写的剧本都仔细过目。比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我布置了“战国历史故事”的表演活动,学生自主分成几个小组,写出剧本,提前排演,课堂上的他们俨然都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廉颇、蔺相如、赵惠文王、秦昭王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课本剧是用现代人的意念去演绎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人物。比如在讲授《鸿门宴》这篇课文时,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布置一个“鸿门宴”的教学情境,并制作些兵器的道具,以选拔的方式找六位同学分别扮演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几个角色,另安排几个群众演员。他们演出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到处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氛,文言文的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再现了充满着时代色彩的历史精彩画面。课本剧表演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激发了他们自主地去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甚至语法知识也都无师自通了。

2.进行文言文小短文写作练习

蒲松龄的《促织》,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生动,想象力丰富。因为是清代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学起来不费力气。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小作文,主题是“童年趣事”,要求使用文言文书写,100 字以上。同学们写的长短不齐,但是都趣味横生,不经意间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些晦涩的古文语法竟然也被运用自如。再比如学习《子路、曾希、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而且性格鲜明生动。我布置了描写人物的小作文,要求:用文言文写班上某一同学,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但不能出现人物名字,如果大家猜出来是谁,证明写作是合格的。一向惧怕作文的他们竟然出乎意料地完成得又快又好,还自发地选出了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大声朗读,大家争先恐后地猜着是谁,精彩有趣的篇章大家鼓掌激励,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很多同学从此爱上了古文,爱上了写作。

三、多补充相关历史知识,拓展思路,加速情感体验

文言文里的人和事都比较久远,有陌生感,这也是学生不太喜欢的原因,如果多补充些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就会对作者有详细的了解,也更可能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还可以联系一些热播历史剧加以评价解说,比如《三国演义》《芈月传》《大秦帝国》等,会加速学生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融入情感的个人体验则是激发兴趣的润滑剂、催化剂。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多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角,在亲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深入探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情感体验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把握文意,领悟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效益得到了升华。

猜你喜欢
文言文情感教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