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中高年级学习语文阅读理解的兴趣

2021-01-02 12:11朱丽琴
课外语文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文字课文文本

朱丽琴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达善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一、启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形式对于阅读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否从阅读当中产生了解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到文本当中的角色,并且了解文本中所带有的深层含义。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并没有重视起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只是针对教学参考资料进行重点划分,让学生灌输式地体验到有关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针对文章进行加密的分段分层讲解,让学生来概括大意和主题思想,然后再针对作品的写作特色进行总结,学生在接收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思路把握并没有得到充分清晰的打开。

要打破灌输式学习的僵局,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习方法上的内容,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最为准确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文本内容的心头喜好,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优美的词句分享,以及自己对于句子内容的理解,在听到别出心裁的言论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赞扬,让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四季之美》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重点突出作者在文章中对四季的景象进行分别不同的描绘,这里是描绘春天的,作者说春天的黎明是“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又说秋天的时候黄昏最美,“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这里的一字一句拼凑在一起,令人浮想联翩。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运用生动的感情来帮助学生对课本内容实现理解,有能力的话,甚至可以通过制作层叠递进的多媒体课件的手段仿照课本当中所描绘景色的顺序,一点一点地将文章中的内容还原呈现出来。实际上文学、音乐以及绘画是有着一些共同之处的,一味地单调朗读,显然已经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与文本描述内容相契合的音乐,来让学生在优美的伴奏当中朗诵,自然而然对于四季的溢美之情也就被带了出来。总之,启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手段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做好结合选择,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让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思考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小学阶段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来帮助学生通过日常的阅读训练达到相对应的要求。课程标准当中指出,首先,最基础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普通话来对课文进行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的阅读,在默读的过程中每分钟的速度不少于300 字,同时也能够要懂得自主收集信息和广泛浏览,进一步地扩大知识面。

其次,在于学生能够应用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联系上下文和日常积累,针对课文当中相关词句的意思进行揣摩和辨别。更是要能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所认知,可以透过文本认识到作者的内心与思想感情,并且勇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小学阶段需要阅读大量的叙事性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概括,训练自身的总结归纳能力,并且能够深入到文本当中去体会其中的细节,在每一次有效阅读过后,都能够描述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任务以及细节,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尤其是针对诗歌这种文体,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意,融入到诗歌情境当中,对诗人的情感有深入的体会。

最后,阅读过程中,必须针对课文当中出现的标点符号做到准确应用。在朗诵优秀诗文的过程中,也要能够通过文章的内容来改换节奏与声调,进一步地体会作品的情感。对于60 篇的诗文选段要做到熟读背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来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在课堂上要充分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文章进行阅读思考。

例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在上面这段文字当中,用文字的表述来描绘音乐,将皮鞋匠和盲姑娘的感情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而这十足的画面感又如同美妙的画卷,在高低起伏的朗诵过程中,伴着《月光曲》的高潮与间奏出现,对学生来说又会是一种难以忘怀的感受。正如同皮鞋匠对于贝多芬的热爱与崇敬一般,我们都会一同跟随着音乐和文字的脚步去注视着当时的美好。也能够由此来启发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去体会文字与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有目的地阅读

对于人来说,积累知识必然经过一个阅读的路径,在重要的文章和书籍当中能够吸收到的思想内容是非常多的,但是如果要想使其吸纳成为自己的东西,还是需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需要精读文章所带给人的意义,而有的东西,是只需要阅读就可以掌握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去分辨哪些是需要精读的内容,哪些是只需要略读的东西,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辨别能力,懂得有目的地来进行阅读。

教材当中的课文都是经过教研组精心挑选的,在精读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意义,而教师也要带领学生针对阅读的内容展开综合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明白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以及其他需要进行掌握的部分。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苦于没有素材,对于写作总是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针对好词好句和其中所透露出来的哲理进行分析,让学生积累到素材,在文字积累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美感与风采。透过文字的积累,都可以使人更富有礼节,讲出来的话也能具备逻辑和力量,学生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而教师只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摆正自我前进的方向。

例如,在阅读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的过程中,从“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这句话当中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作者家的环境洁净清幽,长长的茅草屋檐打扫得没有一丝青苔的痕迹,而每一束花草都规整地受到了自己的精心照料。这里是院内的情景,到了院外,“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样富有生命力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田园山水风土人情的喜爱之情,透过对古诗一字一句的精读,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到古诗内所抒发的感情。

由于古代纸墨较贵,所以在诗作写作上都尽可能地采取精练的写法,所以透过对于古诗的精读,我们也能够对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整个现代文化当中很难有当时的情操,所以在精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地提升文学素养,有目的地收集和阅读相关的阅读材料,就如同这诗中所描绘的片刻景象一般,短短数字,就能够体会到作者那细到毫厘的心思。文字的指向性需要通过读者的精心体会才能够得到体现,只有学生始终坚持有目的地阅读,才不会使得自己的文字总是落于俗套,而是能够出其不意地融合自己所吸收的阅读基础,并通过写作的方式将文采散发出来,学以致用,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所希望能够拥有的能力。

四、结束语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阅读行为来说是最不可取的。每一天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针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地思考教学手段应用时所有的细节要点,而学生将来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阅读试题,适当的阅读训练和答题技巧的掌握,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题目。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思路,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质量上实现综合提升,以及使得学生在素质方面也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文字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