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扶志扶智”的皖北农村文化扶贫路径探索*

2021-01-02 20:49安徽财经大学周梦蝶张雯婷左婉婷
区域治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皖北贫困地区贫困户

安徽财经大学 周梦蝶,张雯婷,左婉婷

一、引言

当前,“扶志扶智”被视为新时代文化精准扶贫的一种重要内生发展动力,它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文化扶贫可以使每个贫困对象树立思想脱贫攻坚自信,积极主动脱贫,追求健康发展,并且可以有效培养每个贫困人员的政治思想文化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皖北地区共有10个国家级以上重点贫困县,脱贫攻坚形势相对严峻,贫困人口基数相对较大。但该地区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地区。在“造血式扶贫”的过程中,通过培养艺术人才、创作艺术精品、打造艺术文化产业、谋求丰富载体形式等实现“扶志扶智”,激发扶贫对象主动脱贫的内在驱动力,为物质脱贫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以内生文化带动外部经济发展,达到扶贫的目的。

二、皖北农村文化扶贫现状分析

(一)皖北农村背景

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的安徽省,有着农业强省之称,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树一帜,拥有“粮仓”之美名。皖北地区由于其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是安徽省集中精准脱贫攻坚的一个重点地区,解决皖北地区的贫困问题对安徽省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有重大的意义。

H市以来以富产煤炭闻名全国,但近几年政府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多次提倡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清洁、便捷的低碳能源代替高碳能源。此类政策的出台,对该市经济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能源销量锐减。同时,长期开采地下煤矿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使生态环境愈发恶劣,地下煤矿被挖空导致多处村庄和农田坍塌、下陷,形成采煤沉陷区。这让原有的耕地、水系和村庄被破坏,农户的辛苦成果付之一炬,农业生产遭受打击。煤矿扬起的烟尘大大降低了空气质量,严重地区粉尘聚集成“雾”,呼吸有异物感,使矿区附近生活的居民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出现问题。针对此类情况,政府进行干预,众多小型煤矿关停,大批煤矿工人因此下岗,生活失去经济来源。采用“扶志扶智”相结合策略,积极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问题,帮助贫困户树立自立、自强精神。物质的匮乏可以暂时得到缓解,但是精神上的匮乏不是一时能解决的。

(二)皖北农村扶贫工作中的问题

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受访者对于“您在脱贫过程中可以做什么工作”这个问题,回答的都是听从安排,很少有人提出一些建设和脱贫方式,这也反映出贫困户认为脱贫仍然是依靠政府,希望政府为自己提供帮助。而政府进行的扶贫工作,为各贫困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其目的是为群众提供便利支持,以便形成一个“造血”,但民众仍缺乏自主脱贫的意识和能力。

(三)皖北农村扶贫工作概述

2015年,阜阳市全市脱贫18.5万人,脱贫攻坚工作获得显著成效。位于安徽省阜阳市辖区的Y村,积极响应精准扶贫,该村通过招商引资的农村花卉苗木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规划化经营方式,联合村内百余户贫困户共同投资入股,给百余户贫困户带来三重收益,使得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对的提升。近年来,皖北各市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大了对教育、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让城乡群众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困难的问题,2013年,阜阳市政府出台了《阜阳市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把全市26个重点项目纳入计划。在皖北地区的H市,为中小学拨付教育资金上亿元,建设完善的学校教育基础设施,配备教学资源设备、师资。总体来说,皖北地区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基于“扶志扶智”的皖北农村文化扶贫路径探索

(一)脱贫难点成因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中,“扶志扶智”成为脱贫工作的一大有生力量。“扶志扶智”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贫困户处于长期贫困状态,其无力摆脱自身窘境,一方面是心理因素,一部分贫困农由于固有思想的限制,大多数抱有“依赖”和“拖延”的心态,存在“得过且过”“不怕穷”“反正大家都一样”“凑合”,这一类群众害怕改变现有的生活,性格保守、守旧。

一方面是现实因素。群众自主脱贫意识不强,甚至以病装穷、拖拉不签字索要资金、索要低保以及要挟帮扶干部等。单靠物质上和被动资源的支持,往往收效甚微。这时候“扶志”就成为必须,经济建设是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贫困地区多数地处偏远地区,缺乏资金和基础设施,导致有脱贫热情动力的贫困户专业理论技术,贫困户缺乏的不是实践精神,而是提供实践的理论知识、多样化的实践途径和技术培养。结合贫困地区实际,自主脱贫的需求与现实条件的不足之间的矛盾凸显,急需要被解决。

(二)高职院校帮助脱贫

“扶志”与“扶智”相辅相成,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扶贫策略,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高校职校拥有贫困地区迫切需要的教育和专业技术优势,高校职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帮扶有需求的贫困地区,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和自主脱贫中的问题,为他们自主创业和脱贫提供内在驱动力和技术资本。

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战中遇到的难点就是要加强脱贫意识,转变传统的“等、靠、要”思想,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建立“我能,我行”的脱贫攻坚自信心,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革命性转变。基于“扶志扶智”,高职专科院校需要以自身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帮助更多的贫困户科学地脱贫,创造条件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让其能够学有所用。选拔在农村有较强学习意愿和能力的人,结合当地脱贫攻坚重点,培训专业技能,使其有能力投身到脱贫工作中。增强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驱动能力,提升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传统的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实现脱贫攻坚的主要推手,由于这些行业投资风险小、回报率较高,可以根据当地特点打造艺术和文化产业,创造“扶志扶智”文化扶贫。

(三)利用文化资源优势自主脱贫

1.传统文化艺术品创新发展

在皖北地区并不缺乏对艺术创作抱有强烈热情的爱好者,更是有许多成就卓越的艺术家。指纹画创始人杨建立的作品《五子登科》,可谓技艺精湛、意境深远。文化扶贫是“扶志扶智”的内生动力,皖北地区历史悠久,当地文化特色鲜明,文化扶贫更是能够适应当地群众对于精神文明方面的渴求。诸多现实原因导致H市更加适宜走文化扶贫路线,变废为宝,治理改善该市环境现状,与传统的节日风俗、艺术作品、民间传说结合,基于“扶志扶智”的力量,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科学文化扶贫。

2.打造特色旅游乡村

可以合理利用H市独特的环境现状,因采煤导致沉陷的地区可以发展渔业、林业。矿区富含丰富的矿物营养,是发展渔业的天然饵料,以旅游度假村、农家乐形式,发展休闲垂钓娱乐项目,开发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文化艺术品,开展以煤矿开采弊端为主题的旅游文化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开发趣味性旅游路线、特殊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提升乡村旅游的热度,扩展游客市场。同时完善景区公共服务,注重旅游乡村的游乐项目设施建设,提升相关产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规范景区秩序,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安全、愉快的旅游环境,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性与规范化发展。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软件等多种途径推广宣传,融合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扶贫策略,助力脱贫攻坚顺利进行。

四、结语

在当前我国扶贫模式由以往传统的“输血式扶贫”逐渐发展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阶段,通过对新时期精准扶贫“扶志扶智”价值意义的理论阐述,梳理农民的双层文化心理结构,实现“扶志”与“扶智”的真正内涵,构建服务皖北农村文化扶贫的路径。

相关链接

扶贫是保障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扶贫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

第二,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

阶段一,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贯彻生产自救方针,采取发放救济款资助生产和“以工代赈”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改变农村面貌,保障贫困户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阶段二,个案型的扶贫阶段。1978年以后,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贫困户从发展生产和商品经济入手,依靠国家、集体力量和群众互助,采取干部分工负责、富裕户扶助贫困户、逐户落实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

猜你喜欢
皖北贫困地区贫困户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