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改革探析*

2021-01-02 06:1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石素真
区域治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应用写作应用文课程体系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石素真

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应用文已经渗透到我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应用文,应用文是一个人一生中必然要碰到的,应用写作能力是一个人具备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体现。然而,应用写作的重要性与教学效果之间往往事与愿违。

一、研究现状分析

《应用写作》对于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应用写作》课程重要而教学效果欠佳的现状,使其一直成为研究者既头疼又不断讨论的话题。笔者从中国知网搜集到近5年涉及《应用写作》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共计34篇。这些文献资料既有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体系、教材、实践、教师等单个角度来谈课程改革的,也有从整体角度着手的;既有从全国情况来论的,也有从地方出发提策略的,等等,不一而足。纵观当前研究文献,大有隔靴搔痒之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应用写作水平低下这一实际情况。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很难从现有研究中找到适销对路的课程改革。基于此,本文尝试做基于能力需求的《应用写作》课程改革,突破当前《应用写作》教学的困境,使其在应用型本科院系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明确课程指导思想、定位与培养目标

(一)课程指导思想

《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兼具的公共文化基础课,在教学上始终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形成了“教、学、思、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写作,在实践中锻炼才干,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二)课程定位

《应用写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公共文化基础必修或选修课,是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思辨力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通识课。

相对于其他相关课程,应用文写作具有以下独特地位:一是基础性地位突出。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的直接课程,通过对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二是实践性特点突出。应用文最本质的特点是实用性,即“以文办事”。当前社会,应用文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人一生中必然要碰到的,学好应用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写作方法与技巧,提高逻辑思辨力,能够写出比较规范、得体的常用应用文,并具有一般的审定和修改应用文章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今后工作实际需求的能力奠定基础。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应用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对常用应用文体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常用文种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写作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鉴于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训练为中心的理念要始终贯穿应用写作教学的全过程;采用案例分析、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带领学生向课堂要质量;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力,不仅让学生知道某一文种怎么写,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写,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不断提高其写作水平;应用写作教学要直接和职场对接,使学生在写作时置身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开阔学生视野,缩短学生和职场的距离,毕业即可上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写作能力的培养最终来源于“人文”理念的灌溉,审美情趣的贯穿,因此,本门课程虽然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应用写作”,但是要始终坚持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情感态度,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与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应用写作》课程改革策略

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实训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构建面向职场、基于工作工程的教、学、思、做一体化的新型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切实改变《应用写作》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边缘课程”“鸡肋课程”的尴尬地位,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应用写作》的授课质量和效果,缩短职场磨合期,一上岗即可进入工作状态,可以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的应用写作人才。

(一)整合课程整体设计与内容

根据学科大类及企业行业调研,构建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本课程打破了以往应用写作教学全校所有专业统一使用一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惯例,而是为每个专业、每个教学班定制特色套餐。即:在课程整体设计上,以模块、项目为基本单元,以模块化方式组织子课程,以项目化方式组织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相对固定的模块单元和相对灵活的项目单元,共同构建《应用写作》动态生成的内容体系。根据各类文种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特点,结合专业课程设计,将《应用写作》课程内容划分为“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从“通用模块”各项目单元提取若干项目,与“专用模块”下特需的项目单元自由组合,为每个专业、甚至每个教学班定制特色套餐。“通用模块”和“专用模块”下各项目单元的具体项目是可选的,因此,各学科专业、各教学班《应用写作》课程体系始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可以依据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和职业任职要求随机调整。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应用文的突出特点是实用性,即“以文办事”,条理性突出是对应用文的一大要求,而条理性又给应用文披上了“条条框框”的外衣,致使很多人认为应用文学起来比较枯燥,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曲折离奇,能让人慢慢地欣赏、品味和把玩,从而陶冶读者的性情。所以,不少学生对学习《应用写作》这门课有抵触情绪,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它。教师在授课中除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应用写作观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有一个共性:有情节,学生参与其中,所以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要注重质量,时代性突出,让学生乐学、爱学,提高授课质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内在动力。

(三)采用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改革要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和性质,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实现评价考核重点转移的方式和途径,研究如何实现由期终考核向课前、课中考核延伸,由知识考核向综合考核转变,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1)本课程基于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多元发展为评价导向,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成长性评价,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地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建立面向学习过程的整体性教育评价体系。

(2)借鉴引入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研究专项答辩、方案策划、研究报告等评价形式与本课程的结合方式和实施方案,为学生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

(3)引入奖励性评价原则。加大个体式、团队式实地调研、公开发表文章、竞赛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奖励比重。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训写作体系

《应用写作》是一门典型的实践课,在掌握应用写作的理论后,勤写多练是王道,但这恰恰是以往应用写作教学所缺失的。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训练,经常是一个学期学生写两三次作业,教师批改作为平时成绩记录。没有高强度的写作训练,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往往是纸上谈兵。课程改革后的写作训练,构建的是大实训课程体系,即组织安排好第一课堂,充分发挥教师在写作中的指导作用,勤布置,多评改,让学生真正练有所得;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和校团委、学生社团等开展横向合作,让学生参与他们组织的大型活动的文字材料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适当开放学校机关、院系办公室,使学生深入一线,了解应用文产生的社会土壤;建立与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实战水平;抓好网络线上实训,创新性构建“互联网+写作”仿真实训体系,这些仿真实训平台包括网站、QQ群、微信公众号等,保证写作实训能覆盖到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学以致用,改变学生在写作学习中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局面。总之,课堂与社团、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共同构建应用写作“三位一体”的实训课程体系,这些实训方式交织起来就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对学生的应用写作训练进行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写就错”的尴尬局面。

应用写作能力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之一,是高等教育重点培养的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而《应用写作》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素质与能力的直接课程。针对社会需求和应用写作人才培养之间不对接的事实,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体系、考核评价等方面改革创新,构建面向职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做一体化的新型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应用写作》课程的困境突围。

猜你喜欢
应用写作应用文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基于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探讨
应用写作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