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沉浸式教学提升听障学生课堂参与度

2021-01-02 07:39邢红梅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课堂参与度听障学生

邢红梅

摘要:本文针对听力障碍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的现状,通过剖析听力障碍学生自身学习痛点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提出通过创设无障碍沉浸式教学从课前、课中、课后三维视角提升听力障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听障学生;课堂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4;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1-0068-02

听力障碍的学生由于听力缺失以目代耳,眼睛易疲劳,导致专注力较差。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不能高效地理解知识内部的逻辑性,知识碎片化。因此课堂参与度低,对知识学得慢,忘得快,学习倦怠。如何激发听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是目前特教教师教改急需攻克的难点。

1 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是一种营造与学习内容相关环境的教学模式[1]。这种模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各类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尝试,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感官的复杂交互,将学生代入特定的学习内容中,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沉浸式教学最初是在语言类教学中使用,后来这种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2]。在教学环节中,教育界目前主要倾向于将沉浸式教学应用于课中,很少在课前和课后创设沉浸式教学。而知识获取是从无知到了解,再从了解到知道,最后从知道到做到,形成一个闭环才能掌握。缺失了课前课后的全程沉浸,只注重了课堂的教学形式,我们就忽视了知识的内在形成规律。造成学生被动引领,课上虽然很热闹,学生参与度很高,但是实质学生走马观花,学习效果并不好。这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没有走心,他们只是听会了,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因此课前的存疑、课后的实践必不可少,沉浸式教学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

沉浸式教学能营造生动、逼真、身临其境的环境,人的大脑通过视觉捕捉最容易记住直观、易于理解的事物,因此沉浸式教学最适宜应用于通过视觉补偿学习的特教课堂。这种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听障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弥补他们的记忆缺陷;同时可以变革他们的教育模式,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

2 听障学生课堂参与度现状

目前听力障碍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主要表现为:

(1)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较差,依赖性强、自主思考能力弱,课堂教学习惯以教师讲授为主;创新意识弱、习惯生搬照抄,不愿积极发言,群体表现为沉默无生机。

(2)回答准确率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态度不端正,答题敷衍了事,只愿意抢答客观题,不愿参与主观讨论题。专注力差,知识不能内化,常常出现所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状况。轻视文化基础课,课堂互动难,教学质量堪忧。

3 听障学生自身缺陷对课堂参与度的影响

(1)听力缺失带来的痛点。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了声音和语言的參与,他们对直观事物记得快,形象记忆和动作记忆好,对语言材料记忆差,机械识记多,意义识记少。由于缺少口语基础,书面表达常常语句颠倒、语句成分不全、词语单调,文字无序记忆无规律。因此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弱,学生学习缺乏自信,上课专注力差,对知识理解慢,课堂参与度低。

(2)手语带来的痛点。手语受地域性差异、词汇量少等因素影响,很难准确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授课时候常常会因错误的手语翻译使理解产生偏差甚至错误。手语产生的歧义会使听障学生答非所问,使其处于被动尴尬境地,挫伤自尊心,回避课堂参与。

(3)匮乏生活体验带来的痛点。听力障碍妨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自我效能感差,自卑心理重,常与健听人群疏远,自我封闭或群体结伴,影响社会发展性。他们信息捕捉滞后,认识肤浅,思想片面,所以导致缺乏感同身受的经历,与授课教师缺少共鸣,无法参与课堂讨论。

(4)阅读理解能力带来的痛点。听力障碍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弱,导致言语表达交流不畅。他们的文化水平远落后于同龄普教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能力弱,要使他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本获取新知识是十分困难的。他们缺少课前预习环节,课中有时又跟不上课程进度,自然也无法参与课堂讨论。

4 沉浸式教学提升听障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途径

4.1课前

(1)针对学情自身特点创设课前沉浸式教学。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在学情分析环节上就要下足功夫,要强化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深耕特殊群体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发挥他们的生理代偿功能,创设补偿学生生理、心理缺陷的沉浸式教学环境。例如:针对记忆缺陷可以创设“三遍”沉浸式重复记忆法,即针对同一知识点创设不同沉浸式环境,采取“看一遍”“学一遍”“练一遍”的方式强化记忆。

(2)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创设课前沉浸式教学。抓住听力障碍学生视觉补偿功能,以微视频形式创设课前沉浸式教学。利用线上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新课知识点变为短小精悍的动漫视频上传。通过视觉冲击吸引学生探究新知,形象化的了解新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可通过视频定格的形式让学生回顾知识点。

针对手语不统一问题,教师录制新课词汇手语视频,在信息化教学平台增设过程性考评,发布课前作业任务。在学生观看视频后,附加测试闯关功能,以“猜一猜”沉浸式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助力教师的手语授课。

4.2课上

(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课中沉浸式教学。抓住听力障碍学生观察能力强、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借助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创设沉浸式教学情境,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运用各类教法创设课中沉浸式教学。首先,运用创设情境法——培养听障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听障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听障学生身边案例创设沉浸式教学情境,建立听障学生的内驱力,教师借助提问、示范和反思,引导听障学生思考讨论,激发课堂参与度。其次,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听障学生学习动机。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拆解为若干个活动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去展开沉浸式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听障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累实践经验,获得了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最后,运用小组合作法——提升听障学生自我效能感。创设小组合作的沉浸式学习,化解个体差异,消除听障学生自卑感。让技能水平较高的听障学生当组长,负责指导协助组内其他成员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强调团队协作结果,让所有成员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合作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

4.3课后

(1)借助教材创设课后沉浸式教学。目前听力障碍学生的教材普遍采用普教教程,理论讲述篇幅比例较大,知识点提炼不清晰。这对于阅读能力欠佳的听力障碍学生来说,每每阅读味如嚼蜡,如读天书云里雾里不懂其意。创设适宜的课后沉浸式教学,就需要重新编制适合听力障碍学生阅读的特教教材。

首先应减少大篇幅理论阐述,以化简的思维导图或细节展示图片代之。其次,抓住听力障碍学生视觉补偿功能,制作数字化教材,通过配以手语讲解的视频辅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借鉴“三教改革”提出的活页式教材形式,以模块化或项目化的流程作为教材逻辑框架,让学生翻开教材一眼就能明晰各阶段学习目标[3]。

有了适合听力障碍学生阅读的无障碍教材,听障学生课下就有了学习抓手。通过教材的任务引导,听障学生课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巩固强化,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按时完成任务。听障学生能读懂无障碍教材,便乐于阅读,课后就会自主温习教材沉浸于教学中。

(2)组建“社群学习”共同体创设课后沉浸式教学。学生要广泛涉猎,才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助力于他们的沉浸式学习。目前听力障碍学生主要的社交平台是微信。教师要学会借力打力,善于抓住听力障碍学生自身特点,促进知识转化。通过组建微信“社群学习”共同体,建立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群分享课程相关知识精华帖及网络视频资料共享知识,并创设富有启发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及任务,激起他们内在的潜能,主动参与思考想象,互助学习,构建沉浸式的学习共同体。

5 听力障碍学生沉浸式教学实施的难点及对策

5.1优质教学资源短缺

目前针对特殊教育群体的优质教学资源短缺,课程资源的制作技术难度大、費时,光靠一位主讲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很难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针对此问题可以整合校内不同专业的优质教师,组建教改团队,同时与信息化教学平台合作,借助专业力量完成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5.2教材编制的瓶颈

特教教师日常工作量较大,教师自编教材精力有限。同时特殊职业教育教材,课程涉及面较广,教材受益对象群体较少,而编制成本又高,全面进行教材改革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或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或进行经济补贴扶持,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推进特教教材改革。

参考文献

[1]罗伯特·J.高度参与的课堂: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2]杨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沉浸式教学法研究综述[J].散文百家(理论),2020(10):103-104.

[3]刘宏亮.“三教改革”视域下高等职校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7):113-114.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课堂参与度听障学生
关于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习得偏误的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参与度研究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学生参与课堂的措施探讨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高听障学生注意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