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常阳天尊像

2021-01-02 15:19照耀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石像神像铭文

照耀

1957年前后,考古工作者根据山西地方志得知,运城上郭乡中陈村有一座原名景云观的遗址,观中以神像为宝。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清理,挖出了一尊保存基本完好的汉白玉神像。通过对石像底座铭文研究,工作人员确定这是景云观观主赵思礼于唐开元七年所造的太上老君像,铭文中称为常阳天尊。

常阳天尊像通高256.5厘米,由石像、底座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其中石像以汉白玉雕造,底座和基座为青灰色石灰岩制成。

最下面的基座为平面正方形,呈四层台阶状,有线刻莲花、忍冬和仙鹤等图案。底座呈长方形,正面刻有铭文,共22行281字,介绍常阳天尊就是传说中的太上老君、道家始祖老子以及造像时间。底座两侧线刻多幅弟子道士像,均着头冠、道袍和高头履,立于莲花座上,呈修道行气之状。底座背面现存镌刻供养人姓氏,共45行,约80余人。

天尊石像头戴莲花冠,面相丰腴,颌下蓄髯,双目细长,神态安祥,身着宽大道袍,盘膝而坐。出土时右手残缺,左手断为数块,后经复原,现右手举扇与拂尘,左手置面前的凭几上。凭几仅见外侧的一条腿,为虎足形。

石像的雕刻技艺高超,人物面相清秀丰满而不臃肿,线条圆润流畅,以形传神,气韵生动,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神仙仪态,属于典型的“盛唐雍容”雕工手法。

常阳天尊像出土后被送到了太原,在山西省博物馆分馆的纯阳宫陈列,现归属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常阳天尊像的造型和雕刻艺术精湛,代表了唐代典型风格,是研究道教、古代雕塑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名录。

道教是东汉以后逐步成形的中国本土宗教,初期发展零散,直到佛教深植中国,道教才开始大量借鉴佛教仪礼,逐步形成自己的严密体系。因此,中国唐代石刻以佛教题材为多,大型道教造像非常罕见,常阳天尊像就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道教神像。

造像自銘为常阳天尊,其中天尊称谓源于佛门,“佛为第一义天,是天中之最尊者,故云天尊”。道教积极借鉴了佛教造像和称号,大约从北魏起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因此天尊是道家模仿佛教而假借的尊神称号。常阳的称谓在唐代以前道藏经籍中未见。现在认为“常,恒也;阳,天之气也”,常阳意为永恒的天气,这与道教的终极追求相联;另有看法认为铭文中的“常阳”应为“當阳”,即当阳天尊,表明这是一尊表示方位的神像。

不过,景云观遗址只出土了这一尊石像,而且从出土情况和保存状况看,当时应该是出于某种原因而精心埋入土中的,并不存在其他方位神。因此,还是释读为常阳天尊更为合理。

猜你喜欢
石像神像铭文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唱歌”的石像
复活节岛之旅
“唱歌”的石像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法老神像神奇自转
神像与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