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教师文化”促进新合成做强做大

2021-01-03 02:35文|大
企业文化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企业教师

文|大 军

胡柏藩,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农村出身的他曾是一所乡村职业中学的化学教师,后来为了改善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胡柏藩毅然放下教鞭,创办了校办工厂“新和成”。多年来,新和成坚持“创新精细化工,改善生活品质”的使命,不断创新发展营养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和原料药等功能性化学品,如今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维生素供应商,全国大型的香精香料生产企业,并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

胡柏藩表示:“伟大的事业是靠恒心,而不是靠力量来完成的。要学会换位思考,少一点指责,多一份理解。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符合人性,有思想、有文化、有责任、有共同愿景,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新和成就要成为这样一个创富、均衡、永续的企业,这是每一个新和成人的梦想和追求”。

创业之初的艰辛

胡柏藩1979 年考上绍兴师专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新昌一所乡村职业中学当化学教师。当教师期间,胡柏藩工作表现得非常优秀,任教的年级曾在全县会考中荣获第一,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他,同事们也十分信任他。那时候,农村学校非常穷,于是校长提议大家集资办一个校办工厂,让胡柏藩来当厂长。如果厂子办好了,学校的教学条件就可以得到改善,教师们的待遇也可以提高一些,当时很多学校都这样做。

起初,胡柏藩不太情愿,那时候他的理想是考研,继续读书,不想办企业,但在校长的屡次劝说下,胡柏藩最终还是答应了。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有一句话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很喜欢化学专业。虽然放弃当初考研的理想有点遗憾,但人生往往不是可以设计的,重要的是能为理想奋斗,要干点事,有事业心,不能让时间一点点地流失掉”。于是在1988 年,胡柏藩带着全校教师东拼西凑借来的10 万块钱,办起了一个简陋的校办小厂,也就是新和成的前身。

思索再三后,胡柏藩决定做自己的老本行,从事化学相关的创业。像绝大多数刚刚起步的企业一样,第一个产品胡柏藩选择了资金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项目——废酒精回收。创业之初,胡柏藩可谓备受艰辛,在租来的简陋工棚里,他以厂为家,身兼数职,一心扑在生产上。为了用好每一分钱,胡柏藩出差挤公共汽车,住地下室,吃方便面。因缺钱买不起检测仪器,他就去借用别人的化验室,利用人家下班的时间来检测产品。就这样,胡柏藩无怨无悔地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使企业创办当年就盈利10万元。

初尝成果后,胡柏藩并没有停滞不前,他意识到废酒精回收技术含量低,产品价格低廉,企业难以做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走科技创新的路子,于是把企业发展定位放在了取代进口产品的战略目标上。胡柏藩经过反复多次的市场调研,发现我国生产抗生素原料药氟呱酸的中间体乙氧甲叉完全依赖进口,便决心攻下这一目标。他冒着风险、顶着压力筹资30 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百次化学实验,终于在1991 年开发成功,成为新和成第一项国家级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同时新和成也从作坊式生产跨入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行列,年产值从100 万元上升到1000万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1992 年,胡柏藩继续把握机会,他发现我国维生素E 的生产原料长期依靠进口,而且价格十分昂贵,又被外国人垄断。他瞄准这一巨大的商机,于是大胆投入巨资进行研发,最终于1994年研制成功了国家级新产品三甲基氢醌,又一次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后,胡柏藩专注于维生素领域:1998 年维生素A 研发成功;2000 年维生素D3 研发成功;2002 年生物素研发成功;2004年虾青素研发成功……在胡柏藩的带领下,新和成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

坚持创新

胡柏藩深知,企业要想保持创新的动力,除了领导者自身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之外,还要培育全员的创新意识。为此,新和成在1994 年就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让经营者持大股,骨干职工普遍持股,让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建立了整套创新机制,包括创新成果奖励、课题公开招标、内部竞争上岗、合理化建议活动等。1999年,新和成完成了工厂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

2004年,新和成作为国内中小企业板第一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当时,有记者问:“胡董事长,公司上市后,你的身价已经从一个亿翻到了十几个亿,对此有何感受?”胡柏藩淡然地说:“我对计算自己的身价并没有兴趣。公司上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圈钱。我们有很多很好的项目想上,但是资金是最大瓶颈。现在让我最高兴的是,项目资金来源有了着落,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去干了。”

上市后,新和成专注于精细化工,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形成了以营养品、香精香料、原料药、高分子新材料4 大产业为主的发展战略。在接受采访时,胡柏藩曾说:我们好像产品很多很乱,其实非常专业,还是做化工品的原料。协同性就是技术的协同,我们从化学基础的原料一直做下去,变成了药品、香精香料、营养品、新材料等。另外,在生产管理、市场等方面也有协同性。正因为做好了协同性,我们把这些利润本来不高的产品做到了较高利润率。未来,新和成有明确的目标,走专业化道路,发挥专业优势。一要做大品种,做好品种。二要做精、做专、做强。三要做成系列化、规模化。化工这个行业实在是太大了,中国需求量也特别大,新和成有信心成为国际著名精细化工大型跨国企业,目前已具备对标国际巨头的能力,比如巴斯夫、陶氏化学、拜尔等,哪个巨头哪方面表现好,我们就向他们学习。

在胡柏藩看来,好企业的标准很多,但简单来说,他认为只有两个:一是能持续赚钱;二是要不断成长。关于新和成发展壮大的原因,胡柏藩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坚持创新。胡柏藩曾说:“新和成之所以能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中崛起,最根本的一条在于,新和成始终坚持‘科技为先,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在科研开发上不惜投入巨资,着力做好科技创新及其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这两篇文章”。新和成的一切经营活动不是以规模产值为中心,也不是以眼前利润为中心,而是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创新是合算的,创新是长期的、持续的,创新是全员的,无处不在的。创新代表着效益,代表着希望,也代表着未来。

二、爱惜人才。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长时间盈利的,盈利是因为有好的产品,好的产品后面是因为有好的技术和管理,好的技术和管理后面一定有优秀的人。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就是财富,人才的集聚过程也是企业财富的积累过程。新和成倡导教师文化,视企业为学校,视员工为学生,把培养人作为第一要务,创造公平竞争、良性竞争的用人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提供价值实现的广阔平台。通过导师带徒、伙伴制和轮岗制,加快员工融入企业,让每位员工都能在适合的岗位发挥才能,实现在岗位中成长,在企业发展中成长。

三、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新和成文化是新和成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是引领新和成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新和成将始终保持“教师文化”特色,秉承“创造财富、成就员工、造福社会”宗旨,发扬“四求”精神——求实、求新、求质、求效,坚持“创新、人和、竞成”价值观,牢记座右铭,按行为准则做人、做事,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企业形象,实践“创富、均衡、永续”的经营哲学。胡柏藩曾说:“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企业,对外不能经受市场风浪的摔打,对内不能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企业要做强做大,要长兴不衰,必须构筑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必将成为强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企业教师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