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研究

2021-01-03 05:30秦明旭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5期
关键词:因素空间信息技术

秦明旭 鞠 轶 李 琨

(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继互联网之后第三次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革命性作用的先进生产力,并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2012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予以定调,进一步肯定了其战略性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其本身技术的创新进步,更渗透融合到各个行业,实现促进全社会各个产业行业的蓬勃发展。“空间聚集”是指在某个地域范围内某产业大量的出现,形成专业化的产业地区或产业带。当产业出现空间聚集时,会产生明显的知识外溢、技术外溢效应,有效促进产业生产效率和创新力,同时形成人力资源、政策和资本的聚集,进而进一步的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研究主要围绕产业集聚和产业发展方向开展,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但是,从空间集聚角度进行研究的理论并不常见。因此,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文献研究

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聚集现象,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方面。胡汉辉认为,产业集群的转移出现了跨国转移的现象,跨国公司把总部设在发达国家,而进行分支结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的现象。毛广雄认为,我国国内产业转移受到国家政策、产业技术创新集、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产业转移出现由中心向外围扩散增长的模式。张馨之认为,信息技术产业转移主要由交易、成本、产业成本、技术、经济等五个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信息产业出现了区域集聚的现象。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但是从空间聚集角度对于该产业的研究十分匮乏。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演化路径

放眼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聚集曾经发生四次规模性的转移。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美国转入日本、德国等地区,主要是进行光学元器件及半导体等产业的转移,使得国际信息技术产业风向标发生了改变。第二次转移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日本、德国转向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地区,其原因是由于德国、日本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现象,需要进行市场的扩大,从而出现了国际产业转移。第三次转移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由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转向中国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由于中国沿海具有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成为转移的首要选择地,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进行了国际才艺产业转移工作的开展。第四次转移出现在21世纪,由中国沿海转向中国内陆和东南亚地区,其原因是由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产业生产成本上升,为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升级,从而进行了产业转移工作的开展。通过这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分析可以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转移主要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内陆转移。

三、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特征

1.多条路线并行集聚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转移呈现了多条线路共同转移的特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全国及全球范围内进行适合承接地的空间找寻,导致不同信息技术产业出现空间集聚的现象。以珠三角信息技术产业转移为例,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初始地之一,其在发展之初,承接了香港的产业转移,在初期以玩具、服装、塑料等低端制造业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珠三角信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经趋于成熟,为珠三角各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但是,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珠三角信息技术产业的生产成本逐渐提高,各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承接地的找寻,逐渐从珠三角地区向北移动,出现了多条线路并行集聚的现象,从而带动了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

2.动态平衡式集聚

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转移存在动态平衡式的特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转入地与转出地在承接互动中进行了生产结构、生产要素、制度环境等三方面的动态流动,始终保持有进有出的平衡过程,体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转移的动态平衡特点。

首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入低于转出地,在产业空间转移的过程中进行了生产要素的不断流动。转入地承接的是转出地低端的制造业环节,借助转入地低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进行制造成本的降低,为转出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转出地主要注重进行设计、研发等环节的完善,为转入地进行制造业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其次,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转入地承接的是低端制造环节的生产,转出地承接的是高端制造业的研发,转入地和转出地之间形成了纵向连接的关系,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最后,从制度环境分析。转入地在承接转出地的制造业产业后,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出地在进行低附加值制造业转移后,集中进行高端产业的研发,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再升级。由此可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转移,为空间集聚经济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3.集聚式转移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式转移的特征,主要体现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点对点对接,使得信息技术产业链上下环节形成了纵向及横向的辅助完善,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式转移的分析可以发现,转移具有阶梯性特征,体现了由高阶产业向地阶产业转移的阶梯变化,这种空间转移方式不仅进行了生产成本的降低,还促进了承接地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推动了承接地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

1.推力因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普遍存在,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也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进行转移,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促进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国内政策及产业布局因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为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提供了转移的支持,使得信息技术产业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促进了我国不同区域内信息技术产业差异化竞争发展现象的出现。三是不同地区产业政策扶持因素。随着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逐渐拉大,不同地区为了促进地方产业的不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导致信息基础产业空间集聚的现象逐渐出现。四是市场因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可以分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两种,两种信息技术产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结合市场经济的变化因素,进行更低生产成本承接地的找寻,从而导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

2.拉力因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拉力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承接地市场、成本、政策因素的吸引。我国不同地区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借助政策优惠、廉价劳动力等因素,进行信息技术产业的吸引,从而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出现。二是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选择因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其在进行承接地选择的过程中,会从综合因素出发,考虑空间选择影响的各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转移地的科学选择,在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空间集聚。

3.阻力因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虽然为产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提升提供了更多支持,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转移产业的阻力,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阻力。内部主力是指信息技术产业在进行产业空间集聚时,需要对原产业的员工解除进行补偿,处理好上下游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的关系,导致空间集聚的成本增加,不利于信息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顺利落实。外部主力是指信息技术产业在进行空间集聚时,需要与政府进行谈判,在进行政府谈判和协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空间集聚的风险增加。二是空间集聚的排斥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目的进行空间集聚,但在空间集聚的过程中,集聚地对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入驻存在一定的排斥力,导致信息技术产业在空间集聚后,运营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五、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策略

1.遵循空间集聚路径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转移存在多条路径转移的特点,这种集聚式转移的特点,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做好了重要的指导。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进行空间集聚选择时,应当遵循产业转移路径,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进行承接地的科学选择,既要保证承接地的空间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要做好承接地与转入地之间的协调,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完整的产业链条。

2.构建空间集聚环境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政府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信息技术产业在进行空间集聚选择时,应当对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自身发展的优势,综合考量承接地政策优惠、市场环境、周边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因素,为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选择提供良好的场地,不仅可以保证信息技术产业成本的合理化控制,还为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强化空间集聚联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进行空间集聚时,应当做好转入地和转出地之间的联动,强化基于信息技术产业长久发展需求。在转入地,进行信息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场地的科学选择,并借助转入地当地的政策、市场、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信息技术产业生产成本的控制,促进转入地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变,为转入地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在转出地,不断进行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转出地经济、技术能力的提升,为承接地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头作用,使得承接地与转出地之间形成联动关系,有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成本控制、经济效益提升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空间集聚后,应当借助周边良好的研发和生产环境,进行创新工作的开展,不断结合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转变原本的产业结构,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5.开拓网络经济空间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应当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在空间集聚的过程中,进行网络经济空间的开发,把传统信息技术产业与网络空间相结合,提升信息技术产业的网络空间价值,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的新模式,从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转变,有助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把“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打破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增强信息技术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人工化特点,从而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优势,有助于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6.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转移和集聚的不断落实,促进了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当结合我国信息体制改革的特点,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工作的开展,借助数字技术,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加强数字技术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信息技术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还能为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安全发展。

7.增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对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各地区应当认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空间集聚的重要性,基于空间集聚需求,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信息技术的空间转移和集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一方面,我国各地区应当进行信息技术高速网络建设的大力推进,基于网络安全高速应用需求,进行高速网络建设工作的完善,降低网络因素对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安全、稳定、高速的网络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各地区应当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于网络应用的需求,进行各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完善,不仅要保证各地区范围内的网络覆盖率,还应当借助卫星和轨道资源,进行网络空间部署,为信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体化信息网络平台,有助于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对于信息技术产业升级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当对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产业发展与创新需求,进行承接地的科学选择,为产业发展进行成本的控制,并做好研发创新工作的完善,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有助于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因素空间信息技术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空间是什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享空间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