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攀登

2021-01-03 06:00张辛欣
企业文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合肥协同制造业

文|张辛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加速与工业深度融合。从高端装备、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精密仪器,中国制造体系逐渐完善、结构优化升级、竞争力与日俱增。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攀登的大国制造,步履铿锵。

2020 年12 月27 日,雄安站内,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发出,驶向北京西站。广泛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等设备,智能化设计达70余项,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不仅将北京与雄安紧紧连接,更作为智能高铁的新标杆,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制造业水平上;大国重器,是制造业综合实力的有力证明。

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投产,国产大飞机C919、AG600水陆两栖飞机相继成功首飞,“奋斗者”号万米深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批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国之重器亮相,从逐梦深蓝到砺剑长空,从技术攻克到应用探索,每一项突破都是自主创新的有力见证,映照了一国制造的步履铿锵。“我国制造业创新从跟跑为主,进入跟跑在加快、并跑在增多、领跑在涌现的新阶段。”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说。

6 月2 日,华为发布多款搭载HarmonyOS 2(鸿蒙)的新产品。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鸿蒙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统一的“语言”,让应用创新更加便捷。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发布,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缩影。数字化、智能化步伐提速,不仅孵化了新的业态、激发了很多创新,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更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催生了新的空间。化纤制造商恒逸石化下属工厂里,工段长王礼娜有些不适应:一个月前,她的工作还是拿着强光手电筒肉眼检测化纤丝,现在只需坐在流水线旁,看着智能质检设备将“异常”的产品送来复检。从一群人到一台设备,借助百度智能云将光学成像与算法结合,恒逸石化实现产品智能质检和自动筛查。

智能协同,不仅意味着效率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工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将扬尘噪音监测系统与智慧工地喷雾降尘关联使用,中建三局北京公司保定深圳园项目实现多方降尘,节约增效;通过智慧用电平台设计个性化用电方案,工业边缘计算采集分布式能源等数据,国网杭州市萧山区供电公司,助力制造企业实现错峰用能,打造“零碳工厂”;将自主研发的温水水冷技术应用到高性能计算平台,联想用科技降低计算、存储能耗。

2020 年12月29日,当3000 多台笔记本电脑载满最后一辆物流车,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全年营收突破1000 亿元——合肥“千亿企业”宣告诞生。新型显示、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围绕“芯屏器合”的产业战略加快布局,2020年合肥GDP突破万亿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0%。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立足自身禀赋的同时打破传统,布局新兴产业,打造创新生态,将自身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合肥是我国制造业格局不断升级的写照。依靠科技创新,湖北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湖南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前不久,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在上海成立,携手打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联盟,为制造业创新、开放增添新注脚。区域发展空间释放,产业格局不断优化。vivo建设智能制造中心和智慧供应链体系,形成产业链协同配合,具备年产近2亿台智能终端设备的生产能力。大型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上平台,共享开放的合作模式逐步走俏,“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说。

风雨兼程,大国制造步履铿锵。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创新升级,新起点上,中国制造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合肥协同制造业
合肥的春节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合肥的春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