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白细胞下降和发热两例病例报告

2021-01-03 11:11耿立惠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哌拉巴坦西林

耿立惠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宿迁 2238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 and tazobactam,P/T)是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对大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1],临床上广泛用于抗感染治疗。有文献报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致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双腿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报道[2-3]。2020年3—4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有两例患者因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出现白细胞减少和发热,为提醒临床重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 例1:患 者 女,67岁,因“咳 嗽20 d”于2020-03-18收住入院。20 d前患者咳嗽,为黄脓痰,每天量约10余口,痰有异味。既往有“阑尾炎手术史”。查体:神清,右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胸部CT(2020-03-18)提示右上肺大片高密度影,提示右上肺感染,右侧少量胸腔积液;血常规(2020-03-18):白细胞5.39×109/L,中性粒细胞3.0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6%。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右侧胸腔积液。治疗上予气管镜吸痰及抗感染治疗,抗生素选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商品名:凯伦,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64073)(2020-03-18至2020-03-29)。患 者咳嗽症状缓解,2020-03-29发热,体温高达3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用12 d,考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副作用,立即停用。复查血常规(2020-04-01)白细胞2.35×109/L,中性粒细胞0.3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4.4%,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有下降趋势,肌肉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瑞白)200 μg一次升高白细胞,复查血常规(2020-04-03)白细胞8.75×109/L,中性粒细胞6.3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10%,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体温正常出院。

病 例2:患 者 女,66岁,因“咳 嗽2周”于2020-04-22收住入院。患者近2周咳嗽,为黄脓痰,每天量约20口,有异味,无发热,外院用药效果差。既往有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病史。查体:神清,右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胸部CT(2020-03-18)提示右下肺团片影,右下肺膨胀不全;血常规(2020-04-22):白细胞5.23×109/L,中性粒细胞2.7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2.9%。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危重)、右下肺不张。给予气管镜吸痰及抗感染治疗,抗生素选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商品名:凯伦,海南通用三洋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64073)(2020-04-22至2020-05-05)。患者咳嗽症状缓解,2020-05-02复查胸部CT,提示右下肺团片影稍有吸收,建议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等检查,患者拒绝,继续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2020-05-05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3℃,复查血常规(2020-05-06)白细胞1.83×109/L,中性粒细胞0.5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0.70%,考虑出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用14 d后药物副作用,立即停用,并对症处理、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瑞白)升白细胞。复查血常规(2020-05-07)白细胞8.92×109/L,中性粒细胞5.5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恢复正常。患者2020-05-09体温正常出院。

2 讨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皮疹、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在药品说明书中出现血液系统副作用少见(>0.1%或<1.0%),但实际工作中影响到血常规变化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刘浩等[4]发现粒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59%和1.12%。有文献报道[5],大约5%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的人群会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具体机制并不明确,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较大剂量β-内酰胺类药物,对髓细胞前体产生可逆的,直接的毒性作用,抑制骨髓细胞增殖,导致白细胞减少[6-7];②与免疫机制有关,通过免疫介导方式直接损伤骨髓细胞[8-9],导致白细胞减少;③抗原-抗体反应,即药物与白细胞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破坏或溶解白细胞,从而白细胞下降[10]。针对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安全剂量,杨媛等[11]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剂量依赖,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与药物累积量的增加呈正相关,特别是平均用药疗程为(15.88±4.55) d,平均累积剂量为(183.60±55.33) g时更容易出现。同样国外文献Scheetz 等[7]研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疗程≥15 d时粒细胞减少;Lee等[12]报道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用药时间16~28 d,累积剂量均>150 g白细胞减少;何忠芳等[13]报道用药时间10~20 d,其中6例累积量>150 g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故临床上对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疗程>10 d,累积量>150 g的患者要高度警惕药物对血液系统,特别是白细胞副反应。

根据《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14],本研究两例患者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均为老年患者(>65岁)。由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手段有限,治疗主要为经验治疗,疗效也有限,病死率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越来越沉重的卫生经济负担[15-18]。老年肺炎患者致病菌多为G-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等,在初始经验治疗时应考虑覆盖G-杆菌等抗菌药。故本研究两例患者均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根据指南[14,19],抗感染疗程为5~7 d,不能以肺部阴影吸收程度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对重症或有肺外并发症患者可适当延长抗感染疗程。本研究两例患者咳痰有异味,有形成肺脓肿趋势,一例合并胸腔积液,另一例病灶吸收不明显,故抗感染疗程均超5~7 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时间分别为12 d和14 d,使用累积剂量分别为162 g和189 g,均超过了临床警示累积剂量范围。这时患者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监测粒细胞/白细胞下降,首先考虑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热及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抗菌药引起药物热比较多见[20],而且容易与原发病感染导致发热混淆。虽然本研究两例患者停药后发热症状很快缓解,白细胞1~2 d恢复,未造成严重后果,但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表现,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尽快改为口服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

综上,临床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并观察有无发热等不适症状。尤其对于用药疗程>10 d,累积量>150 g的患者[10]更应警惕,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停药,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猜你喜欢
哌拉巴坦西林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2例
五种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分析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西林教案160年祭(外一首)
买糕德~女子37岁生38娃 10个女儿28个儿子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