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职业情怀、底蕴、能力的自觉修炼

2021-01-03 19:12王海燕
关键词:教书育人教育教师

王海燕

(广州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三水 528138)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为了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高校本科教育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多次下发文件,敦促和强调全国高校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1]“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1]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全面提高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根本。在当前全国高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时期,教师如何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是全体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我们应该重温唐代诗人韩愈给予教师的定位,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先哲对于教师这个角色的界定,我们并不陌生,也经常被大家引用。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又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呢。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在建设教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依然是为师者的本色和使命,而且更应该要强调尤其是用实际行动去诠释的。

一、回归本分,坚守初心:抱有炽烈的传道情怀

把我国建设成教育强国,高校的本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因此,教育部提出了“以本为本” 和“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其中“回归本分”是专门针对教师而言的。回归本分就是强调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而高校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潜心教书育人,首先在师德层面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奉献精神: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前提条件

具备献身精神,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教育工作就更是如此。古今中外,有关教师重要地位的论述甚多。在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荀子就说:“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2]有老师和没有老师是不一样的,如果人能够有老师、有法度,聪明的话,很快就能通达,就会脱颖而出,功成名就。所以,人若有师有法,那就是“大宝”;若没师没法,就是“大殃”。 习近平在2021年3月6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可见,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为了肩负起这个神圣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就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这个最崇高的事业中去。“曾子避席”和“程门立雪”等典故成为世代传颂尊师重教的千古佳话。17世纪的一位捷克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也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伟大使命。

今天重温这些古今中外名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伟大以及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感受到作为师者肩上的使命和责任的重大。面对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反思自己,你是否是一名称职的合格教师。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也不同程度的冲击到了校园。受此影响,一些教师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在教学上精力投入不够,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仅教书达不到目标要求,育人就更是欠缺了。所以,课堂教学中的“敷衍”、“水课”等现象时有出现。当然,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虽然职业崇高,但经济收入相对高收入领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对此,从事教师职业首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坐得住冷板凳,顶得住社会上各种诱惑,全心全意投入教书育人,否则其工作必然有折扣。因为教师这种教书育人的特殊职业有别于其他,它不是在短时间内就有立竿见影的成绩来体现你的工作价值,它的价值是隐性的,是潜在的,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培育过程才能显现的。所谓奉献精神,就是要求教师要具有大格局,把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可靠的接班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默默无闻,努力奋斗,心无旁骛地把自己全部力量奉献给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创建云南华坪县免费女子高中的时代楷模、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校长,倾其所有,把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用生命诠释了无私奉献精神,以她人性的光芒照亮了别人,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国人,是教师们的光辉榜样。

(二)爱岗敬业: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奉献精神,还需要始终保持对本职工作饱满的热情。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然后才能做到敬业。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够做到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才能避免一些仅仅为了工作而工作敷衍应付现象的出现,而是真正把自己的职业变成自己的事业,追求更好的成绩,达成更高的目标。其实,热爱,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首要前提,而教师这个工作则更需要热情,有了热情,才能够对学生富有爱心,也才能够始终保持耐心去做细致的育人工作。

当然在现实中,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不一定就是自己所热爱的,其中难免有人是被动的选择,这也包括教师这个职业。尽管从理论上来讲,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很受人尊重,但从经济收入看,与高报酬的一些行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会直接影响到当初那些被动选择者从教的积极性和稳定性,自然也是教师队伍建设或者师德师风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认真考虑的问题。同时也必须看到,这一部分人中,随着教学工作的期体验,对教师职业的价值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了一定的感情,甚至最后完全热爱上了这一行,从而怀着崇高使命感,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

(三)行为示范: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先做自我信道的传道者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3]立德铸魂的伟大工作是由千千万万一个个具体的教师来完成的。所以,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美劳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给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关键在教师,首先在于每一个教师的师德师风。应该说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素养中排在第一位的。传道者首先应是一位明道者和信道者。而教师所传之“道”,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大者就是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奉献国家,服务社会;小者就是如何做人,怎样处事,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 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播知识、真理和思想,也肩负着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使命。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有信仰的人教信仰,这一点对于思政课教师更为重要。当然其他专业课教师也必须要具备这个素质,如此高校的教育教学才能齐心协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大格局,才能把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上去,也才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这正是当前所强调的课程思政的意义之所在。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具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标准,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5]的四个标准,其中道德层面就占了三个,可见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有多么的重要。 古代先贤早已把传道定序为首位,即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二、扎实学识,孜孜以求:累积厚重的授业底蕴

一名优秀教师,一定是德才兼备的。师德是首位,始终抱有炽热的传道情怀,以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同时还要具备宽厚的授业底蕴。传道是前提,底蕴是完成使命的资本。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具备一桶水。只有这样的底蕴,才能够在教学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也才能够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一)专业精深,追求卓越:大学教师要具有工匠精神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具备一大批高素质的有扎实专业功底的优秀教师是关键。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比过去多很多,这是时代赐给他们的优势。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接触的知识比较庞杂,容易造成学习精力的分散,甚至有时拎不清主次,忽略专业的学习。面对此种情况,怎样引导学生甄别选择,集中精力强化专业课学习,能够潜下心来多读书,勤思考,夯实好专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负起责任来。教书育人的工作可以说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而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并非只是喊喊口号就能做到,需要教师们在平凡的日常教学中,充满爱心,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孜孜不倦,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其中业务能力精湛,专业功底深厚的老师,肯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是怀有满腔热忱,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师德师风都过硬,但专业能力弱,课讲得不好,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甚至是含金量低的“水课”,自然在学生的心目中失去了师者的权威,无法让学生敬佩。所谓“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6]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教育者,必须自己首先要做到德才兼备,既要有育人的情怀,又要有授业的底蕴,教书育人才得以实现,这也是能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

教书育人这项工作也要发挥“工匠”精神,育人需要爱心、细心和耐心,教学上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尤其对待所教专业,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做一个具有扎实学识、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其实道理很简单,无非是要持之以恒的付出艰苦的努力,把自己的专业视为立业之本,孜孜以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具体说,一是要刻苦钻研,娴熟讲解教学内容,精准把握重点难点;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时刻关注最新学术成果,并它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新知识。始终保持教师的“这桶水”装得满满的,进而才能够做到在教学中从容不迫地给学生一杯水。

(二)传统与现代:大学教师要具有传承与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完全不同于以往。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但传统的东西是否可以全部弃之不用呢?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时代进步到何种程度,传统教学方法中优秀的部分还是应该继承下来的,并应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科学合理地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比如:现代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但传统的板书在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讲解上还是需要的。如地名、人名、专有名词术语等等,可以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手段运用,能够起到突出重点、强化学生记忆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研究。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两种极端的错误倾向:一是固守传统,因循守旧。不善于学习新的方法和手段,总认为传统的满堂灌讲解是最好的。老师的一言堂,与学生鲜有互动,填鸭式的教学,缺少启发性。一成不变的固化思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自然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很难接受,就更谈不上喜欢。二是否定传统,全盘现代。即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否定所有的传统方法。比如:课堂教学完全是多媒体课件,没有任何板书,而多媒体课件又往往是教材搬家,内容设计呆板,制作粗糙简单,教师的讲授少之又少,甚至有个别的老师打着改革创新的幌子,不顾教学内容搞某些花哨的形式,把整堂课都交给学生,教学效果极差,这是教师偷懒的一种表现。

上述两种情况就是两个极端,皆不可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想要追求卓越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寻求突破,切不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将自己困在一个固定的框框里。而是要根据专业特点,探索适合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和喜欢的方法手段,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改革创新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我们应该把好的方法继承下来,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力争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很高的含金量,都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博学广闻,敏于明辨:锤炼透彻的解惑能力

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这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三个缺一不可的标准,也是每个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愈发激烈,高等教育的理念及教学模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契合我们国家的战略布局,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在政治上有坚定的信仰,德行端正和精湛的专业素养外,同时还要努力做到博学广闻,拓宽视野,储备丰厚的知识,不断提升在教育教学中的解惑能力。

(一)博览群书,开阔视野

培养高素质人才,首先教师要具备高素质。新时期的大学教师视野应该更宽阔,知识面更广博。而且知识的涉猎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还应该关注到相关边缘学科甚至是跨学科。因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相对过去更活跃,尤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他们接触的知识更为庞杂,很容易陷入潮涌般知识信息的旋涡之中,取舍不当,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不强,势必造成学习精力的分散和认识上的错误。对此,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把学生引向正途,若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或者完全不懂,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解答不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自然也就失去了师者的作用和威信,就无法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使命。

随着建设教育强国、强化大学本科教育步伐的推进,对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怎样做到不辱使命,不负期望,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业务能力上做到又专又博,其实这方面是没有什么秘诀的。无非就是高标准要求自己,首先从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笃定前进目标,下苦功夫钻研学习,不断拓展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力争成为一名具有扎实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专业功底深厚的称职的优秀教师。

(二)勤于思考,明辨是非

刻苦钻研,使其专业更精;博览群书,使其视野更开阔,勤于思考,使其判断力更强。衡量一名大学教师是否具有很强的解惑能力,就应该按照这个标准去要求,去努力。善于读书,还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才会产生问题意识,有正确的认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准方向,能够在纷繁的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教师的解惑能力,其内涵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专业知识上的。这点很简单,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学生不管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会成竹在胸,循循善诱,一步步引领学生突破难点,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二是广泛的社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会经常遇到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其中很多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或者是具有争议的问题,学生往往带着迷茫到老师这求解。而老师能够无所回避地直面问题,拨开迷雾,去伪存真,说清事实真相,及时给予正确的解答和引导,并令学生信服,这对教师的能力是个考验。换言之,也可以说是检验教师学识水平高低深浅的试金石。尤其是对一些没有结论的问题,教师要给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一定是正确的,或者至少是接近正确的,是基本符合事实真相的,是充满正能量的,是能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益处的。所以,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必须是专业精深,知识广博,勇于创新,爱党爱国,关心社会,关注国内外形势,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否则就会目光狭窄,学识浅薄,浮云遮目,不但回答不了学生的提问,反而会传授错误的观点,误人子弟,失职失责,根本不具备解惑的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国家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在当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感召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高远的志向,炽热的激情,不懈奋斗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围绕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等教师职业素养上自觉修炼,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专业技术水平,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篆刻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