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和碳水最搭的还是碳水

2021-01-03 08:28饱弟
青年文摘(彩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烧麦馓子碳水

饱弟

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南北方许多地方都把油条作为碳水包碳水的主角,比如,北京烧饼果子、天津煎饼果子、上海大饼包油条等。

唐鲁孙先生曾在《中国吃》里描述民国时北京人的早餐:“说到早点的烧饼,分为马蹄、驴蹄、吊炉、发面小火烧四种。马蹄约莫有马的蹄子大小,面上粘着芝麻,面少而薄,夹上脆果子(油条)吃。”马蹄烧饼已经是精致碳水,还要再夹油条形成碳水包碳水的组合,很老北京。

在许多天津人看来,天津煎饼果子的面,只能是绿豆面。绿豆面韧性低,容易摊破,但这些凹凸不平的小洞却刚好能让蛋液充分接触饼铛,产生焦脆的蛋花。这时再往里放果子和果篦儿。果子就是油条,果篦儿就是薄脆,都是实打实的油炸面,大碳水;煎饼果子整个儿就是碳水包碳水叠碳水。

而在上海,油条最好的归宿是大饼。上海大饼有甜咸两种,甜大饼用白砂糖做馅,呈椭圆形;咸大饼则做成圆形,里面裹着葱花和适量盐。咸大饼最适合用来包油条吃。油条要脆,吃到嘴里“咔嚓咔嚓”才有意思。除了大饼包油条,上海人也爱粢饭包油条。但粢饭里的油条常常是冷的,软趴趴,吃起来无甚趣味。如果临近有炸油条的摊子,买一根刚出锅的热油条,请粢饭老板帮忙包起来才值得一吃。

对于冷掉的油条,杭州人另有一种吃法——葱包桧。将油条拆成单根包到两张春饼皮里,加进小葱,用铁板压烤,一直烤到春饼皮变得金黄硬脆。最后刷上辣酱,把两个春饼压在一起吃。

除了包油条,碳水包碳水实在还有无数种可能,这一点在碳水大省——陕西,演绎得淋漓尽致。不知道是哪位天才的奇思妙想,发明了凉皮夹馍的吃法。将浸透红油的凉皮塞到白吉馍里,让凉皮的冰爽与馍的面香在唇齿间激战,最后一口冰峰灌下,瞬间激发颅内高潮。西安还有一种碳水包碳水的食物——香辣土豆片夹馍。土豆片串好焯水,往盛满油泼辣子、麻酱、花椒的调料锅中一滚,再整个夹到馍里。绵软爽滑的土豆片与柔韌的馍饼相得益彰,油泼辣子的香味从齿间直透心灵。

山东煎饼号称包一切,所言非虚。山东煎饼的饼皮一般用麦子、玉米、小米、高粱、地瓜等制成,能存放很久。吃的时候就往里夹油条、鸡蛋、大葱、虾皮、榨菜、酱等。在潍坊一带,甚至还会用煎饼卷饺子。煎饼折成手臂长,夹四五个饺子依次排在煎饼上,再拿一根大葱或者韭菜几根蘸甜面酱,一起卷到煎饼里。如果口味重的人,还可以边吃边蘸臭豆腐!

华北许多地方都有一种叫馓子的小吃,这是一种用油炸过的纤细面条,油香酥脆,完全不输薯片!馓子的吃法很多,可以直接当零食吃,也可以泡汤、泡粥、泡牛奶、煮面吃。而在徐州,馓子最好的归宿是卷在烙馍里。薄如蝉翼的烙馍卷上馓子,撒一把鸡蛋炒的盐豆子,再来一碗白粥,就是徐州人最爱的食物。

武汉的重油烧麦是更加彻底的碳水炸弹。首先是糯米馅里会加入更多肉粒和皮冻,增加脂香。再佐以黑胡椒,用厚厚的烧麦皮将厚重的肉汁和香味全部裹住。吃的时候,满口流油,一脸满足。这还不够,武汉早点摊的老板往往还炸一手好油饼。刚出锅的油饼金黄蓬松,老板利落地戳开一个大洞,夹起旁边刚蒸好的重油烧麦,整个塞到油饼里,外脆里软,油脂横流。

台州位于浙江南部的山坳坳里,作为南宋的陪都,这里遗留了许多宋朝人从河南带来的美食,冷饭麦饼便是其中之一。把头一天吃剩的冷饭,与盐菜一起搅拌均匀做馅。取一小块提前擀好的面剂子,压扁,包进一大勺冷饭,擀成薄薄一张放到大平底锅上加热。待面饼略微变干,就翻面刷上一层植物油,如此反复数次,似煎非煎,似烘非烘,最后摊出来的麦饼面香四溢。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探究,到底是谁创造出碳水包碳水这样看起来奇葩,吃起来真香的美食了。也许是出于偶然,也许是为了高效补充能量,这些现在已显得不再重要,只要我们一直热爱碳水,类似的碳水包碳水食物就会一直出现。

//摘自福桃九分饱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王果/图

猜你喜欢
烧麦馓子碳水
烧麦花
戒碳水的忧伤
岂曰无碳水
精神碳水
烧麦的价格
我保证这真的是最后一瓶
常吃常香常想的“馓子”
烧麦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烧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