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

2021-01-03 17:05郑广源
成长 2021年1期
关键词:洪流热血动漫

郑广源

无聊时刷知乎,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孩子喜欢看日本动漫?我突然发觉,这似乎是许多父母都在疑惑的问题。

不管是动漫、歌曲还是书籍,它们要么太低龄,要么要么太成人。十三四岁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又不好唱儿歌,也不应该唱情歌;没法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也看不懂甄嬛传。总的来说,中国青少年的位置,很尴尬。

青少年渴望的东西很简单。在日漫里,主角总会逐渐发现世界的黑暗,能收获一群志向一致的伙伴,能靠自己改变命运,能凭热血拯救世界。我们能审视不同的人物,关注自我的个性,会希望做自己故事的主角。而这些简单的东西,不在新闻联播里,不在晦涩难懂的大部头名著里,也不在磨磨唧唧的宫斗或者无脑的抗日神剧里。

青少年渴望的就是这种感觉,发现这个世界有着很多和自己爱好相似的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来源,是被家长老师看做幼稚和无趣的东西。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能感受到自己并不孤身一人。在多愁善感的年纪往往会感到孤独,那些插着耳机落落寡合的人,手机里偷偷藏着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图的人,文笔一般却还是努力写着文章的人……这些人里有学霸也有学渣,有追星族也有伪文青。他们有时轻狂幼稚,有时愤世嫉俗。但无一例外,他们渴望被關注和理解。

“中二病”是近年来的流行词,本意是指中学二年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当做救世主一样的“病”。因为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表现自己,所以我们总会把自己置身在架空的世界里,做着主角的白日梦。逃避现实却又急于表现,这是青春期无可避免的心理状态。但是我想说,中国孩子或许没有真正的中二病。

中国孩子不是不会中二,我们有时也会自诩高明,也偶尔会有爆棚的英雄主义。可中二病是一种“奢侈”的病,一种药费很贵的病。中国孩子是发声都底气不足的群体,那么还有什么资本去张扬无忌呢?我们少有明目张胆的反抗,多的是不动声色的腹诽;喜欢二次元,但很少有人会大胆地展示和骄傲;偶尔的一腔热血,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待,可做几道数学题便凉透了心;晚上和父母大吵一架,年少的尊严被一股脑摔在地下,觉得一切都不可原谅,但第二天还是得照常早起上学。

次数多了,我们也就懂得不再浪费气力做无谓的反抗,懂得在父母唠叨时不要插嘴,懂得在老师训斥时低头颔首作忏悔状,懂得不把自己的不满表现在众人面前。世故能省去很多麻烦,也能保护自己。只剩下课间偷着打的篮球、上课塞在嘴里不敢出声的零食、桌洞里藏的小说、佯装托腮时袖子里的耳机线,这是在向这个坚硬世界妥协中护住的最后一点欢喜的权利。孩子们拥抱着的小秘密,家长和老师一无所知。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在荧幕上看到许多青少年题材的国产动漫,也有许多热爱着自己事业的人收到了客观的赞赏:不被理解的职业电竞选手,吵吵闹闹的rapper,还有剪辑押韵都一流的“鬼畜”up主。我感受到了这个国家涌现着一股年轻、蓬勃的力量,虽然现在还跌跌撞撞,但已经可以从中窥视到一个更包容、更开放的文化力量和不断放大的可能性。

但纵使在如此发达的信息时代,那些九零、零零后耳熟能详的事,他们的父辈却是一无所知,仿佛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不仅在年龄上,更在认知之间,横亘着巨大的断层。你会惊讶,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着的人居然可以做到毫无交集。

回头来看才发现,不管我们生活的年代有多么幸福,在成长的过程中仍旧是一身孤勇、负隅顽抗,但是我们的故事无人可讲。从我们所厌恶的童年中“死里逃生”之后,要么是被打磨成玉石在高处闪闪发光,要么是被磨平了棱角变成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位。于是有人反问:

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有什么必要再提?

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的不想说、不知道的不愿听。

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看热血动漫时的感动,即使遍体鳞伤也要做正义的伙伴;我学会了在纷乱的洪流中独立思考,逆流而上;我懂得了在大人们义正言辞地批评为“玩物丧志”、“无病呻吟”的东西中找到豁然开朗的世外桃源。

猜你喜欢
洪流热血动漫
[迷你世界之觉醒]热血少年勇闯奇幻世界
刘毕新
无头兵马俑
前进,中国
热血的楠楠
热血少年血仍热
活在短视频“洪流”里的年轻人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