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性模型的构建及其成长需求研究

2021-01-03 07:34许国动曾琪刘玉
教育文化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精神性现代性人才培养

许国动 曾琪 刘玉

摘 要: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在各个领域体现出不同的现代性。其中,人的现代性是核心,精神性是人的现代性的根源所在。根据精神性的内容,即生活世界、实践世界、意义世界3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理论模型;在量表调查基础上,通过差异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精神性水平在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精神性模型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模型中的每个因子负荷量均达到标准。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大学生精神性内容体系,旨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现代性追求的品质,丰富高等教育现代性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现代性;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1)06-0065-10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6.009

高等教育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离不开精神性成长需求的关注。精神性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特质,包含了人的幸福感、生活品质、品德与价值观等方面,既是人对自身内心的一种审视与调节,也是人与外界联系的一种表现,支持着人类追求更加幸福、有价值的生活。当前,关于精神性的研究在国外逐渐引起各个领域的关注,但国内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大学生精神性的研究,这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深层次回应。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性水平,促进全人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青年人的成长,《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青年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有待增强,用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青年,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任务尤为紧迫。所以,探究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有利于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关怀提供参考,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精神性需要,促进大学生精神性进一步提升,激发个体潜藏的生命力、成就感以及幸福感,使大学生的身心进一步更完善地成长,对大学生的精神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精神性的不同内容,本研究将大学生的精神性成长需求模型分为生活世界、实践世界、意义世界三个维度。其中,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性以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变量,实践世界中的精神性以大学生在工作场所表现出的精神性和职业发展中所需的品质为变量,意义世界中的精神性以大学生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价值的需求和判断为变量(见图1)[1]。基于对大学生精神性理论模型的建构,本文对此理论模型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以深化对大学生精神性领域的认识。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范围内多所高校多个专业的大学生发放大学生精神性测量量表。量表采用线上发放的方式,回收1 028份数据,通过3道甄别题目剔除无效数据后,剩下有效数据829份,有效回收率80.64%。其中,男生295名(占35.6%),女生534名(占64.4%);经济学科专业20名(占2.4%),理工学科专业275名(占33.2%),管理学科专业60名(占7.2%),人文社科学科125名(占15.1%),医学专业349名(占42.1%)。

(二)研究工具

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用于测量大学生精神性水平,探究其精神成长需求。量表共61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法:1分(完全不同意)到5分(完全同意),量表总分从61分(精神性水平最低)到305分(精神性水平最高)。大学生精神性量表分为生活世界、实践世界、意义世界3个分量表,由6个维度构成。用20道题目测量生活世界精神性:生理健康状况维度下,主要考察大学生的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维度下,主要考察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自我效能感及生活态度。实践世界用22道题目进行测量:工作场所精神维度下,主要考察大学生的工作满意度和领导力水平;职业发展维度下,主要考察大学生的职业品质和社会支持。意义世界用19道题目进行测量:世界观维度下,主要考察大学生对自身与外界的关系认知和超越体验;价值观维度下,主要考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同时,将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专业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作为人口学变量,考察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精神性水平的影响。

(三)程序及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用Cronbach’sα系数表示量表项目与其总分之间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用Pearson’s相关计算量表各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结合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索各因素对大学生精神性的影响。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描述统计及差异分析结果

大学生精神性量表总分的平均分为232.73分,其中,最高分为305分,最低分为122分,高于总分的中间值183分(5级评定,中间值为3,项目数为61)。大学生生活世界总分的平均值为74.97分,高于总分的中间值60分;实践世界总分的平均值为77.95分,高于总分的中间值66分;意义世界总分的平均值为78.69分,高于总分的中间值57分,说明目前大学生总体的精神性水平较高。其中,各个因子总分平均值均大于中间值:职业品质总分平均值相比于其他因子得分更高且高于中间值,说明目前大学生具有较好的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品质;世界观总分相比于其他因子得分较低,说明目前大学生对于世界的看法以及自身与世界的联系仍然不够清晰。3个分量表中,生活世界分量表的离散程度最大,说明大学生群体间对自身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

大学生精神性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男生的精神性水平总体上高于女生。在生活世界和实践世界的分量表中,男生的得分平均值都要高于女生,性别间的差异也较为显著;而意义世界分量表中,女生的得分平均值略高于男生,但在统计上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见表2)。

大学生精神性水平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且3个分量表的总分各自也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见表3)。

大学生精神性水平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3个分量表中,实践世界得分上,不同专业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经LSD事后检验可知,经济学科专业的学生比人文社科学科专业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医学专业的学生比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和人文社科学科专业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见表4)。

大学生精神性水平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3个分量表中,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得分上,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经LSD事后检验可知,父亲是本科学历的比父亲是小学学历和初中学历的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父亲是研究生学历的比父亲是小学学历的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在生活世界上,父親是高中学历的比父亲是小学学历的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父亲是本科学历的比父亲是小学学历和初中学历的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在意义世界上,父亲是本科学历的比父亲是小学学历和初中学历的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父亲是研究生学历的比父亲是小学学历的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见表5)。

大学生精神性水平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3个分量表中,实践世界和意义世界得分上,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经LSD事后检验可知,母亲是本科学历的比母亲是小学学历、初中学历和高中学历的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在实践世界上,母亲是本科学历的比母亲是初中学历和高中学历的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在意义世界上,母亲是本科学历的比母亲是小学学历、初中学历和高中学历的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母亲是研究生学历的比母亲是小学学历、初中学历和高中学历的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见表6)。

(二)信度检验

大学生精神性量表中,生活世界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2,第11题删去后α值变大;实践世界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7,第29、40题删去后α值变大;意义世界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0,第58、59、61题删去后α值变大。这说明,量表中除11、29、40、58、59、61题外,其他题目均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见表7)。

(三)效度检验

1.结构效度

采用Pearson’s相关分析计算大学生精神性量表中各项目与分量表总分之间的关系,生活世界量表中,除第11题未呈极显著相关外,其余题项都与所在分量表总分呈极显著相关。除第11题与分量表总分相关性系数为-0.013,其他题项与分量表总分相关性都为0.6~0.8,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实践世界量表中,所有题项都与所在分量表总分呈极显著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4~0.8,为中等或较强相关;意义世界分量表中,第47、58、59、61与分量表总分未呈极显著相关,且相关性在0.1以下,其余题项都与所在分量表总分呈极显著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45~0.8,为中等或较强相关。

2.探索性因素分析

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模型的KMO值为0.966>0.90,这表明变量间公共因子较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此外,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33 694.949,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同样说明模型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公共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见表8)。

接下来选取数据当中的200份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对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61个题项分析,初步提取出9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但结合碎石图,抽取5~6个因子较为合适,也与研究假设相契合。因此,对题项进行优化,在每个二级维度下分别保留6个、6个、7个与分量表相关性高、信度好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对大学生精神性量表的19个题项的分析,初步提取出6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以因子负荷量≥0.4 作为纳入因子的标准,若该项目在2以上因子上的负荷量均≥0.4,则该项目纳入负荷量大的因子中。据此对因子分别予以命名,详见表9。

3.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优化后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

根据3个回归模型的拟合情况,第3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77,R2为0.954,调整后的R2为0.954,说明回归关系可以解释因变量95.4%的变异,模型效果较好。估计值的标准误为3.927,该数值相较于模型1减小了,表明模型3更为合理。

逐步回归的方差分析见表11。对于第3模型,方差分析结果是检验统计量F=5 764.063,P<0.001,按a=0.05水平判定,y与x1、x2、x3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各模型的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常数、标准化的偏回归系数及t检验结果见表12,这是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按变量引入标准0.10,剔除标准0.11,根据模型3建立的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模型线性回归方程是y=2.136x1+2.112x2+1.209x3+15.704。t检验结果P<0.001,按a=0.05水平判定具有显著意义。

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各因素回归模型的拟合情况见表13。从表中可知,复相关系数为0.987,R2为0.975,调整后的R2为0.975,说明回归关系可以解释因变量97.5%的变异,模型效果较好。估计值的标准误为1.514 02。

对于模型1,方差分析结果是检验统计量F=5 335.974,P<0.001,按a=0.05水平判定,y与x1、x2、x3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见表14。

模型的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常数、标准化的偏回归系数及t检验结果见表15,这是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按变量引入标准0.10,剔除标准0.11,根据模型1建立的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模型各因素的线性回归方程是y=0.779x1+1.114x2+0.532x3+1.150x4+0.719x5+0.589x6+5.098。t检验结果P<0.001,按a=0.05水平判定具有显著意义。

2个回归模型的拟合情况见表16。从表中可知,第2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70,R2为0.941,调整后的R2为0.941,说明回归关系可以解释因变量94.1%的变异,模型效果较好;估计值的标准误为0.911 87,该数值相较于模型1减小了,表明模型2更为合理。

逐步回归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7。对于第2模型,方差分析结果是检验统计量F=6 574.522,P<0.001,按a=0.05水平判定,y与x1、x2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生活世界模型的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常数、标准化的偏回归系数及t检验结果见表18,这是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按变量引入标准0.10,剔除标准0.11,根据模型2建立生活世界模型线性回归方程是y=0.505x1+0.502x2-0.087。t检验结果P<0.001,按a=0.05水平判定具有显著意义。

实践世界模型中包含职业发展与工作场所精神性两个因素。在线性回归分析中,工作场所精神性被排除在模型外,实践世界得分与职业发展和工作场所精神性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意义世界模型中包含世界观与价值观两个因素,在线性回归分析中,价值观被排除在外,意义世界得分与世界观和价值观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三、结论与讨论

(一) 个体精神性与“生活—实践—意义”3个世界匹配程度呈现差异性

根据选取样本测量结果可知,大学生精神性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首先,在性别差异上,总体而言,男生比女生表现出较高的精神性,这可能是由于大部分女性性格相较于男性更为温和,以及生理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更容易存在负面评价;同时,在实践世界上,男性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更能够使自己适应工作生活,也更具有成就动机,更具有明确的目标。其次,在专业差异上,大学生精神性水平在不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实践世界而言,经济学科专业比人文社科学科专业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精神性水平;医学专业比管理学科专业和人文社科专业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精神性水平。这可能是学科实践性差异造成的,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较高的工作场所精神性和更好的职业品质。再次,在家庭文化资本方面,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精神性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的精神性水平越高。这可能是由于家庭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会影响到孩子对“生活—实践—意义”3个世界的感知。最后,在生源地方面,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精神性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生活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城镇和农村的差距缩小,反映在大学生的精神性水平上就没有显著的差异。

从分析结果来看,精神性成长需求与“生活—实践—意义”3个世界匹配程度有关。也就是说,精神性在强调个人存在意义的同时,也更好地把人们同自然、社会、他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予人们更多支持的力量。它作为人的一种潜力,与人的能力、动机、认知、情感等相关,能够指引人们追求理想和最终目的[2]。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家庭文化资本等方面对大学生精神性成长的影响,这样才能更高质量地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二)个体精神性与“生活—实践—意义”3个世界存在密切关系

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模型较为稳定,大学生精神性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其中,Cronbach’sα系数和Pearson’s相关系数比较理想,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也与理论模型相契合。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世界、实践世界与意义世界3个维度均纳入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模型,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2.136x1+2.112x2+1.209x3+15.704。生活世界下的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实践世界下的职业发展、工作场所精神性,意义世界下的世界观、价值观各因素都纳入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模型,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779x1+1.114x2+0.532x3+1.150x4+0.719x5+0.589x6+5.098。其中,生活世界的信效度要高于实践世界和意义世界,同时,生活世界的模型也更为理想,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505x1+0.502x2-0.087。实践世界模型和意义世界模型的线性关系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实践世界部分涉及个人职业发展与工作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性,而大学生群体当前对于个人职业发展较为迷茫,且没有太多机会真正体验工作,且个体间存在差异较为明显,因此,这一部分的数据相对而言与原先假设有一定偏差。对于意义世界部分,由于意义世界涉及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事物关系的认知,会谈到个人的超验体验,学生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存在差异性。此外,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现实性因素,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性,更加功利化,而对精神世界有所忽视。因此,这一部分的个体差异也比较大,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也与理论预设存在差异。未来可以更进一步探究国内大学生精神性中意义世界部分的内容,对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调整。

从模型的检验结论来看,精神性表现为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对自我存在状态和与社会联系状态的理解,它对增强人类幸福感,克服人性的弱点具有重要作用,从整体上强调了自我的发展[3]。所以,个体精神性貫穿于日常生活、实践以及思想之中。

(三)大学生精神性是对现代性和国民性研究的延伸

纵观精神性研究发现,精神性与科学性相关。 Slife提出,许多研究人员往往忽视了精神和传统科学之间的历史不相容[4]。对大学生精神性研究发现,精神性与人的现代性和国民性存在着内在的统一:人的现代性离不开艺术的浸润,艺术界是一个有关希望和创造的想象共同体,而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我们不断在本土文化的“关系网络”中寻找精神自觉和文化生态的和谐,以不断产生希望和勇于创造的精神面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5]。从人的现代性角度来看,中国人在面对“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时的行为模式和精神图示可以看出,人的现代性又与国民性紧密相连。自本尼迪克特开始,国民性研究成了文化人类学的主潮,并且也成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与秉承精神分析传统的心理学家联手进行科际整合研究的第一个实际领域。因此,大学生精神性是从心理学范畴,相比国家或民族而言,针对具体的青年进行精准群体的国民性研究,这是国民性研究至今多元化发展趋势的一种尝试。早在50年前,人类学家M.辛格就提出,有关国民性的研究有3条分析路径。其中,第3条以林顿和杜波依斯为代表,他们欲图借助现代统计学,从各种人格类型的分布中找出国民性,即找出在一国国民成员中趋于众数的那些相对持久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6]。所以,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精神性的实证分析,试图从更具体的领域对国民性的第3条道路进行一种尝试。

总之,“现代性”是理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词,也是解释当下中国诸多现象之所以发生的重要理论资源。从4个维度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性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其中,精神性维度是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7],精神性是现代性的重要研究领域。同时,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精神教育必须在宏观层面上把握民族性的精神传统、时代性的精神贯穿、世界性的精神彰显,并在微观层面上探究中国体验、精神生活、精神成人和精神信念等个体性的精神内化机理[8]。所以,精神性与民族性和国民性有着深远的渊源,研究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的现代性特征的具体刻画,也是对国民性或者民族性的深刻认知。

参考文献:

[1]许国动,刘玉,曾琪.大学生精神性成长需求模型:面向三个世界的建构[J].煤炭高等教育,2020,38(3):26-32.

[2]PIEDMONTL R L.Does Spirituality Represent the Sixth Factor of Personality? Spiritual Transcendence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99,67(6):985-1013.

[3]RUTH A T. Towards Clarification of the Meaning of Spirituality[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2,39(5):500-509.

[4]SLIFE B D , HOPE C , NEBEKER R S .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Spirit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Science[J].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1999,39(2):51-85.

[5]趙跃.宋庄:中国艺术界的当代实践[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20:摘要.

[6]艾历克斯·英格尔斯.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M].王今一,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代译序4-7.

[7]李飞翔.从传统到现代:现代性的四维诠释与反思[J].学习与实践,2019(5):108-115.

[8]魏泳安.中国精神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摘要.

(责任编辑:杨 波)

猜你喜欢
精神性现代性人才培养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浅谈中国写意油画的精神性
重构现代性
关于“精神旅游”概念的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木雕艺术创作的精神性阐释
宗教题材在油画中的美学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