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

2021-01-03 08:23张杨慧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摘要】教育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新语文课堂,将课堂立体化、多元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小学语文习作课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成果并不十分显著,新一轮教育改革之后的小学语文习作课并未收获应有的期待。引入思维导图解决小学生语文习作的重要问题成为新课改的一大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能够辅助解决小学生写作逻辑混乱、素材缺失等一系列毛病,从根本上启发小学生的写作思维。这不仅为小学语文习作提供启发,还能在更深层次中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34-119-03

【本文著录格式】张杨慧.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34):119-121.

引言

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程不应当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化讲授,模式化的教学策略容易产生学科壁垒,现代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需要融入多手段、多媒介、跨学科的讲授方式来激活小学语文课堂。大量教育工作者为了顺应新课改现代化小学生语文课堂建设趋势,将时间与精力投向多媒体复合技术手段的运用,这种多媒介与传统课堂的结合仅仅流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表面。小学生语文习作课五花八门,达成的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将循着小学生习作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路进入课程设计,力求考查小学生语文习作课堂的现状,充分调查其课程效果和学生接受情况。在充分分析小学生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力求将思维导图这一心理学范式引入小学生语文习作课堂教学,使其服务于小学生语文习作课堂教学,以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习作现状分析

(一)逻辑混乱

小学生的写作容易產生行文不成逻辑的弊病,非逻辑化作文展现出人类幼年时期的原始思维。他们并非缺乏组织语言讲好故事的潜能,而是缺乏系统化的习作训练。但是,逻辑混乱绝非单纯需要依靠教师以讲授式的训练模式来解决。人们不应当以成年人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去框定小学生的写作思维,而应当进行更深度的研究与新方法的引入。

(二)素材缺乏

小学生对想要进行的习作并不能立即做到反馈,往往出现素材迟滞或是题材雷同的情况,这种现状植根于小学生人生阅历的缺乏与阅读的流失,传统的课堂中由教师直接讲授的教学策略并不能从根本上弥补学生素材缺乏的问题,多媒体的引入也不过是从感官上占用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而已。

(三)用词不准确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语言环境与阅读量的缺乏,并不能找到非常完美的词语对特定事件或是特定物品进行描述,往往他们对特定事件与特定物品的描述只停留于简单的修饰语,浅层原因是他们无法理解更深入的含义,而更深层的原因是习作课堂45分钟的内容安排的局限,这种局限直接导致对特定物品的描写只能围绕一个或两个点展开,无法向外延伸。

为了解决以上三点小学生习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希望引入心理图示也就是思维导图的形式以求拓宽小学生的思维规范,让学生由学会思考到学会推理再到学会表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灵感图,它能够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表达和输出发散性思维。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广泛运用于全球各行各业,新加坡教育部甚至将其列为小学必修科目。”鉴于思维导图的以上特性,能从多角度激活学生的习作思维和习作方式,能够直接解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三大问题。因此,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有其重要的操作价值。

二、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当代价值

(一)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由图式性特征决定了思维导图具备可视化的特点,借助图画、符号与文字等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形象地画出来,并利用不同的颜色绘制思维导图,以此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带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式的困境。”图文并茂式思维导图能有效跨越图像与文字将思考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活用于板书,这种多媒介复合型感官刺激形式能够从不同侧面激活学生从习作命题到习作思路的参与。在思维导图的互动意识下,教师能够积极带领学生解决对作文写作的苦恼,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入与剖析能够吸引学生从惧怕写作到热爱写作。

(二)思维导图能够扩容学生写作素材

小学生习作始终存在着素材积累不足、写作困难、生活经验缺乏的弊端,而思维导图引入小学生习作能够很好地从侧面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能够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以话题或者状物为核心不断向外拓展延伸,直接于班上取材,以填补核心话题为目标不断向外延伸,思维导图可以在立足课堂内部习作话题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这成为拓宽语文习作视野走出课堂的重要契机。

(三)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学会讲故事

在本文的开篇笔者就提出小学生在进行习作时逻辑混乱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不得不迫使每一位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思维导图是教师将思维外化的重要图示。思维导图展现出直观与图文并茂的特征,我们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思维具象化,用简单的图形与文字将教师思考的过程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能够随时修改。思维导图还具有方便修改的特征,教师可以辅助学生修正写作思路。课堂上,教师可以活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散乱的思维整合起来,让学生从学会画思维导图到学会思考,从学会思考再到学会讲故事。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入思维导图激活学生思维

1.从梳理课文入手活用流程图

梳理与归纳课本往往被归为阅读专题教学以及普通讲授式课堂教学任务。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也应当积极学习教材中优秀作品的写作思路。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材课程设计时应当将行文脉络以及作者写作方法与作文教学相关联,教材中的课文是最基础的教学素材,是学生学习文章写作的源泉。身为教师应当积极获取小学语文教材文章背后的行文脉络,使其转化为流程图,让其服务于小学生语文基础写作教学。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时,应当带领学生从文章的脉络说开去,将教材引入讲故事的专题写作中,带领学生梳理故事发生的流程图,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故事讲述的大的行文结构的把握,让学生从流程图中学会讲故事,从学会讲故事到学会写作。这是基础也是关键。再如,教师在进行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的教学时同样可以将流程图引入教学课堂,带领学生梳理鲁迅先生见到闰土的不同时间段,同时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分析作者写作的视角,让视角变换起来,让学生从讲故事到学会用不同的视角来讲故事,达成一种习作的飞跃,让教师达成引领学生超前学习与贯通语文教学与语文习作的可能。

2.从素材积累活用树状图

思维导图的运用除服务于逻辑的推演,还应当作用于素材的积累,不同的思维导图所使用的功能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充分活用思维导图,并不应当局限于一种范式。小学生习作课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表达,教师还应当阅读大量积累资料,仅仅依靠课堂来完成习作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要求教师要积极活用树状图拓宽学生的思维去寻找素材和发现素材。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时,不应仅仅带领学生满足于《望洞庭》《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好句的积累,应发动学生积极搜寻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最好的素材往往源自古典时期的深刻意象,它深深植根于集体无意识中绵延千年,就如从李白诗中的月亮到我们今天夏目漱石笔下的月亮,能够发掘出其无数的含义。以景物描写的三首古诗词作为本次教学的核心,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不断填补与丰富树状图,它将成为学生以后景物描写的重要财富;又如,教师在进行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珠鸟》的教学时,可以活用树状思维导图以课堂梳理珍珠鸟特点作为基础向外延伸,向学生提出最喜欢何种动物的问题。带领学生以树状图的形式补全关于猫与狗以及各类动物描写方法与特征。

(二)思维导图针对不同文体习作的实际操作

1.记叙文

记叙文的写作重点在于如何讲好故事,逻辑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尤为重要,教师在开展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时需要将焦点集中于所要讲的故事中的逻辑。如何厘清记叙文的逻辑恰恰是学生的难题,而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育部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身边的“小事”》习作专题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发现身边的小事,如何把身边的小事写好写得讨巧是最关键的一步,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讲故事,讲故事是学会叙事的第一步。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之上活用流程图,发动学生积极发现身边的小事,从课本案例出发梳理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以及结尾。在起因、经过、结尾中贯穿记叙文写作的三要素,让学生从学会讲故事的方法论到运用于实践。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思维导图的作业。三年级的学生直接入手长篇写作是不现实的事情,教师不能一步到位直接抵达记叙文教学的中心。因此,教师引领学生以流程图作为中介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将抽象思维具象化为基础步骤的重要方式,它们能成为学生写作道路上的积累。

2.写景

景物描写需要学生具备定格风景的能力与目光,其中景物的远近、大小以及时间、空間都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景物的描写不应当局限于对景色无聚焦式地直接刻画,而应当结合观察逻辑与主次空间结构充分考察画面的焦点与核心,因此思维导图的引入显得格外重要,既要引入树状图也要引入流程图,树状图的应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流程图的运用则是促进学生进行风景视点逻辑的推演。

例如,在进行教育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第六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该单元特色进行教学设计,带领学生以树状图的形式梳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了解文章中作者观看景色的时间以及空间,带领学生细致区分不同树状图所带来的叙事效果。《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作为三篇景物描写的优秀文献能够带给学生写景的充分启发。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发现不同视角远近的基础上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描绘关于校园风景的思维导图,以教室窗户内作为视点核心,由远及近不断地扩展视野。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风景,带领学生绘制远近的树状图,远处有什么一一罗列,远处的各种景物又有什么特点,从早晨到黄昏它们分别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特征,一步一步补充,一步一步扩展思维导图的引入不仅可以在开发学生思考模式的基础之上让课堂习作更立体,还可以让课程更生动。

3.状物

在小学生习作课程中,对具体物件的描写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无论是静物还是活物,都需要学生参与才能推进其形象的建构。于是,外观的细致刻画以及事物背景的深度挖掘成为小学生语文状物习作过程中的重要要求。教师应当在状物作文的基础要求上活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捕捉静物乃至活物细节的能力。只有以具体事物为核心向外推演才能一步一步地导向完整的文章。发散式思维导图在这里成为一篇文章中拼图的线索,不断扩充并丰富其意义,以此来完善具体的作品。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育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时,带领学生以爬山虎为核心梳理教材的脉络,以发散思维建构一张关于爬山虎的思维导图,以课堂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导图的生成。从《爬山虎的脚》向外延伸,描写班会课采购花卉,同样应当以思维导图的模式以教室内的植物为核心发动学生扩展教室内部植物的特征,从植物学的特征到人文特征,从人文特征到哲理特征,激活学生对状物描写手法的理解与思考。学生从学会做发散性的思维导图到将之运用于具体的文本,落笔于纸,让思维导图服务于状物教学。

四、结论

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不但有其可能性还有其操作性。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进行了深度思考。同时,笔者针对不同文体应当引入何种思维导图进行了比较与区分。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解决中小学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此篇文章中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让学生从学会学习到学会习作,从学会习作到爱上习作。

参考文献

[1]吴宝发.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1987-2011)的发展与演变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2]杨逸.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考试周刊[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81).

作者简介:张杨慧,女,1985年生,福建厦门人,本科,曾营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